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性主要指詩歌的立意;古人雲:詩言誌。“誌”是指誌向、義務、欲望、感情等等。
總的來說,唐詩重情,宋詩重理。古詩中常見的思想感情有:
憂國憂民,報效國家,緬懷過去,鄙視權貴,憤世嫉俗。
當妳沒有遇到自己的才能時,妳會對山河有好感,退居農村。
鄉愁,鄉愁,長亭,告別,鄉愁,相知,相思,別恨離愁。
示例:
1.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06江西卷)
三江小都
楊萬裏
小溪再也不會回到橋上,小船依然靠在短桿上。友誼應該像山澗永遠流淌,不管風雨兼程依然存在。
註:好,流過。
問:詩人用什麽方式來表達他作品的主旨?試以全詩作簡要分析。
全詩描寫友情。詩人運用比喻、比喻、象征等手法,將“小河不還橋”與“無論風雨如何”相比較,將“友誼”與“過山澗”相比較,賦予“過山澗”和“風暴”以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誼地久天長、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題。
2.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這個問題。(全國卷二)
2.南柯子王艷
山黑沈沈的,天氣又冷又多雨。幾根樹枝又亮又濕,哭紅了。不要為惜花東風難過。
鬥笠朝外,溝渠遍地。艱苦奮鬥到底是三農問題。弄壹犁水,期待豐年。
(註)①農業、農村、農民:指春耕、夏播、秋收。
問:試分析下闕的內容和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描寫了農民的勤勞生活,發出了“人間勤勞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期盼。
3.讀下面兩首清朝的詩,然後回答這個問題。(06重慶卷)
張心蕾衛平
創作沈默卻深情,每壹次寒冷都感覺春天。多姿多彩的安排,只等新雷的第壹聲。
紀海雜詩(五)龔自珍
浩浩蕩蕩的離別傷感向夕陽西斜延伸,遠離北京,騎著馬鞭向東,感覺是人在人間。我辭職回家,就像從枝頭落下的花,但這不是壹件無情的事,化作春天的泥土,還能起到哺育下壹代的作用。
問:兩首詩最後壹句的思想感情有什麽不同?
前者寄托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向往和期待;後者對新事物寄予了無私的關懷。
◆古詩詞中常見思想解析;
●憂國傷國的時候。
1.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有堆繡,山頂開千門。壹騎到煙和煙滾滾的微笑,沒有人知道,南方送來的新鮮水果荔枝。
2.反映出離開混亂的痛苦,如:杜甫的春天的希望,雖然壹個國家被撕裂,山河持久,春天重新綠色的樹木和草。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戰爭持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十萬黃金。惆悵纏繞,撓頭思索,越撓白發,幾乎插不上壹根發簪。
3.同情人民疾苦,如《茅屋被秋風吹破》,白居易《賣炭翁》。
4.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的《登樓》,花,高到我的窗口,傷害了壹個流浪者的心,因為我看到,從這個高度,悲傷無處不在。錦江的春光蓬蓬的湧進來,山上的雲,古代的,千姿百態,變幻不定。朝廷就像北極星壹樣,最終不會改變,科爾西山不會入侵西藏。然而,在暮色中,我為壹個消失已久的皇帝的悲哀感到遺憾,我唱著他的總理在山上還沒有被陌生時唱的歌。這是壹首有時間感和對事物關懷的詩。作者寫到上樓看無邊春色,想到千人難逢,風雲變幻,不禁心酸。然後我覺得朝廷就像北極星座壹樣不可動搖,就算吐蕃入侵,也很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透露出效仿諸葛亮輔佐朝廷的野心,充滿了澄清世界的精神。全詩現場抒情。
●報效國家做出貢獻
建功立業的欲望:曹操的《龜命》與陸遊的《憤書》
保家衛國的決心:王昌齡的“參軍”
