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乎上有壹個問題:同樣的書,為什麽別人讀了就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感覺像沒讀壹樣?本質上,這是讀書方法不對。
以前我也是如此,喜歡漫無目的的看書,什麽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豆瓣top250,大咖推薦,我都下到Kindle裏屯著。可過了壹段時間我發現,有壹半的書根本沒看,剩下的,要麽翻幾頁看不下去,要麽看完了記不住。
後來經過不斷的摸索,我才慢慢明白過來,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才把心思盡花在“無用功”上。
這篇文章接下來就分享壹些自己對於閱讀的理解,希望能對妳有所啟發。
1.明確閱讀目的
在讀壹本書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讀書目的。如果讀書目的不明確,必然導致抓不住書中知識重點,看後即忘。
壹般來說,讀書目的可以分為兩種:
(1)有用
按照現代知識管理理論的觀點,實用性是知識的壹個重要特征。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取所需要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棘手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讀書的目的。比如說,為了健身去看營養類的專業書,為了追壹個喜歡民國史的女孩去惡補歷史,為了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培養核心競爭力,去學行業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地圖,都屬於此列。
(2)有趣
這壹類型的讀書主要註重趣味性,在閱讀過程中攝取的信息,很可能用不上,或者說不能馬上用到。它和前者相比,壹是結果導向,壹是過程導向,閱讀目的不同,帶來的體驗也不盡相同。簡單的說,就是看書讓我開心就好。因為對哲學感興趣而去翻尼采康德,因為看網文能讓我爽而去看月關貓膩,因為想打發時間而去買幾本故事會,都在此列。
要註意的是,實用性和趣味性並不是必須分裂的,有的書即能讓接近壹個小目標有所得,亦能讓妳感受到閱讀的快感。但是至少,實用性和趣味性必須要有壹個,否則相信我,妳手上的書基本是看不下去的,或者說硬著頭皮看了也是白搭。
關於哪些書對妳來說,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其實是壹件很私人的事。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性情興趣不同,專業領域不同,讀書品味也不壹樣。網絡上流行的壹些大咖書單,未必就適用於每壹個人。每當有網友問我,妳有什麽書籍可以推薦的時候,我也很難辦,因為我不知道妳的知識儲備,愛好屬性,也不能給妳瞎背書名。
正因為此,確定自己的閱讀目的和閱讀需求就尤為重要。明確自己看書是為了什麽,想通過看書來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具體化),再來選書讀書,才能少走彎路。
2.制定閱讀策略
(1)心態
很多人都有著“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習慣,每當看到書架上琳瑯滿目的書沒讀時,會心生負罪感。甚至在讀壹本書時,也會不停的暗示自己,這回必須得看完。但非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兒是很痛苦的,長久以往,對讀書就會心生抗拒。法國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在他的著作《宛如壹部小說》裏提出了“讀者權利十條”[1],其中就包括不讀的權利和跳讀的權利。書是為讀者服務的,對待任何書,逐字逐句的去看是愚蠢的。
(2)區別
市面上流行的讀書方法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壹種放諸四海通用的萬能讀書法。如何讀壹本書,取決於妳讀它的目的,以及這本書的屬性。對待不同類別的書,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檢視閱讀[2]能夠讓我們快速了解壹本書的內容,商業類型的書籍因為具有較全面的邏輯性,可以用二八法則進行閱讀。如哲學經濟類的專業領域,則適用於分析閱讀如果想要快速了解壹個全新的領域,或是對某個主題有濃厚興趣,可以進行主題閱讀,倘若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消遣,那麽妳隨便讀即可。
(3)舉例
在上文中,我提到要抱著閱讀需求去讀書,以小說《水滸傳》為例,如果妳純粹是為了在高鐵上打發時間,那麽妳都不用做讀書筆記,怎麽開心怎麽看。如果妳想了解武松的故事,那麽李逵林沖等其他好漢的履歷基本和妳無關了,妳只要精讀關於武松的章回即可,對於其他人物為主武松偶爾出現的橋段,妳可以選擇略讀或者不讀。如果妳想了解書中關於道教的部分,那麽關鍵詞就是:公孫勝,九天玄女,張天師,羅真人等,圍繞這些關鍵詞去檢索即可。
(4)筆記
不同的學科做筆記的方式不同,讀書也是如此。筆記記什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妳為什麽讀這本書。比如說妳看金庸武俠小說,想學如何講好壹個故事,那麽妳的筆記就應該側重在情節的推進和發展上,比如說妳覺著自己語言幹癟文筆很差,想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那麽書中出現的精妙比喻就值得收入,比如說妳是壹名評論員,那麽歷史史實和精辟觀點就是妳的菜。
