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推薦信的詩句

關於推薦信的詩句

1.推薦古詩和推薦理由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註釋] 1. 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2. 空蒙:雲霧迷茫的樣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簡析] 這是壹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

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壹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

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壹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壹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

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壹處之景、壹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2.關於推薦書的成語

博覽群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罄竹難書 讀書破萬卷 奮筆疾書 盡信書不如無書 臨池學書 琴棋書畫 黃耳傳書 書聲朗朗 書香門第 映雪讀書 焚書坑儒 知書明理 書聲瑯瑯 磬竹難書 讀書三到 無巧不成書 四書五經 書通二酉 書同文,車同軌 書讀五車 書香世家 郢書燕說 知書達禮 殷浩書空 書不釋手 白面書生 掉書袋 罄筆難書 然荻讀書 世代書香 騎牛讀漢書 書不盡意 書空咄咄 書香人家 壹介書生 枕經籍書 知書知禮 書香門戶 書囊無底 書畫卯酉 棄書捐劍 飄零書劍 寄雁傳書 寄雁傳書 兩腳書櫥 書不盡言 勝讀十年書 蟲書鳥跡 蟲書鳥篆 丹書白馬 成語(點擊查看詳解) 解釋 老虎借豬,相公借書 相公:舊指讀書人。

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願,到手後就據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書香銅臭 黃耳寄書 文弱書生 〖解釋〗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攤書擁百城 〖解釋〗比喻藏書之富或嗜書之深。同“攤書傲百城”。

攤書傲百城 〖解釋〗比喻藏書之富或嗜書之深。 書聲朗朗 〖解釋〗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勝讀十年書 〖解釋〗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獲。

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騎牛讀漢書 〖解釋〗形容刻苦攻讀。

盡信書不如無書 〖解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奮筆直書 〖解釋〗奮筆:提起筆來。

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同“奮筆疾書”。

奮筆疾書 〖解釋〗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

燔書阬儒 〖解釋〗焚毀典籍,坑殺書生。同“焚書坑儒”。

著書立說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誌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解釋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

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示例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自序》:“乃吾壹切先哲~之宗旨。” 故事 白面書郎 〖解釋〗猶白面書生。

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

亦泛指讀書人。 坐擁書城 見“坐擁百城”。

左圖右書 見“左圖右史”。 左書右息 喻倒行逆施。

著書立說 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劄之簡長盈尺,故稱。

枕經籍書 枕著經,墊著書。形容酷嗜讀書,以書為伴。

鑿柱取書 謂秉承先人的遺訓。 鑿楹納書 謂藏守書籍以傳久遠。

魚書雁信 見“魚書雁帖”。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魚書雁帛 見“魚書雁帖”。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有腳書廚 戲稱記聞精確、知識淵博的人。 擁書南面 見“擁書百城”。

映月讀書 利用月光來照明讀書。形容家境清貧,勤學苦讀。

郢書燕說 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以訛傳訛。 殷浩書空 晉中軍將軍殷浩被廢,除名為民,在信安,常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後以“殷浩書空”借指事情令人驚奇詫異。

以書為禦 按照書本上學來的知識去駕馭馬匹。比喻死守教條,難以成事。

仰屋著書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壹心放在著作上。

燕頷書生 見“燕頷儒生”。 學書學劍 學文練武。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學書不成,去,學劍。” 鄉書難寄 鄉書:家書。

家書很難寄回家中。比喻與家鄉消息隔絕。

通書達禮 謂通詩書,懂禮儀。 四書五經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指儒家經典。 書香世家 同“書香門第”。

書香人家 同“書香門第”。 書香門戶 見“書香門第”。

書通二酉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禦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

後因以此為喻。 書生之見 指書呆子的見解 書聲瑯瑯 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書囊無底 謂古今書籍不可勝數。 書空咄咄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

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後因以“書空咄咄”為嘆息、憤慨、驚詫的的典實。

書畫卯酉 猶言上下班。卯時簽到,酉時簽退。

書讀五車 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書不釋手 手裏的書舍不得放下。

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書不盡意 猶書不盡言。

手不釋書 猶手不釋卷。 識字知書 謂有文化知識。

十年讀書 謂長期努力於學業。 識禮知書 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世代書香 世世代代都是讀書的人家。 史不絕書 史書上不斷有記載。

形容歷史上經常發生同類的事情。 磬筆難書 極言事實多,即使用完筆也難寫全。

磬,通“罄”。《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琴棋書畫 彈琴、弈棋、寫字、繪畫。

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曝書見竹 謂睹物思人。

飄零書劍 古時謂文人攜帶書劍,遊學四方,到處飄泊。 目不知書 見“目不識書”。

目不識書 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寄雁傳書 謂傳遞書信。

黃麻紫書 見“黃麻紫泥”。 狐鳴魚書 《史記·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閑。

3.把唐詩三百首寫壹句推薦信

《唐詩三百首》是壹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是仿《詩經》三百篇(***311篇)之作,從前是家弦戶誦的兒童詩教啟蒙書,所以比較淺顯,讀者容易接受,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原序作:“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該書的編者是孫洙,別號蘅堂退士,江蘇無錫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進士。孫洙編選唐詩,是依據沈德潛(1673年—1769年)的《唐詩別裁》及王士禎(1634年—1711年)的《古詩選》、《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為主,雜以其他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的題材廣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邊塞軍事、宮閨婦怨、酬酢應制、宦海升沈、隱逸生活等。但《唐詩三百首》也有壹些遺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樂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向來有幾種註釋本流行,其中以陳婉俊的補註較為簡明。朱自清著有《唐詩三百首讀法指導大概》壹文,近人金性堯根據《唐詩三百首》重新加註。

4.關於“自薦”的古詩有哪些

1、沁園春·雪近代:毛澤東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余 通:餘)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原馳 原作:原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壹作:銀裝)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壹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3、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4、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兩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5、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錦瑟唐代: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把唐詩三百首寫壹句推薦信

《唐詩三百首》是壹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

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是仿《詩經》三百篇(***311篇)之作,從前是家弦戶誦的兒童詩教啟蒙書,所以比較淺顯,讀者容易接受,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原序作:“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該書的編者是孫洙,別號蘅堂退士,江蘇無錫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進士。

孫洙編選唐詩,是依據沈德潛(1673年—1769年)的《唐詩別裁》及王士禎(1634年—1711年)的《古詩選》、《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為主,雜以其他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的題材廣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邊塞軍事、宮閨婦怨、酬酢應制、宦海升沈、隱逸生活等。

但《唐詩三百首》也有壹些遺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樂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向來有幾種註釋本流行,其中以陳婉俊的補註較為簡明。

朱自清著有《唐詩三百首讀法指導大概》壹文,近人金性堯根據《唐詩三百首》重新加註。

6.詩歌推薦表和理由

詩歌分類表

類別:春景

詩歌題目:《賦得春風扇微和》《殘春曲》《春水》《江南春懷》《早春夜望》《春雨》

作者:範傳正 白居易 杜甫 李白 李端 李商隱

“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表

詩歌:《鄉愁》余光中

推薦理由:詩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意象和“這”、“那”簡單的詞融合在壹起,將彼此隔離的人、物、時間和空間緊緊聯系在壹起,若有若無的距離和聯系,給那些整日在相思、別離和相聚間奔波的人們壹種強烈的***鳴,給人們壹種難以言表的哀愁和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