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能否進行高效率授課,學生與老師之間能否做到默契配合,教師能否讓壹節課的內容合理分布在課堂的每壹個細節,這些都有賴於教師的教案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整體情況。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新)人教版,僅供參考。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新)人教版(壹)
紫藤蘿瀑布
壹、學習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②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③學習並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④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學習重難點
通過有感情的反復誦讀,理解內容。
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深化對人生的思索。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充分預習,並查相關資料
四、教學內容
這篇散文寫的是作者重見紫藤蘿盛開,而引發對生命的感慨,文章從紫藤蘿引人駐足、炫人眼目的美麗寫起。盛開的藤蘿花像輝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錯落有致,陽光下的跳躍閃爍,給人壹種“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的感覺。藤蘿不與群芳爭勝,它們靜靜開在春花已謝的時節,踏春的人無意流連,蜂蝶亦不來光顧。然而,它們仍然盛開著,顯示著它們的生命力。雖然是靜靜的,但緊靠團結的繁盛給人以生命頑強不息的思考。
五、自學設計
(壹)整體感悟
①精心導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蘿花的畫面,放壹首輕音樂。)
同學們,當妳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時,妳會感受到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許多。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有人喜歡富貴的牡丹,有人關註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人贊美荷花的傲潔、臘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註意的卻是丁香、二月蘭、玉簪、木槿、紫藤蘿這樣的花。這些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有炫人眼目的美麗,有跳躍閃爍的生命。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並藉此表達對於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讓我們來品味壹下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樣傳達了這樣的壹種追求。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檢查預習“讀壹讀,寫壹寫”。
b.配樂範讀,學生在聽讀中思考。
問題組:
a、本文學習什麽內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麽變化?
c、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麽樣的感悟?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後相互評論、補充。教師領讀,幫助學生感知、理解。
(二)研讀與賞析
①教師導學
好文章總有壹些精彩片段,研讀好這些片段,是對文章內涵的具體把握,也是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
a.學習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b、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復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c、賞析語段中精美語句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學生自讀課文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同研討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壹樹盛開藤蘿花的生機勃發、輝煌燦爛的景象,抒發自己由焦急、悲憤轉化為寧靜和喜悅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來藤蘿的變遷史,由藤蘿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長河雖有曲折,但永遠前進。(教師指導朗讀)。
③學法指導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重音、節奏及停頓,註重內化和感情。佳詞妙句細品味,內容中心都理清。
a.簡單的內容歸結:
看花?繁花似錦
憶花?思緒萬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奮精神
b、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允許思維發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小結: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為什麽會有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會有那樣的感悟呢?1982年是極左論調籠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壹大株紫藤蘿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麽必然關系”。理解這個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實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作者對人生有了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
C、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理解,展開思考。
[教師小結](註意文章裏提到的“生死謎、手足情”六個字,結合作者的簡歷稍做介紹。)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後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作者發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④合作探究
通過合作、探究,進壹步品味文章的語言,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從中找出精美的語言片段,進行探究與賞析。
同位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語句,體會寫景之妙。
“每壹朵盛開的花就像是壹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壹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學生討論後教師指導總結:這是用帆和船艙作比喻,細致地描繪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愛的感覺,也抒發了喜悅之情。
學生可以找出多處,從內容上、從寫作特點上去理解、品味、鑒賞、把握。
(三)體驗反思
①質疑交流
通過研讀,妳有哪些思考和體驗?
a.學生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可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
b.教師向學生提出質疑:妳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可以有不同見解,教師巡視並指導。
②拓展延伸
a、請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的畫面(可出示壹組花木的畫面,如:菊、梅、荷、松樹、牡丹等等)。
指導:人們往往賦予壹些花木以某種象征意義,回去後可以搜集壹些有關花木的文章,與同學進行交流,並提出自己新的聯想和見解。
b、用壹株實物花(並不壹定是名貴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頑強但並不起眼的花),讓學生現場觀察,進行聯想,做口頭作文:《我看()花》。
[教師總結]紫藤蘿瀑布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畫卷:藤蘿不與群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踏春無人戀,蜂蝶亦不顧,而它們卻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地為自己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壹種沈重,壹種悲哀。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像紫藤蘿的花朵壹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四)延伸作業
①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
②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五)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新)人教版( 二)
童趣
壹、學習目標
①背誦、翻譯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③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學習重難點
①掌握文言詞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詞。
第壹課時
壹、教學內容
①反復朗讀,疏通文意。
②理解課文內容。
二、自學設計
1、導入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妳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麽意思嗎?李白有詩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板書課題。
2、作品、作者簡介
3、教師導學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壹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壹是要熟讀、背誦;二是要用心領悟;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
學習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4、朗讀課文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
解釋詞義,疏通文意
①默讀課文,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b.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d.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雲端。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h.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i.昂首觀之,項為之強。j.徐噴以煙。
k.以草為林。l.舌壹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②在教師的幫助下,試著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③反復朗讀課文,並讓學生試著劃分朗讀節奏。
三、作業
①完成“研討和練習”二。
②寫復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③思考題:課文中所說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麽?作者為什麽會產生“物外之趣”?這對妳有什麽啟發?
第二課時
壹、教學內容
①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②認識“物外之趣”這壹精神體驗的意義。
二、自學設計
1、檢查作業
復述、背誦、翻譯課文。
2、研讀與賞析
①教師導學
a.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麽?
b.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a.參考註解,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麽?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壹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b.妳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借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3、體驗與反思
a.妳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壹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註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b.討論:這篇課文對妳有怎樣的啟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壹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c.妳認為怎樣做才算是壹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壹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
答案不求統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麽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三、作業
a、 完成“研討與練習”壹。
b、 將“體驗反思b”寫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結
同學們,《童趣》是壹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
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
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匯,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五、板書設計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聯想和想象
群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蚊、土礫
森林、野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蛤蟆
龐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驅趕)
六、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新)人教版(三)
理想
壹、學習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並為之奮鬥
二、學習重難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三、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
第壹課時
壹、教學內容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二、自學設計
1、導入
同學們,在第壹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麽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麽,什麽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麽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麽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壹瞬間照亮妳的眼睛”。
二、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範讀
最好由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麽?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三、板書:
理想的意義(1)
歷史意義(2、3)
人格意義(4、5、6、7)
人生意義(8、9、10、11)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並為之奮鬥(12)
四、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麽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麽作用?這壹節在全詩中起什麽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壹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麽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壹節是從什麽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壹起,正像“珍珠鏈”壹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麽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鬥誌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妳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麽?有理想的人為什麽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舍,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註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五、作業
①抄寫並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壹、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二、自學設計
1、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2、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妳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麽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壹節與上壹節有什麽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麽特點?作用是什麽?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麽典型意義?
提示:並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壹節是從正面寫,這壹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壹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麽關系?在內容上有什麽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麽?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汙和糟蹋,應該怎麽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後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壹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麽?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麽?第壹、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並為之努力奮鬥。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並交流(仿照第壹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妳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並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壹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5、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並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願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並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我想,壹個有理想的人,壹定是壹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壹定是壹個很高尚的人。
6、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壹。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