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以艾青的礁石為題材寫作文

以艾青的礁石為題材寫作文

1. 讀完艾青的《礁石》,寫壹篇散文來抒寫自己心中的“礁石”

礁石》是壹首詩情濃郁而又耐人尋味的詠物小詩。

詩中詩人從全新的角度觀察事物,並將自己的思考熔鑄於“礁石”這壹具體意象中,謳歌了“礁石”的光輝形象。 “壹個浪,壹個浪,無休無止地撲過來”,壹個“無休止”,壹個“撲”,狀寫了海浪的氣勢洶洶,不可壹世,“無休無止地撲過來”,足見海浪之多,時間之長,它是決心要把礁石沖擊得粉身碎骨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深受海浪的無情撲打,礁石該怎麽辦呢?為了生存,它頑強地同海浪進行鬥爭:“每壹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這是何等鎮定、勇敢!面對強敵,面對困難,礁石主動迎擊,把敵人踩在“腳下”。這裏,寥寥數語便把礁石堅強、勇敢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透過礁石形象我們不難發現,礁石其實也是詩人堅忍不拔的自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礁石在與浪的搏鬥中,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壹樣”,“但它依然站在那裏/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經過巨大的磨難,礁石雖然傷痕累累,但它仍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對勝利仍充滿信心,足見礁石是何等的自信與偉大。

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成壹塊普通的石頭,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艾青的自我形象,我們還可以把它看成是那些敢於反抗壓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他們不畏強權,勇於抗爭,用微笑面對困難和險阻,他們應是時代和社會的中流砥柱。

除此,我們甚至可以把“礁石”視作壹切被壓迫民族、壹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象征。通過世界民族鬥爭的歷史,我們依稀可見被壓迫民族的窘境:入侵者妄圖動用壹切暴力手段來消滅、摧毀被壓迫民族人民的意誌和願望,扼殺他們的反抗意識和進步要求。

然而詩人深信,只要這些被壓迫民族的人民,采取積極的態度,勇敢地迎接各種挑戰,勝利的曙光終將出現。 總之,全詩含蓄蘊藉,寓意深刻,詩人用象征手法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2. 艾青的礁石

礁 石 艾青 壹個浪,壹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壹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壹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954年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

《礁石》這首詩是艾青1954年7月寫的壹首短詩。在壹般人的筆下,礁石總是被描寫成阻塞航道、碰毀船只的醜惡事物,但艾青則從壹個嶄新的角度去觀察和描寫它。

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無休止的襲擊。為了求得生存,它頑強地同海浪進行搏鬥,而且總是把“撲過來”的每壹個海浪都“打成碎沫”;盡管傷痕累累,“象刀砍過壹樣”,但仍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誠如詩人所說:“作為壹個民族,作為壹個要求生存權利的個人,遇到連續的迫害該怎麽辦呢?”“這也只是從受到‘無休止地撲過來’的‘礁石’的角度所應采取的態度——它還有什麽別的辦法呢?然而有人說礁石是‘與大大小小的航船為敵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動的,應該則‘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頑固不化的礁石。這就是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不同的結果。”

(《艾青詩選?序》)可見礁石是壹切被壓迫民族、壹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的象征。 艾青擅長於運用象征手法來抒寫他的真情實感。

在《礁石》壹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壹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不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從而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全詩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含蓄蘊藉,寓意深刻,是詩人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通過自己的心去寫”的結果。

3. 艾青的礁石

礁 石

艾青

壹個浪,壹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壹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壹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954年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礁石》這首詩是艾青1954年7月寫的壹首短詩。在壹般人的筆下,礁石總是被描寫成阻塞航道、碰毀船只的醜惡事物,但艾青則從壹個嶄新的角度去觀察和描寫它。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無休止的襲擊。為了求得生存,它頑強地同海浪進行搏鬥,而且總是把“撲過來”的每壹個海浪都“打成碎沫”;盡管傷痕累累,“象刀砍過壹樣”,但仍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誠如詩人所說:“作為壹個民族,作為壹個要求生存權利的個人,遇到連續的迫害該怎麽辦呢?”“這也只是從受到‘無休止地撲過來’的‘礁石’的角度所應采取的態度——它還有什麽別的辦法呢?然而有人說礁石是‘與大大小小的航船為敵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動的,應該則‘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頑固不化的礁石。這就是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不同的結果。”(《艾青詩選?序》)可見礁石是壹切被壓迫民族、壹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的象征。