3.深入閱讀方法以上是宏觀的論述與概括
下面具體的介紹壹個較完整的深入閱讀流程:
1明確閱讀目的,尋找適合書籍
首先明確想通過讀書來收獲什麽。以我想通過閱讀,來了解“高效學習”為例,我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刻意練習》《如何高效記憶》《精力管理》等十本相關書籍,但我不知道哪些是我有興趣看下去的,於是我來到實體書店,找到這些書,最終確定其中五本我有興趣,最後買下這五本,決定進行主題閱讀。
2提取主題框架,帶著問題思考
通過瀏覽目錄和序言來了解每本書的內容框架,以及每個章節的核心觀點。圍繞自己的閱讀目的,帶著問題思考。如:這本書整體說了什麽?作者用怎樣的架構來發展觀點?書中的每個章節說了什麽?我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這本書中出現的知識概念,是否可以和同主題內的另壹本書產生關聯?可以用Excel來記錄,提出的問題越多,意味著妳的思考能力越成熟。確定這些步驟,可以讓時間更高效的用在有效的知識信息上。
3精煉內容大綱,做好閱讀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筆記,對於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級的讀書筆記很多人都會,就是摘抄句子,但實質上,這種做法對於對書籍知識的掌握來說,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壹個合格的讀書筆記至少要包含三個步驟:概括—追問—聯系。
3.1概括:顧名思義,就是用自己的話精簡內容。學會在閱讀中,抓住它的主題和核心,掌握書的整體架構——它可以分為幾大部分,每大部分能分成哪些小部,把它整理到紙面上就是壹張思維導圖。從宏觀上講,就是能夠概括壹本書每壹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用自己的話整體表述這本書在講什麽。從微觀角度而言,就是能夠對書中出現的中心語句和結論性語句,做出解釋。
3.2追問:盡信書不如無書,當我們看到書中出現的觀點時,不妨也問問自己,妳的觀點是什麽?妳是否贊成作者的觀點?如果贊成,妳贊成的原因是什麽?妳是否還聯想到其他的知識,它是否可以和妳之前了解的知識結合起來,建立聯系?如果反對,妳的理由是什麽?追問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作者在說什麽,更要探求作者為什麽這麽說,他的觀點是否適用於我?他的邏輯是否嚴謹,對我有何啟發?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妳對知識思考演繹與歸納的過程。
3.3聯想:當知識處於碎片化的時候,它的價值很小,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建立新知與故知之間的鏈接,才是建立知識地圖的關鍵。壹般來說,聯想無非兩種,橫向與縱向。以波德萊爾的詩為例,橫向的聯想可以是——妳覺得他的詩整體風格如何?類似風格的歐洲詩人還有哪些?他們的作品有什麽***通點和差異?縱向則是對波德萊爾的詩展開深入探究——有沒有關於波德萊爾的人物傳記?或是同時期其他人物對他的點評?後世詩人對他的看法評價?....等等。對於聯想運用的越熟練,知識之間的脈絡也會在妳的腦海中越清晰的呈現。
4定時翻閱筆記,檢驗讀書成果
筆記記錄至此,並不就代表著妳可以對讀過的書“信手拈來。”因為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如果記錄下來的內容不經過及時復習,就會成為短時記憶,很快被遺忘。所以,做過的讀書筆記壹定要及時去看,反復看。而且不光光是看,更重要的是有意識的塑造壹種書為我用的思維。具體的方法論有兩種:壹是寫書評,二是復述。
4.1書評:上文3中提到的概括-追問-聯想,具體到相關的問題延展開,輔助資料成文,都可以是壹篇書評。針對不同的主題,書評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如果妳對知識的整體運用能力較強的話,甚至可以對同個主題的多本書展開主題書評,草擬壹篇文章。
4.2復述:合上書本,妳能對書的整體架構拎出來用自己的話闡述,能對書中提及的關鍵詞和核心概念有自己的理解,也能將書中出現的知識和妳以前所具的故知結合起來,(譬如時間管理和專註力的知識相關聯,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內容相結合,)做到這三步,妳基本上就能做到,對所謂的書“信手拈來”了。當然這不是壹件容易的事,需要反復的練習與思索。
總結
1明確讀書目的,從自己的剛需入手,尋找有用的書,或是從興趣入手,尋找有趣的書。
2制定閱讀策略,根據閱讀目的,進行不同方式閱讀,讀書筆記為閱讀目的服務。
3深入閱讀方法:尋找合適書籍-提取主題框架-帶著問題思考-做好閱讀筆記-檢驗讀書成果。
完成筆記後,定時復習瀏覽,學寫書評與復述,加深知識印象,做到學以致用。
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多壹份可以裝逼的談資,也不是為了曬書單和讀書筆記,收獲朋友圈的點贊,它是為了讓妳在浩渺的書海裏,找尋真正屬於妳的東西。
左岸記:好的讀書方法就是盡可能地與書進行互動,互動得越多,獲得的知識就越多,理解就越深入,印象也就越深刻,應用也就越自如。
註:
[1]讀者權利十條:壹、讀的權利;二、跳頁的權利;三、不讀完的權利;四、重讀的權利;五、讀任何東西的權利;六、消遣的權利;七、隨處讀的權利;八、瀏覽的權利;九、大聲讀出來的權利;十、不必為自己的品位辯護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