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布谷鳥的詩句 1. 布谷鳥詩句
1、布谷鳥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明·王守仁《羅舊驛(居夷作)》
釋義:布谷鳥在村中啼叫著,天空漸暗,飄下了雨滴,刺桐花生長在石頭下昏暗的角落裏,在溪水旁顯得分外幽靜。
2、飛飛布谷鳥,藹藹桑樹煙。——明代·童軒《和陶彭澤歸田園居·其壹》
釋義:布谷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繁盛茂密的桑樹生長的緊密蔥郁。
3、聲聲布谷鳥,驚破午窗眠。——明·孫傳庭《初夏小憩映碧園》
釋義:窗外傳來壹聲聲的布谷鳥啼叫,驚醒了午時小憩。
4、尋花人隔綠簾語,布谷鳥忙深樹啼。——明代·袁天麒《早行·其二》
釋義:尋找花兒的人隔著茂盛的樹葉說話,布谷鳥在蔥郁的大樹上啼叫。
5、布谷鳥啼桃李院, 絡絲蟲怨鳳凰樓。——唐·白居易《同諸客題於家公主舊宅》
釋義:布谷鳥在桃李院中啼叫,紡織娘在鳳凰樓裏哀嘆。
2. 有沒有關於“蓬草”和“布谷鳥”的詩句啊
關於”蓬草”的:
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律 類別:邊塞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送友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無題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漁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裏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裏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浪淘沙
年代:宋 作者:幼卿 體裁:詞
目送楚雲空。前事無蹤。謾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金人捧露盤 庚寅歲春,奉使過京師,感懷作
年代:宋 作者:曾覿 體裁:詞
記神京、繁華地,舊遊蹤。正禦溝、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繡鞍金勒躍青驄。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綠花紅。到如今、餘霜鬢,嗟前事、夢魂中。但寒煙、滿目飛蓬。雕欄玉砌,空鎖三十六離宮。塞笳驚起暮天雁,寂寞東風。
小松
年代:唐 作者:杜荀鶴 體裁:七絕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關於”布谷鳥”的:
鵓鳩在古時亦稱布谷鳥。
喜遷鶯
年代:宋 作者:許棐 體裁:詞
鳩雨細,燕風斜。春悄謝娘家。壹重簾外即天涯。何必暮雲遮。釧金寒,釵玉冷。薄醉欲成還醒。壹春梳洗不簪花。孤負幾韶華。
鸤鳩
年代:先秦 作者:詩經
鸤[1]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壹兮。
其儀壹兮,心如結兮。
鸤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
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鸤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鸤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音屍;鸤鳩,布谷鳥。
3. 求所有關於杜鵑的詩詞
在古詩詞中,杜鵑鳥又名“杜宇”、“子規”擬行路難 (南北朝)鮑照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荊棘郁蹲蹲。
中有壹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奔亡道中其五 (唐)李白渺渺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江上送客 (唐)白居易江花已萎絕,江草已銷歇。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 (唐)白居易雲中臺殿泥中路,既阻同遊懶卻還。
將謂獨愁猶對雨,不知多興已尋山。才應行到千峰裏,只校來遲半日閑。
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山石榴 (唐)白居易山石榴,壹名山躑躅,壹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壹聲催得壹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爛熳壹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壹時新,嫩紫殷紅鮮麯塵。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新嫁嬌泥春。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題詩報我何所雲?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子規 (唐)杜甫峽裏雲安縣,江樓翼瓦齊。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眇眇春風見,蕭蕭夜色淒。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杜鵑 (唐)杜甫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
我昔遊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壹頃餘,喬木上參天。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餵其子,禮若奉至尊。
鴻雁及羔羊,有禮太古前。行飛與跪乳,識序如知恩。
聖賢古法則,付與後世傳。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
杜鵑行 (唐)杜甫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業工竄伏深樹裏,四月五月偏號呼。
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區。爾豈摧殘始發憤,羞帶羽翮傷形愚。
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
杜鵑行 (唐)杜甫(壹作司空曙)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搶佯瞥捩雌隨雄。
毛衣慘黑貌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
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饑始得食壹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
聲音咽咽如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幹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於蒼穹。
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斅學效遺風,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嬙左右如花紅。
杜鵑 (唐)杜牧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至今銜積恨,終古吊殘魂。芳草迷腸結,紅花染血痕。