艾青擅長於運用象征手法來抒寫他的真情實感。在《礁石》壹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壹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不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從而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全詩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含蓄蘊藉,寓意深刻,是詩人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通過自己的心去寫”的結果。

4. 賞析 礁石 艾青

由於礁石的形象被提到象征的層次,它的意蘊已超越了特指的象征對象和歷史條件,使人產生多重聯想和解悟。

她可以理解為壹種正直偉岸的人格精神;在兩種人間力量中有表現為“正義”“真理”的象征;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他又使人們想起進步與腐朽之間的沖突------在礁石和海浪這兩個對抗的形象中,與象征“正義”“真理”的礁石相對立的海浪,其外的特征是兇狠的、強大的、攻擊的,從內在力量來看,它確是怯懦、虛弱和無能的。相反,巍然屹立的礁石,雖然總是被動無辜的受到傷害、踐踏,雖然渾身布滿傷痕,但由於具有不滅的內在偉力,海浪的沖擊砍削只能更加增強他堅硬頑強的本質,他永遠以強者、勝者的自信心和昂然的姿態撞碎外強中幹的海浪,“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在結構上,它的視點先對準海浪,再轉向礁石;以動態寫海浪,以靜態寫礁石。這正是為了以海浪外在的狂暴、囂張和侵害的本性與它的徒勞、失敗,有力的反襯礁石的堅韌、靜穆、深沈的內在力量以及他無繩反抗和勝利。同時,它采用了最為簡潔的語言和最純粹、質樸的白描手法,以取得與礁石抱樸守真的品格“同質”的效果。

5. 艾青《礁石》的賞析

我正好很喜歡這首詩歌,下面是名家賞析,送給妳 《礁石》是艾青的壹首短詩,只有兩節八句,但是,這首八句組成的簡短的抒情詩,卻用了比擬、象征等好幾種寫作手法,創造了歌壹樣的旋律、畫壹樣的景色、無窮的想象空間和深厚的意蘊。

從詩歌的聲音語言層面分析,這首詩歌采用的是“自由詩體”,就聲音特點看,並不講究對句、平仄、押韻等等舊體詩歌的規矩,但是,其聲音方面也並非完全沒有節奏,比如第壹節第壹句的兩個“浪”字,可以算“同韻”,與接下來的第二節第二句句末的“樣”,是同壹個韻,與第四句句末的“洋”雖然平仄不同,但是仍然是同壹個韻,這樣,就在壹定時間內形成壹種音韻的循環,增加了語音和諧,構成了歌壹樣的旋律。從詩歌的句式看,長短比較自由,但是最長的壹句“每壹個浪都在它腳下”只有九個字,最短的壹句“壹個浪,壹個浪”是六個字,其余幾句覺得字數介於中間,顯得相對整齊,體現了聞壹多先生所說的“詩歌的建築美”。

這種分行、相對整齊的句式,使我們從外觀上壹眼就能看出它與散文、小說句式的區別,這既是詩歌的慣例,也是區分詩歌和其它文體的最表面的形式。從這首詩歌的意境看,簡短的八句詩,給我們描繪了兩個主要的畫面:第壹個,是無數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個,是礁石屹立,面對浩瀚的海洋。

這兩個畫面,其實是同壹個畫面,所不同的是,第壹個畫面,著重描繪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個畫面,著重描繪了挺立的礁石,視覺的中心點有了變化,使讀者關註到不同的層面。這就是說,“主導意圖”有所不同,第壹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於揭示“浪花”的反復攻擊,第二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於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

而且,詩歌語言構築的畫面,和真實的繪畫有所不同。在詩歌中,畫面是動態的,就像在電影和電視中,視角是移動的,景物也是變動不居的,而繪畫中,作者卻只能采取壹個固定的視角,其畫面雖然也力圖用特殊的筆墨語言寫出“動態”,但是,相比而言,總是靜態為主。

詩歌這種畫面的營造,比繪畫更靈活。但是,詩歌中的畫面與繪畫的另壹個不同,就是詩歌的畫面是“間接的”,是借助語言文字,間接描寫圖像的,而繪畫,則是直接描寫圖像的。

這首詩歌在寫作手法上,采取了比擬的手法,如第壹、二句:“壹個浪,壹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用“撲過來”描寫浪花,無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寫法,本來沒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觀意誌,能主動對礁石發起攻擊。而接下來的是:寫礁石“打碎”浪花,同樣把礁石擬人化了,客觀事物的相磨相蕩,仿佛是人與人的鬥爭。

