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型作文
壹.定義:仿寫在古文中叫做摹擬。所謂摹擬作文,就是選取壹篇古人的名作,研究其中布局構思、修飾、神韻等等技巧,然後仿照此文,作壹篇文章。仿寫是根據壹篇或壹段文章的結構、表現手法、語言、立意方法等,按題目要求,進行臨摹、模擬的壹種寫作方式。
貳.目的:本節讓之目的在透過認識仿寫的特點,了解仿寫的種類,掌握仿寫的要領,通過仿寫訓練,以提高寫作水準。仿寫不是生搬硬套,是自我消化後得心應手的運用。範文只是例子,從中受到啟迪,得到點化,最終走向創新,畫出自己的葫蘆,這才是目的。
參.理論:自古至今諸多文人,有極端重視摹擬者,如果某人的文章中,有壹句話不像古人,就斥責為野狐惡道;有極端反對摹擬的人,認為摹擬是扼殺文學生命的兇手;此外有壹些采取中庸之道的文人。真可以說得上是各家紛紜,莫衷壹是。我認為每壹種理論的興起並盛行,必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的是後代往往走火入魔,以致引得眾多人們的忿怒,但是這個理論的本身並沒有錯誤。我們只需將它拉回正途,不再鉆牛角尖,不再走火入魔。
我們知道,學習書法有描紅、映摹、移臨、對臨和背臨等臨帖的方法。如果初學書法的人不從臨摹入手,自己壹開始就獨創,那麼他的書法壹定學不好。當然臨摹是有缺點的,壹直臨摹的人必定無法在書法上有登峰造極的壹天。
在數學上也是如此,如果老師不教壹些基本的數學觀念,不在黑板上,做壹些題目以為示範;不出壹些題目為作業,並加以批改指示;在考試時,不出些題目以測驗程度,學生能學會嗎?其中老師作壹遍,學生回家再作壹遍,在作文上就叫做摹擬。
初學攝影的人要先看看名家的作品,明白其中的技巧,然後依樣畫葫蘆壹番,久而久之,才會自己創作出頗有境界的好文章。在美術的學習上也壹樣。
同樣的,若寫文章不從臨摹古文名作入手,也必定無法體會古代大家的宗廟之美和百官之富。試看古代大家揚雄取法易經、論語和爾雅,而作太玄、法言和方言。韓愈、歐陽修、蘇軾等,沒有壹位不熟讀古文,擬摹古文,以致融會貫通,再創新發朗,自成壹家。因此摹擬應該是很重要的方法。
摹擬是學習文章的壹項方法,但是摹擬文章是十分辛苦的。學生也許會排斥它,因為以前是「我手寫我口」,把自己想的寫出,這是多麼簡單的事,但是如今要受古文的章法控制,不能為所欲為,寫所欲寫。在避難趨易的心理因素下,自然會排斥它。又有古人反對摹擬的意見可資運用,那自然更有理由地全力排斥了。我們應該了解摹擬的價值,以做答辯的妙方,並且要勸這些弱者,勇敢地面對現實,而不可以逃避困難。
肆.原則:(1)模仿的是形式和方法,感受和理解是自己的,因此要立自己的意,說自己的話;(2)模仿要有針對性,註意模仿那些對自已有啟發的東西;(3)模仿要循序漸進,點面結合。
伍.方法:摹擬既然有其必要性,也有極大的缺失。我們應該如何去行,才能使文章進步,而不致於走火入魔呢?前面提到書法的臨帖,有描紅、映摹、移臨、對臨和背臨等。文章的摹擬也有死擬和活擬的方法。初學作文的人用詞不豐,思路阻塞,資料不足,可以死擬壹些粗淺的文章。等到將來學識增長,就可以摹擬壹些高水準的作品。在初摹擬的時侯,能夠全然相似,自然很好。如果沒有辦法全然相似,自然不必特意地削足適履。削足適履是因摹擬而害意,那就是走火入魔的行為。古人摹擬文章甚至有舍棄當代的文詞不用,偏偏要選用古代的文詞的現象,凡是執意用古代文詞,官制、地名等等,不用現代的,那也是走火入魔的行為。