山川盡春色,嗚咽復誰論?子規 (唐)杜牧蜀地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河瀆神 (唐)溫庭筠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錦城曲 (唐)溫庭筠蜀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江風吹巧剪霞綃,花上千枝杜鵑血。
杜鵑飛入巖下叢,夜叫思歸山月中。巴水漾情情不盡,文君織得春機紅。
怨魄未歸芳草死,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人,白帝荒城五千裏。
子規 (唐)顧況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
聽子規(壹本題上有攝山二字) (唐)顧況棲霞山中子規鳥,口邊血出啼不了。山僧後夜初出定,聞似不聞山月曉。
聞子規 (唐)雍陶百鳥有啼時,子規聲不歇。春寒四鄰靜,獨叫三更月。
夜聞子規 (唐)王建子規啼不歇,到曉口應穿。況是不眠夜,聲聲在耳邊。
杜鵑花 (唐)成彥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壹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聞砧 (唐)孟郊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月下誰家砧,壹聲腸壹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歸。
途中聞子規 (唐)李中春殘杜宇愁,越客思悠悠。雨歇孤村裏,花飛遠水頭。
微風聲漸咽,高樹血應流。因此頻回首,家山隔幾州。
子規 (唐)鮑溶中林子規啼,雲是古蜀帝。蜀帝胡為鳥,驚急如罪戾。
壹啼艷陽節,春色亦可替。再啼孟夏林,密葉堪委翳。
三啼涼秋曉,百卉無生意。四啼玄冥冬,雲物慘不霽。
蕓黃壯士發,沾灑妖姬袂。悲深寒烏雛,哀掩病鶴翅。
胡為托幽命,庇質無完毳。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群勢。
吾聞鳳凰長,羽族皆受制。盍分翡翠毛,使學鸚鵡慧。
敵怨不在弦,壹哀尚能繼。那令不知休,泣血經世世。
古風失中和,衰代因鄭衛。三嘆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異聲感,樂與中腸契。至教壹昏蕪,生人遂危脆。
古意嘆通。
4. 求所有關於杜鵑的詩詞
杜鵑花 (梭蘿花,即杜鵑花,又稱映山紅。)
1。李白 《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丁寧莫遺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唐·施肩吾)
3。白居易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詩人贊美杜鵑,把杜鵑比作花中西施。
4。李商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 弦,壹弦壹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 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七絕憶大別山歌映山紅兩首〉壹“北國南疆行跡遍,春來最憶大別山。家家祭掃紅軍墓,漫野時開紅杜鵑。”二“革命搖籃不怕窮,邊陲小縣盡光榮。青山遍灑英雄血,始得逢春萬壑紅!”
6。年代:宋
作者:元絳
作品:映山紅慢
內容:“谷雨風前,占淑景、名花獨秀。露國色仙姿,品流第壹,春工成就。羅幃護日金泥皺。映霞腮動檀痕溜。長記得天上,瑤池閬苑曾有。千匝繞、紅玉闌幹,愁只恐、朝雲難久。須款折、繡囊剩戴,細把蜂須頻嗅。佳人再拜擡嬌面,斂紅巾、捧金杯酒。獻千千壽。願長恁、天香滿袖。”
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
1。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這首詩表達安徽見到盛開的杜鵑花時,不由想起故鄉杜鵑鳥的叫聲,從而深深喚起詩人的思鄉之情。相傳子規鳥,即杜鵑鳥為古蜀王所化。其鳴聲淒切。杜鵑花因杜鵑鳥啼血而被染成鮮紅色。
2。“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常見再拜,重是古帝魂。”(杜甫《杜鵑》詩)
3。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4。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遊“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5,踏莎行 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6。憶王孫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蠻全了 呵呵
5. 有關寫杜鵑的詩詞.
擬行路難 (南北朝)鮑照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
荊棘郁蹲蹲。
中有壹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奔亡道中其五 (唐)李白
渺渺望湖水,青青蘆葉齊。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6. 求所有關於杜鵑的詩詞
杜鵑花 (梭蘿花,即杜鵑花,又稱映山紅。)
1。李白 《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2。
“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丁寧莫遺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
(唐·施肩吾)3。白居易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詩人贊美杜鵑,把杜鵑比作花中西施。4。
李商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 弦,壹弦壹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 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七絕憶大別山歌映山紅兩首〉壹“北國南疆行跡遍,春來最憶大別山。
家家祭掃紅軍墓,漫野時開紅杜鵑。”二“革命搖籃不怕窮,邊陲小縣盡光榮。
青山遍灑英雄血,始得逢春萬壑紅!”6。年代:宋作者:元絳作品:映山紅慢內容:“谷雨風前,占淑景、名花獨秀。
露國色仙姿,品流第壹,春工成就。羅幃護日金泥皺。
映霞腮動檀痕溜。長記得天上,瑤池閬苑曾有。
千匝繞、紅玉闌幹,愁只恐、朝雲難久。須款折、繡囊剩戴,細把蜂須頻嗅。
佳人再拜擡嬌面,斂紅巾、捧金杯酒。獻千千壽。
願長恁、天香滿袖。”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
1。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這首詩表達安徽見到盛開的杜鵑花時,不由想起故鄉杜鵑鳥的叫聲,從而深深喚起詩人的思鄉之情。
相傳子規鳥,即杜鵑鳥為古蜀王所化。其鳴聲淒切。
杜鵑花因杜鵑鳥啼血而被染成鮮紅色。2。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常見再拜,重是古帝魂。”
(杜甫《杜鵑》詩)3。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4。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遊“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5,踏莎行 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6。憶王孫 李重元“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蠻全了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