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七言律詩?鎮平菩提寺

七言律詩?鎮平菩提寺

壹入菩提歲月長,杏花山下佛衣揚。

虎藏深洞參真法,龍出清潭滴水光。

石井通泉蒼柏勁,靈龜移鼓玉蘭芳。

紅塵安得凈三尺,魚板龕燈貝葉香。

註解

1. 菩提寺:鎮平菩提寺位於河南省 南陽市 鎮平縣老莊鄉杏花山東麓。始建於 唐 , 唐高宗 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祖師朱智勤主持營建,以後各代有興有廢,是中原八大名寺之壹, 河南省 唯壹的壹座園林式寺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開封 相國寺 、洛陽 白馬寺 、嵩山 少林寺 壹樣聲名遠播,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2. 菩提:菩提樹。屬落葉喬木。菩提寺森林公園內***有四株,其中壹株樹皮呈黑色,枝葉稀疏,樹幹胸圍直徑達3.86米,樹高19.3米,冠幅18.2平方米。其余三株略細,但也參天聳立,綠蔭蔽日。菩提樹花呈白色,果實圓潤如珠,人稱“佛珠”。傳說,新朝王莽時期, 劉秀 在安固城(今 鎮平縣 城郊鄉王莊村南)被王莽追殺,逃至杏花山,山上怪石興妖擋道,劉秀無奈徒步行走,翻越九曲八彎的盤道嶺,於山崖前歇息時,其坐騎白馬托夢“栽下菩提樹,漢室定再興”。劉秀隨即在左有龍山、右有虎山、前有朱崖、後有玄武之地的山崖前栽了壹棵菩提樹。

3. 虎藏深洞:老虎洞。菩提寺景點之壹。傳說菩提寺祖師佛法高深,連杏花山中的老虎都受其感化而參禪。

4. 水光:指水滴映出的光色。滴水崖也是菩提寺的景點之壹。在杏花山的壹處山崖上,常年有晶瑩清亮的水滴成簾狀滴下,匯集成泉而暗通山門旁邊的六石井 。

5. 石井:壹百六十壹眼井。在菩提寺山門旁邊,有壹顆古柏和壹眼六條青石圍繞井口的水井,即壹柏六石壹眼井,後被人們根據其諧音誤傳為有壹百六十壹眼井。

6. 靈龜移鼓:傳說在菩提寺初建時,山門左邊鼓樓外墻和右邊鐘樓外墻本來是處於山門墻體同壹直線上。後來某壹日鼓樓下的靈龜想要聞山門前玉蘭樹的花香,就偷偷地馱著鼓樓向前移動,拖前丈余時被本寺方丈發現及時呵止。於是,便形成了如今鐘樓外墻與山門墻體相齊,而鼓樓卻生生地超出山門墻體丈余的奇特格局。

7. 玉蘭:玉蘭樹。菩提寺山門前有壹株二喬玉蘭。

8. 紅塵三尺:即軟紅三尺。《昭明文選》:“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意思是佛家只有三尺凈地,三尺之外皆為紅塵俗世。

9. 魚板:木魚的別稱。佛教法器。相傳佛家謂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用以警戒僧眾應晝夜忘寐而思道。

10. 龕燈:佛龕、神龕前的長明燈。 唐 溫庭筠 詩:“龕燈落葉寺,山雪隔林鐘。” 宋 參寥子 《夏秋偶興》詩:“龕鐙悶古殿,梵唄無餘音。”

11. 貝葉:貝葉經。佛經。古代印度人寫經於樹葉上,故稱。是最早傳入我國的梵文佛經,被佛家視為聖物。貝葉經是菩提寺的鎮寺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