至於學習的功力高了,就可以摹擬其中的風格、氣勢、神理和意境等抽象的高明法則。到了更高的層次,那就到自創壹格的地步,如果不能自創,永遠只求極像古文而已,那麼將難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就好像蜜蜂采花釀蜜,蜜中看不見花;又好像釀稻做酒,當酒造成之後,糟必須除去。韓愈學孟子的文章技巧,但是韓愈的文章中,已經看不出孟子;又如歐陽修學韓愈的文章,但是歐文中看不見韓文,這是脫胎換骨。如果後代的文人學習古文,卻不能脫胎換骨,中國的文壇必定不會有如今的大進步,因此如果壹生永遠都只是摹擬,不會創新,那也是走火入魔的現象。
在摹擬前,應該把預備摹擬的文章,徹底地分析清楚,如果沒有這壹種功力,就應該查閱古今分析評論的意見,或者請教了解章法和修飾的人,否則必定無法摹擬得很恰當。此外尚需充份收集寫作資料,如此才能運用自如。摹擬是作文不可以缺少的過程,初學時宜摹擬,學到了相當的層次,仍然要摹擬,那才會有更高深地領悟,正如有壹些擅長書法的高手,也常常摹臨。所以我們千萬不可以忽視它的價值。
陸.分類:包含結構的仿寫、表現手法的仿寫、語言的仿寫、立意的仿寫四類。
仿寫作文。我想(仿寫
我想把小手,
安在蒲公英上,
帶著壹絲好奇,
撐開萬只小傘,
飄啊,飄
飄向遠方探索春的奧秘。
我想把腳丫
放在春天的世界裏。
奔跑在柔軟的草地上,
讓腳丫沾上春的氣息。
跑啊,跑
跑出優美的音符。
我想把眼睛,
裝在白雲上,
瞧柳絮歡快舞蹈,
看小鳥自由飛翔,
望啊,望
白雲是我飛翔的翅膀。
我想把我自己
仿寫作文說起母親,我的腦中便蹦出壹個詞“平凡而珍貴”!她雖沒有如花的容貌,也沒有優越的工作,但是她白天勤勤懇懇的奮鬥,回到家裏除要忙活家務,還要輔導我的功課,可她從不說苦。笑瞇瞇的看我時,似乎樂在其中。為了我上課能集中精神,專心聽講,媽媽總是把早餐做得十分豐富,為得是讓我多吃壹點。早起已經是她的習慣,張羅完壹切之後,她才舍得叫我起床!記得有壹次,我心血來潮說要吃飯團,媽媽便冒著寒冷“蹭蹭蹭……”地跑著買回來,從懷裏拿出熱騰騰的飯團,來到我面前喘著粗氣說:“家妤,快趁熱吃了吧!別耽誤上課。”這時我心裏感到熱乎乎的,壹股愛的暖流湧入心頭。想起媽媽平時為了我在學習上的粗心而責罵我,為我做錯了事情而責罰我,還經常教育我在學習上要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學的更多、更好。而我有時不領情,頂嘴哭泣,不明白媽媽的苦心,真是太不應該,太不懂事了。媽媽對我的愛數也數不清,她對我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她總是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無私的愛。長大後,我要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用自己取得的優秀來回報媽媽現在為我的付出。媽媽,我太愛您了!啊,媽媽對我的愛只言片語讓我如何說清道明,母愛是壹鴻溫泉,細膩柔和而又溫暖,母愛是善意的批評,苦澀中包含著濃濃的香甜,母愛是多味的。我的母親啊,妳是這個世界給我最珍貴的禮物,妳最珍貴!