這裏,就有了比喻、擬人,同時,在更深的層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觀事物本來沒有什麽意誌、目的,但是在作者看來,它們卻似乎有了意誌、目的,實際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給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了生命。

就像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句子壹樣,花何嘗濺淚?鳥何嘗驚心?不過作者“感時”、“恨別”,心意悲傷,帶著情感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外物,覺得外物好像也在悲傷壹樣。這首詩歌的第二節,進壹步寫礁石的“臉”、“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擬人,而“移情”的審美心理活動,仍然滲透在其間。

這樣的寫法,使客觀世界變得“人情化”,賦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蕩在宇宙間,確實是打動人心的好詩。這首簡短的詩歌,通過比喻、擬人的手法,註入作者的感情。

但是,並沒有把事情說盡,而是只簡單地勾勒了兩個畫面,抓住事物的特點,而對其內涵,則采取“省略”的方式,沒有做出什麽說明,這就增加了讀者猜測和想象的空間。在藝術中,“形象大於思想”,思想往往闡述得清楚明白,也就沒有多少想象的余地,而沒有想象的余地,沒有給讀者留出“填空”和“對話”的空間,也就不能引發讀者的“興味”,更不要說什麽“領悟”和“暢神”了。

相反,這首詩歌,語言凝練,采取“暗示”的手法,只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義的闡發,把其中的意韻留給讀者去體會,增加了詩歌的美。這首詩的意蘊,具有無限闡發的空間。

這可以壹般地看作兩種力量的鬥爭,又可以看作具體而有所指的敵我較量。還可以把礁石看作堅韌、不折不撓的精神的代表,等等。

綜上所述,這首詩歌是比較優秀的詩歌。唯壹令人感覺遺憾的,是所“暗示”的句子仍然簡單,缺少氣象混淪的感染力。

6. 現代詩人艾青的《礁石》的賞析

答: 壹個浪,壹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壹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

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壹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

《礁石》是艾青的壹首短詩,只有兩節八句,但是,這首八句組成的簡短的抒情詩,卻用了比擬、象征等好幾種寫作手法,創造了歌壹樣的旋律、畫壹樣的景色、無窮的想象空間和深厚的意蘊。

從詩歌的聲音語言層面分析,這首詩歌采用的是“自由詩體”,就聲音特點看,並不講究對句、平仄、押韻等等舊體詩歌的規矩,但是,其聲音方面也並非完全沒有節奏,比如第壹節第壹句的兩個“浪”字,可以算“同韻”,與接下來的第二節第二句句末的“樣”,是同壹個韻,與第四句句末的“洋”雖然平仄不同,但是仍然是同壹個韻,這樣,就在壹定時間內形成壹種音韻的循環,增加了語音和諧,構成了歌壹樣的旋律。從詩歌的句式看,長短比較自由,但是最長的壹句“每壹個浪都在它腳下”只有九個字,最短的壹句“壹個浪,壹個浪”是六個字,其余幾句覺得字數介於中間,顯得相對整齊,體現了聞壹多先生所說的“詩歌的建築美”。這種分行、相對整齊的句式,使我們從外觀上壹眼就能看出它與散文、小說句式的區別,這既是詩歌的慣例,也是區分詩歌和其它文體的最表面的形式。

從這首詩歌的意境看,簡短的八句詩,給我們描繪了兩個主要的畫面:第壹個,是無數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個,是礁石屹立,面對浩瀚的海洋。這兩個畫面,其實是同壹個畫面,所不同的是,第壹個畫面,著重描繪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個畫面,著重描繪了挺立的礁石,視覺的中心點有了變化,使讀者關註到不同的層面。這就是說,“主導意圖”有所不同,第壹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於揭示“浪花”的反復攻擊,第二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於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而且,詩歌語言構築的畫面,和真實的繪畫有所不同。在詩歌中,畫面是動態的,就像在電影和電視中,視角是移動的,景物也是變動不居的,而繪畫中,作者卻只能采取壹個固定的視角,其畫面雖然也力圖用特殊的筆墨語言寫出“動態”,但是,相比而言,總是靜態為主。詩歌這種畫面的營造,比繪畫更靈活。但是,詩歌中的畫面與繪畫的另壹個不同,就是詩歌的畫面是“間接的”,是借助語言文字,間接描寫圖像的,而繪畫,則是直接描寫圖像的。

