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央視某大型文藝節目播出的《經典中的中國》,第壹次對《徐霞客遊記》中的前世有了系統的了解。節目以徐霞客探索長江源頭的過程為主線,擬定了“山如父,河如母”的創作路線,帶領我們感受這位傳奇人物“面朝碧海暮天”的人生理想和追根溯源、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在那個山高路遠的年代,是什麽激發了徐霞客尋找“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為什麽他會有“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在乎艱難困苦”的野心?帶著好奇,我在我的程序裏找到了答案。
壹、以足為誓,以筆為心。
?徐霞客從小就有遠大誌向。以酈道元為例,他決心壹生深入山川,實地考察。從22歲到54歲去世,徐霞客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旅遊觀光。不管條件多差,多累,他都堅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留下了巨量珍貴的旅行資料,被紀等人編入徐霞客遊記。
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陳慶江說,徐霞客遊記與徐霞客的人生軌跡緊密相連:“第壹節,他在青年時代的二十多年間,對名山大川充滿好奇,他寫了十七篇;第二節是徐霞客晚年的《萬裏出埃及記》,約占整個《徐霞客遊記》的四分之三。《西南萬裏出埃及記》對他所到各地的地質地貌、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細、豐富、準確的描述和記錄,尤其是徐霞客對我國南方和西南地區廣闊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描述。
?孔子周遊世界,張騫掏空絲綢之路,玄奘西行天竺,鑒真東遊扶桑,鄭和七下西洋...很多祖先用腳書寫了偉大的傳奇。然而,很多旅遊愛好者可能不知道,自2011以來每年5月19日的“中國旅遊日”都源於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遊天臺山日記》。
“醜三月,從寧海出西門,雲越來越亮,人也快活。”癸醜三月是1613五月19。從這個日期開始,徐霞客經過30多年的行走和與自然的互動,寫下了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使中國地理學進入了現代地理學的新階段,並傳播到海外,成為舉世聞名的地理學。
今天,我們對徐霞客的了解大多是從中學課本如《遊天臺山日記》、《遊雁蕩山日記》中獲得的。他的遊記不僅是地理學上的珍貴文獻,也是精美的遊記文學。
?他在遊記中“遙望雁山群峰,芙蓉插天,每片拋人眉”。他看到武夷山“上下有絕壁,壁間橫窪僅壹線,故可入”。他寫九裏湖的瀑布“初如馬,真如雷”,太和山的梅樹“都疊在壹起,彩霞浮映。
?徐霞客是旅行家、探險家、科學家、作家,是“隨意轉發正能量”環保理念的倡導者。
?中國歷史研究院古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孫說:“在他的遊記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自然山川的熱愛。有的地方亂砍濫伐造成了通山土嶺,他心痛;相反,他贊揚了壹些植樹、恢復生態和創造優美自然環境的行動。徐霞客曾說‘此體為山川之體’,他的‘人與自然需要和諧’的理念與我們今天的生態文明理念‘碧水青山是無價之寶’是壹致的。”
第二,《萬裏遠征軍》今天夢想成真。
?徐霞客壹生走山河,察河,不斷糾正舊誌中的許多錯誤,“探長江正源”的壯舉更是在後世傳奇性。
?《尚書·龔宇》中記載“岷山引江”之說,被後人誤解為長江的源頭是岷江。在沒有現代地理測繪手段的年代,徐霞客敢於用腳走路,用眼睛觀察,糾正前人的錯誤,糾正了長江真正的源頭是金沙江,真正推動了中國地理學的發展。他在《溯河濟源》中寫道:“所以我不探河之源,不知其比河大;且不說河,不知其源。”據《經典中的中國》記載,徐霞客探索長江源頭的過程,代表了所有中國人的源頭。
?在黃山,他多次登山探險,證明蓮花峰是黃山最高峰,比天都峰高54.8米。
晚年徐霞客的西南“萬裏遠征”,歷時四年,途經多省,行程三萬余裏。無數的艱難險阻,如被搶劫、被剝奪食物、涉險、腿疾,直到他在雲南大理失去雙腿,病入骨髓,才動搖了他的心。這壹次偉大而悲壯的行走,成就了徐霞客遊記中最精彩的篇章。
?他此行的最後壹站是雲南。當時“他病得很重,腿都廢了。”很多人跟他說,妳該回家了,別走了。這時徐霞客拿出壹把鐵鍬說:‘哪裏不能埋骨頭?’哪裏埋不下我的老骨頭?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遠大誌向,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理學巨著《徐霞客遊記》。”評論員、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孟曼如是說。
《夕陽向著碧海》是壹部奔走於天地之間,不分遠近,不分朝夕,不分山海的豪邁理想,也是壹部遊遍山水的宏願。
?在“經典中的中國”環節,徐霞客、季在“當代學者”撒貝寧的陪同下,穿越到現代中國,了解了“面朝碧海黃昏”的高鐵之旅,並前往三江源國家公園,品嘗令他們著迷的中國母親河源頭的水。
?當喜極而泣的徐霞客感嘆“甜,真的甜”時,撒貝寧代表後人向他致以衷心的敬意:“先生,妳沒有走完的路,我們還要繼續前進!”
第三,山如父,河如母。
?徐霞客矢誌不渝地走向遠方,離不開家人的教導和鼓勵。父愛如山,使他面朝碧海暮天;母愛如河,讓他紮根萬裏。
徐霞客小的時候,母親就教導他“夫當誌在四海”。如果他呆在家裏,那就是壹只被柵欄圍著的雞和壹匹被馬鞍捆著的小馬,那是徒勞的。徐霞客22歲的時候,母親親手為他做了壹頂旅行皇冠,希望他完成自己的夢想。為了表示對他的支持,他的母親在80歲的時候,還和徐霞客壹起奉獻給了山山水水。母親去世後,徐霞客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開始了他的“萬裏遠征”。
?不得不說,“徐霞客的壯舉背後很重要的壹股力量是他的母親,她是中國非常聰明的傳統女性。”
中國的山川養育了壹代又壹代的孩子,山如父,河如母。當我們開始下壹段“面朝碧海暮光”的漫漫征途時,徐霞客那種去遠方的決心,追求真理的勇氣,熱愛自然的情懷,依然是我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