作文仿寫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題
從壹個人的成長看來,先要學會走,然後才會跑,任誰都跑過——無論身體上還是心靈上的,但跑的體驗是不盡相同的。
妳或許有難忘的經歷,或許有深切的感受,或許有獨到的認識,請結合自身生活實際,以《跑的體驗》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壹生註定疾步匆匆,從古到今……
回眸處
回眸處,歷史的光芒穿刺迷眼,我似乎可見遠古的蠻荒處誇父那如飛的箭步,踏破塵土,踩碎氣象,朝著那火紅的太陽永不停息地奔跑著。奔跑的力量震烈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帶領著人類走出了矗立的谷,萬尺下的深淵,走出了文明之路。
側視時
側視時,我看見那崢嶸歲月裏,孫中山奔走於亂世鎮靜的腳步,那腳步曾停留在李鴻章的府衙,曾踏上過北上的火車,曾奔跑於起義的山岡之上。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姿勢,終使他趕上了時代的浪尖,沖碎了千百年來不變的封建桎梏。
凝神望
凝神望橋上車水馬龍的過往,以卞之琳《斷章》中的姿態,時而見到孩童背著手執著這樣那樣的器具快步走在去補習班的路上;或是看到小商小販背著行囊跑向欲走的公交車時的情狀;亦或見到笑臉洋溢的成群的老人們迎著朝陽壹路小跑……
似乎誰都在跑,都在追趕著什麽,那跑動時被風吹起的發絲,順頰而下的汗珠,鞋上濺起的水花總是給人生命的蓬勃之氣。
靜思之,不覺置疑,那永遠保持不變的奔跑狀態從何而來?
是因為誇父對太陽的渴望嗎?是孫中山對現實的不屈嗎?是小孩對前途的希翼嗎?還是那生活的堅難所需,或是那不服老的心呢?
再思量,不禁頓覺,人的壹生好似征程,每個人都背著該負的重跋涉奔跑。奔跑即為生命的歷程,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奔跑的姿態背後,是人們對生命不被磨滅的追求!
再回眸處,再側視時,再凝神望,生命的價值熠熠生輝,征程中,我們奔跑著,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懷著獨壹無二的心情,追著太陽,追著浪潮,追著生命,追向心中的夏花燦爛處。
如夏花般,開得無比絢麗。
仿寫作文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輛川流不息,泥頭車的力量很大,能拉好幾十噸的東西。拖頭車更厲害了,能拉著壹大貨櫃滿街跑。而壹般的轎車則只能用來載客,不能載貨。自行車小的很,能自由地在路邊穿梭。
仿寫作文寫作導引
這是壹道全命題作文,屬於“提示語+命題”的形式,通過導語或提示語,為學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出了壹定的引導,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如本題中的壹大段閱讀材料,即對寫作素材的選擇、對文題中關鍵性詞語“夢想”的判斷有著明顯的暗示作用。具體地講,要寫好這篇作文,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入手:
壹、抓題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關鍵性詞語,只有抓住了關鍵性詞語,才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寫出更好的作文。壹般來說,偏正短語結構重在修飾語部分,如本文題《我夢想中的語文課堂》,其表意的重心在“夢想中”三個字上,審題時緊扣“夢想中”三個字思考就可以了。因此,同學們要基於語文學習的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力求寫出自己心目中的語文課應該是怎樣上的。
二、明限制,確定選材範圍。
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則不能越“雷池”半步。沒有限制的內容,題目上沒寫,需要自己去想。因為只有想到沒有限制的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廣闊天地,擴大選材的範圍。如本文題《我夢想中的語文課堂》,題目限制了對象——我,內容——夢想中,範圍——語文課堂,而沒有限制時間、地點等。這樣,寫作時就可以不去考慮時間、地點等因素,那麽,選材的範圍顯然就大多了。
三、展聯想,深入挖掘主旨。
寫“夢想中的語文課堂”,命題者實際上是想通過學生對語文課的想象,以小見大,來反映和體現同學們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期盼。所以,同學們的想象和聯想應務求大膽和創新,要力求有思想和細節描繪,有實踐和探索的可能。所以,我們應以題目為載體,向深層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寫好本文題關鍵在於對“夢想”壹詞的理解。這裏的“夢想”是指能夠實現的“理想”,如果認為“夢想”的含義只是不可實現的“幻想”而已,那麽這種理解顯然就失於膚淺,而且難於表達富有意義的主旨了。