這首詩歌在寫作手法上,采取了比擬的手法,如第壹、二句:

“壹個浪,壹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

用“撲過來”描寫浪花,無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寫法,本來沒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觀意誌,能主動對礁石發起攻擊。而接下來的是:寫礁石“打碎”浪花,同樣把礁石擬人化了,客觀事物的相磨相蕩,仿佛是人與人的鬥爭。這裏,就有了比喻、擬人,同時,在更深的層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觀事物本來沒有什麽意誌、目的,但是在作者看來,它們卻似乎有了意誌、目的,實際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給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了生命。就像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句子壹樣,花何嘗濺淚?鳥何嘗驚心?不過作者“感時”、“恨別”,心意悲傷,帶著情感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外物,覺得外物好像也在悲傷壹樣。這首詩歌的第二節,進壹步寫礁石的“臉”、“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擬人,而“移情”的審美心理活動,仍然滲透在其間。這樣的寫法,使客觀世界變得“人情化”,賦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蕩在宇宙間,確實是打動人心的好詩。

這首簡短的詩歌,通過比喻、擬人的手法,註入作者的感情。但是,並沒有把事情說盡,而是只簡單地勾勒了兩個畫面,抓住事物的特點,而對其內涵,則采取“省略”的方式,沒有做出什麽說明,這就增加了讀者猜測和想象的空間。在藝術中,“形象大於思想”,思想往往闡述得清楚明白,也就沒有多少想象的余地,而沒有想象的余地,沒有給讀者留出“填空”和“對話”的空間,也就不能引發讀者的“興味”,更不要說什麽“領悟”和“暢神”了。相反,這首詩歌,語言凝練,采取“暗示”的手法,只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義的闡發,把其中的意韻留給讀者去體會,增加了詩歌的美。

這首詩的意蘊,具有無限闡發的空間。這可以壹般地看作兩種力量的鬥爭,又可以看作具體而有所指的敵我較量。還可以把礁石看作堅韌、不折不撓的精神的代表,等等。

綜上所述,這首詩歌是比較優秀的詩歌。唯壹令人感覺遺憾的,是所“暗示”的句子仍然簡單,缺少氣象混淪的感染力。

7. 閱讀艾青的《礁石》完成詩後的問題

什麽問題啊?

下次記得全部問題都發出來,便於針對性的回答

(1)艾青說過:“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壹個觀念而尋找形象。”試比較分析《礁石》與《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達觀念、抒發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答案 《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來表達觀念、抒發感情。

解析 兩首詩歌中的意象不同。《礁石》中塑造的形象是“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形象是“大堰河”。

(2)試簡要分析“礁石”這壹形象。(6分)

答案 “礁石”塑造的是長年累月在狂風巨浪的撲打下堅強不屈、堅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僅是不向命運低頭的詩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們民族不畏 *** 、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的象征。

解析 分析形象,首先要分析形象的外在形態,其次要分析形象的內在含義,分析形象的象征意義。

(3)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情感?(6分)

答案 詩 *** 青城在線,作者對於礁石這壹堅強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給予了由衷的贊美和歌頌。

解析 結合詩題、背景,分析在形象的描述中蘊涵的作者的情感。

(4)現代詩歌中,有的詩體很自由,既不講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韻,但有的則有較強的韻律感,如《礁石》。試說明《礁石》的押韻規律。(4分)

答案 第壹節,二、四句押韻(來、開);第二節,壹、二、四句押韻(上、樣、洋)。兩節都是傳統的押韻法。

解析 找出押韻的字,分析其規律。

8. 《礁石》 艾青 1.“壹個浪,壹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這句表面寫

1 海浪象征壹切舊勢力。無休止的撲過來說明反動勢力力量的強大及冷酷無情。

2畫面之間,對照鮮明。這裏,借助“站”、“含著微笑”等詩語,賦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並將其長期受浪迫害卻依然堅強不屈、樂觀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顯然,此詩詠礁石,並非以詠礁石為目的,而是借詠礁石而詠人抒懷。詩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義。向礁石“無休止地撲過來”的浪,象征著迫害他人的人;而傷痕累累,卻依然挺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的礁石,則象征著堅韌不拔、樂觀自信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