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五年級下冊語文圍繞單元主題的成語,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要成語8個

五年級下冊語文圍繞單元主題的成語,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要成語8個

龍的名言諺語和歇後語 壹、龍的彥語 1. 二月二,龍擡頭 2. 千萬不要去招惹龍,無論妳是什麽 3.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 吃飯象條龍,做活象條蟲 5. 龍無雲不行,魚無水不生 二、有關龍的詩歌: “斯須九重真龍出,壹洗萬古凡馬空”。(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當年雙檜是雙童,相對無言老更荒。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蒼龍。”(蘇軾《塔前古檜》)。三、龍的詩 1. 唐-韓愈 龍移 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2.[唐-李商隱] 龍池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3.上帝有命起伏龍,龍尾不卷曳天東。 4.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 5.不到龍門十載強,斷崖依舊掛斜陽。 6.龍鍾壹老寄荒村,鼎食山棲久已分。 7.九月癸酉暮,白龍見西方。 四、龍的歇後語: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比喻太晚來不及了)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沖了龍王廟:家人不認識壹家人(比喻自己人由於互不了解發生了沖突、誤會) 河裏劃龍船:同心協力 跤龍頭上搔癢:溜須不要命 爛板橋上的龍王:不是好東西 鯉魚跳龍門:碰碰時氣 兩個人舞龍:有頭有尾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妳這個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妳) 龍船上裝大糞:臭名遠揚 龍頭不拉拉馬尾:用力不對路(比喻力氣或功夫沒用在,點子上) 魯魚跳龍門:身價百倍(比喻名聲、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龍袍:不是這塊料 麻布袋做龍袍:不是這塊料 佘太君的龍頭拐杖:有錢也買不至 水淹龍王廟:壹家人不認壹家人 四海龍王動刀兵:裏裏外外都是水 跳蚤變龍鐘:冒牌貨 未草裏頭藏龍身:農家出英才(比喻在平凡的地方或平凡的工作中出現了有才能的人) 蚊龍困在沙灘上:威風掃地 要飯的給龍王上供:窮人有個窮心 葉公好龍:怕是真的 ( http://www.51windows.Net 收集整理) 六、龍的傳說: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裏,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壹個神獸與壹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壹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壹樣,這裏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壹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壹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壹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屃,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屃: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麽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條評論...

麻煩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