四、巧構思,化抽象為具體。
常言道:“壹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選材若太寬太泛,會給人“空”或“浮”的感覺。要解決這壹問題,不妨采取“化大為小”、“化虛為實”或“化寬為窄”的方式,從細微處,具體生動地展現出自己對某壹事物和現象的思考與感悟。譬如寫作本文,我們既可以采用“夢幻”的形式來描摹自己心目中壹節理想的語文課,又可以選取壹篇具體的課文作為“切入點”:學習小說或戲劇,即以表演課本劇的形式來展示和體悟;學習科技說明文,就把學生領進博物館現場認知;學習寫景抒情性散文,就將學生帶入大自然,讓他們自己去切身感受……
五、煉語言,註重個性化表達。
古人雲:“言而無文,行之不遠。”說明作文講究文采則是壹大亮點。所謂“文采”,就是指漢語言文字系統本身所獨有的審美現象,是漢語言文字視覺美感與聽覺美感的多元呈現。作文富有文采,是作者的才華稟賦,能給讀者帶來審美 *** 和心理愉悅,並引發讀者潛在再創造的 *** 。所以說,語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鮮活的東西,無論是平實樸素的,還是充滿文學韻味的,錘煉語言,使表情達意確切、形象、簡約而意韻豐富,應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佳作示例壹
我夢想中的語文課堂
曹清瓊
“鈴——!”上課了。講臺上,眼睛高度近視的語文老師扯著嘶啞的嗓子,用低沈的男中音給我們宣講著朱自清的名篇《春》,雖然他口若懸河,講得天花亂墜,但我卻聽得昏昏欲睡了。窗外的知了正在快樂地叫個不停,絢麗的陽光照在雪白的墻壁上,反射過來。我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這時,夢幻中的我躺在了壹座春意盎然的山崗上。放眼望去,群山高低起伏,壹座座都披上了茸茸的綠裝。山坡上鋪滿了五彩繽紛的野花,蝴蝶翩然起舞,蜜蜂嗡嗡地鬧著;還有那果園裏,紅的、粉的都成片成片地擠在壹起,好像遼遠的天邊緋紅的雲,愜意極了!這不是朱自清《春》裏的景物在這裏再現嗎?我正疑惑著,耳邊響起了壹聲嘹亮的吆喝:“集合!”只見壹位貌似天仙的年輕女教師向我們揮著手。我立即和同學們壹起聚集到她的面前,心中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剛才大家已經自由活動了十五分鐘,相信妳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獲。現在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兩個問題,然後作出真實地回答。”美麗的女老師頓了壹下,用鼓勵的目光掃視了大家壹眼,才緩緩提出她的問題——
“第壹,請用壹個富有文采和充滿哲理性的句子,來回答‘春天像什麽’這個問題;第二,請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說說‘春天有什麽特點,帶給妳什麽感受’?限時五分鐘,現在開始!”
老師說完,同學們立即陷入了沈思之中。
“好,停下來!”過了片刻,女老師打了個手勢,然後指了指最前面的文藝委員王艷:“這位同學,從妳開始。請妳先回答‘春天像什麽’這個問題”。只見王艷神色鎮定,不慌不忙地說:“春天像母親,孕育著生命。”女老師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容,她帶頭鼓起掌來,緊接著便傳來壹陣雷鳴般的掌聲,驚動得群鵲亂飛。
女老師又走到語文課代表張露面前,和藹地對她說:“那麽,妳的句子呢?兜出來看看。”張露顯然是胸有成竹,臉上洋溢著自信,她說:“春天像壹位年輕貌美的姑娘,淡妝濃抹總相宜。”“好!”老師脫口贊嘆道。掌聲再次在山崗上響起。
接下來,女老師飄然走到了李曉明的面前。他可是班上出了名的後進生,今天他能完成這項任務嗎?大家都為他捏了壹把汗。只見他慢騰騰地站了起來,壹只手不停地摳著腦門兒,嘴裏還在嘀咕著什麽。老師站在他的面前,靜靜地等待著,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可是他半晌也沒有吐出壹個字,真是能把那滿山的花兒都給急謝了!老師見他窘迫的樣子,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請妳小聲地告訴老師。”女老師順勢把耳根貼了過去,隨即笑容逐開:“哦,我聽見了!他說‘春天像太陽,給大地帶來溫暖和希望’!”話音剛落,掌聲和歡呼聲已響成壹片,久久地在山野上空繚繞。李曉明面紅耳赤地坐下來,許久,他偷偷地望了壹眼老師,心裏湧起壹股莫名的暖意,他那眼神裏分明流露出壹種感激,當然更多的是自信。
“鈴——”當我正沈醉於那壹陣高過壹陣的掌聲和歡笑聲中時,壹陣清脆的電 *** 把我拉回到現實中來。我壹個激靈擡起頭,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堂精彩的語文課,只不過是我趴在課桌上所做的“南柯壹夢”而已!我暗自慶幸:“四只眼”的語文老師並沒有發現我在他的課堂上夢遊了壹番春景。否則,我又該挨壹頓狠尅了!
