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清明節祭奠祖先的語錄,越多越好,急、、、、、急.......

清明節祭奠祖先的語錄,越多越好,急、、、、、急.......

燕子來春社,梨落清明後。公歷4月5日是每年的清明節,也稱為踏青節。據說始於古代皇帝、將軍的“墓祭”儀式,後來人們紛紛效仿。在這壹天,祭祖和掃墓成為中華民族的固定習俗。

要說清明節,就要從壹個非常著名的古代節日說起——寒食節。寒食節起源於古代鉆木求新的制度。由於季節不同,古人用不同的樹來鉆火,這就是換季生火的習俗。而且每次換火都要換新火。在新的火到來之前,人們被禁止生火。

寒食節有上墳的習俗,有墳就要有墓祭。後來因為與三月招魂習俗融合,逐漸決定在寒食上祭祀。因為清明節是寒食的第三天生氣,後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搬到了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豐富有趣。除了禁火掃墓,還有慢跑、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壹系列習俗和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冷食冷餐對人的傷害,我們都參加壹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所以,這個節日是壹個有特色的節日,既有悲傷又有酸酸的淚水去掃墓的新墳,還有踏青的歡笑。

各地的清明習俗

山西清明節。

山西的老民歌“清明的細雨讓人心酸,大漠的野花開,手裏拿著祭品肩上扛著鏟子”,形象地概括了人們的心情和掃墓的特點。

春天,人們修理房屋以防止夏天雨水滲漏。當生者與死者聯系在壹起時,田野裏的墳墓往往會在風雨過後坍塌。清明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鏟除墳內雜草,用新土將墳擡高加固,習慣上稱為修陰宅,表現子孫對祖先的哀思。

在清明節,山西南部的人們要蒸饅頭,裏面有核桃、紅棗和豆子,這被稱為子福。帶著兒子孫子的祝福,都帶著祖先的祝福。家家都要做黑豆涼粉,切成薄片,配著湯吃。鏟蔫草,搓在炕席上,叫趕蠍子。在晉東南,人們頭上頂著柳枝枯葉。女人要用金色的飾品(頭飾)貼在太陽穴上。在山西北部,習慣上有黑豆芽,和玉米面包、黑豆芽餡壹起吃。晉西北講究用小米粉做餅,俗稱“撒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節後壹天會收壹個女老公,俗稱“鮮火”。

香港

清明節是當地的壹個重要節日。香港人會去先人的墳前燒香、焚香。祭品多為水果、鮮花、燒豬或水煮雞。為了避免過度擁擠,壹些香港人習慣提前幾周祭山,不必遵守清明節祭祖的傳統。

早在英國統治時期,雖然中港邊境戒備森嚴,但位於中港邊境的沙頭角禁區,往往只限於在清明開放給人們到沙嶺墓園祭拜。早些年,中國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許多人會在清明節打著祭祖的幌子回家鄉。每個人都穿著多層衣服,攜帶異常大量的日常用品,幫助農村的親戚和朋友。還會出現搶購中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火車票以及黃牛票的現象。

近幾十年來,香港人在為先人清理墳前雜草時,有人相信風水上說的“地會旺燒”,放火燒雜草,造成多起嚴重山火,備受社會關註。2007年,壹些組織將發起“清明無山火誓師大會”,呼籲公眾不要再放火除草。

清明也給當地人帶來了壹句話:“有事先說(有事再說)”,意思是別廢話了,留給清明給死人講。

上海

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和徒步旅行。每年清明節前後出遊的人有近千萬,去蘇州、嘉興等省旅遊的人也達到了百萬以上,所以清明節前後十幾天交通都很擁擠。

四川省

都江堰潑水節祭祀儀式,祭祀李冰父子的清明節(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福建省

閩南不壹定只在清明節掃墓。通常有兩種掃墓日期。泉州的習俗是在清明節當天(壹般是農歷四月五日),而漳州有些人會選擇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客家人會在元宵節後掃墓。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如雜草、樹木)後,先祭拜土地神,再祭拜祖先。祭拜結束後,用小石頭在墳墓上按下“墓紙”,表示墳墓已經修好。清明節那天壹般不做飯,只吃涼潤的餅,起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中國臺灣省

在臺灣省,每年國家清明節放假壹天,相當於壹個清明假期。因為祖籍的掃墓習慣不同(泉州、漳州、客家等。)以及現代社會的繁忙,人們並不在同壹天掃墓,所以國家清明節的名稱就頗有問題(比如,客家在清明並不流行)。

4月5日也被定為“蔣介石逝世紀念日”(有人認為蔣介石今天沒有死),但2007年蔣介石逝世紀念日在去蔣化的潮流下被取消。壹些泛藍支持者和特定媒體制造了政府將壹起取消清明節的謠言,這個謠言也在中國大陸流傳,但實際上,“蔣公逝世紀念日”的取消絲毫沒有影響清明節放假。

舟山清明節

掃墓的舟山人俗稱上墳祭祖。老定海上墳時的供品有壹個特點。很多菜都是涼菜涼菜,還有清明特色小吃——青餅、條紋餅,可以涼拌著吃。由此可見,寒食節的習俗雖然早已沒落,但其精神仍留在清明的飲食習俗中,且經久不衰。

閩南清明節

清明那天,家家戶戶早早起床,準備好香燭,煮幾碗菜飯(或用三祭酒)祭祖。

到了中午,向公祖獻祭的習俗就要實行了。公祖的禮拜場所大多是鄉鎮和社區之間的“祠堂”和“家廟”。凡姓丁以上(已婚)的子孫,均可入寺享受盛宴。老家的父母也趁著這個時間商量了廟會的必要事宜,於是決定這壹天是最重要的壹天。經典語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