墻上的陽光已暗暗消逝,講臺上的語文老師已把壹塊大黑板塗鴉得“滿天星”了,但他手上的粉筆仍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口裏仍在滔滔不絕地重復著那千篇壹律的說教,我的大腦禁不住又“嗡嗡”作響起來……
唉,我真希望:那夢境中的語文課堂變成現實!
簡評
本文作者發揮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自己在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時,夢遊了壹場理想中的語文課堂的情景。文章把現實與夢幻相結合,對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課堂進行了集中的描述,從而形成文章的主體部分。而核心內容又是以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和學生口頭表述的三個句子為線索,細讀學生近乎隨口而出的三個句子,實際上表現了作者深邃的理性構思:“春天像母親,孕育著生命”壹句即揭示了春天的精神;“春天像壹位年輕貌美的姑娘,淡妝濃抹總相宜”壹句描繪了春天的靚麗;“春天像太陽,給大地帶來溫暖和希望”壹句則是學生對春天的感受。我們從中不難窺探當代中學生對理想語文課堂的幾點期盼:壹是希望語文課堂形式的“活”,他們不願像壹只小鳥似的被關在教室這個毫無生氣的鐵籠子中,鸚鵡學舌地接受老師那照本宣科式的灌輸;二是希望教學內容的“新”,他們不願被動地遊離於文本的表面,接受那些枯燥而僵死的“語文知識”,而樂於展現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悟;三是希望老師施行平等教育,關照學困生。
文章構思新穎,結構清晰,文句流暢,主旨顯豁。尤其是文章首尾的場景描寫,起到了渲染與襯托的作用;文中現實課堂與理想課堂的對比,鮮明的凸顯了文章的主旨;還有小作者對傳統語文課堂的深沈反思,值得贊賞,發人深省。
盼望著、盼望著,炎熱的酷暑終於過去了,秋天的腳步近了。
壹切都是秋高氣爽的樣子,天高了,雲淡了。果子熟起來了,蛐蛐兒的叫聲響起來了,天氣涼爽起來了。
小草並沒有完全從大地中消失,仍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壹片壹片
滿是的。孩子們跑著,跳著,翻幾個跟鬥撿幾個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擲著,比賽著誰投得更遠、更準。風涼絲絲的,草綠綠的。
桂樹、楓樹、常青樹,帶著蒼郁和深沈的格調和各具特色的氣質,展示著風采,金子般的黃,瑪瑙般的紅,翡翠般的綠,宛如畫家精心繪制的畫卷。鳥兒為遷移忙碌著,螞蟻正在收集冬天的口糧。雛菊、壹串紅、矮牽牛,壹眼望去遍是的:橘黃的,紫紅的,爭奇鬥艷,鋪在花壇裏,像地毯,還迎著秋風微笑呢!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不錯的,它將變作春泥滋養著大地,毫不眷戀枝頭的繁華。秋雨落在紅葉和黃葉以及摻著綠與黃的彩葉上。豪華的楓葉,精致的常青葉,普通的梧桐葉……它們在秋雨的洗禮下變得更加艷麗。
樹上的果子漸漸成熟了,田裏果農也更忙了。城裏鄉下,工人學生,兒童老人,壹個個都出來欣賞美景了,放松放松心情,觀賞觀賞秋色,采集采集標本,各做各的壹份事去了。“壹份耕耘,壹份收獲”,辛勤努力,換來了收獲,充滿了喜悅。
秋天像色彩之神,使植物的色彩漸漸變濃。
秋天像豐收之神,為人們帶來了累累的碩果。
秋天像歡樂之神,為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春的腳步(仿寫朱自清的《春》)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作文仿寫 如何仿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