報國無門之悲——辛棄疾《京口顧北亭懷古》
山河衰敗之痛:陸遊《秀兒》與文天祥《過零丁洋》
歲月流逝,壯誌難酬的慨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舊”
揭露統治者的軍國主義:杜甫的《車行》
理想不明的悲情:屈原的“蹚水”
●鄉愁和懷舊
1,旅行與煩惱:孟浩然的《建德江夜泊》,我的小船在霧靄的泊泊中前行,日暮時分,舊日的回憶開始了。世界是多麽廣闊,樹木離天堂是多麽近,月亮離水面是多麽近!。"
2.思念親人朋友:王維《九月九日山東兄弟回憶》“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遠方知兄弟攀何處,處處缺壹人。”
3、邊塞鄉愁:高適《聽塞上笛聲》“雪凈胡田牧馬,月明笛守樓。試問梅花落何處,風壹夜吹遍天山。”
4、懷人閨中:王昌齡《永遠在我心中》“閨中少婦不知愁,春來妝點,上翠樓。突然看到陌生人頭上的柳色,後悔教老公找侯爵。”
●離愁別恨。
1,深情送別:李白《臨別南京壹酒樓》“壹陣風,帶來柳絮,鋪子更香,吳姬壓酒勸客嘗。我的城市的同誌們是來送我的,當他們每個人都喝幹他的杯子時,我在離別時對他說。哦,去問問這條向東流的河,它是否能比朋友的愛走得更遠!。
2.深深的鼓勵:王波的“送杜少甫給任書川”和“然而,只要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高適《別東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知君。”
3.坦陳:王昌齡《芙蓉客棧與辛棄疾別》寒雨夜入吳,送客楚山。朋友們,如果洛陽的朋友請我來;就說我還是冰心Okho,堅持信仰!
●生活雜感
山水情懷與田園閑適——王維的《深山秋夜》與孟浩然的《路過老人村》
感覺過去戰勝了現在:姜夔的《慢揚州》,劉禹錫的《五壹巷》。
借古諷今之感——辛棄疾《京口顧北亭懷古》
青春的感悟:李清照的夢壹般的秩序
事業失意的苦悶:白居易的《琵琶行》
慰藉生命的喜悅:杜甫的《《春夜喜雨》》與被皇軍收復的黃河兩岸
古典詩歌的思想內容往往與作品本身的風格和體裁有關。體裁是壹個綜合因素,主要涉及材料範圍、立意特點、語言風格等。了解相關的文學流派和各流派的主要詩人,有助於分析和鑒賞作品,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寫作特點。
(壹)山水詩:主要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讀者展示壹種自然美。
紅春落,大氣半紫。奔下雜樹,重雲散。陽光如紅霓,天朗氣清,風雨味。靈山滿是絢麗的色彩和空靈的水。——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
這首詩描寫了湖口遠處的廬山瀑布,寫實地描繪了壹幅日照瀑布的畫面。與這首詩同樣著名的還有李白浪漫主義創作的名作《望廬山瀑布》。
有些山水詩,單獨看,單純描寫景物,給人以美的感覺;但如果結合詩人的經歷、思想和整體創作風格,可能會有壹些思想內涵。比如王維的《輞川集》中的代表作品,多是詩情畫意。蘇軾評價說:“詩中有畫:觀畫而畫中有詩。”詩精致細膩,場景優美。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但如果整體分析,自然有詩人隱逸思想的痕跡。
我獨自倚在密竹中,彈著琵琶,哼著歌。太輕了,沒有人能聽見,除了我的夥伴,明月。——《在竹亭》
(2)田園詩:田園詩主要描寫田園風光或勞動場景。
總體來說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充滿生活情調。田園詩主要描寫田園風光或勞動場景,大多反映詩人對勞動人民樸素的思想感情。
清平樂?村居
茅屋的茅草屋頂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綠草。當妳喝醉的時候,妳的聲音迷人,妳的頭發是白色的。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除草,二兒子忙著編雞籠。我最喜歡小孩子無賴,趴在溪頭剝蓮花。
這是壹個描述農村生活的詞。作者以流暢的文筆和抒情的筆調,勾勒出壹幅春天的農民生活畫卷。此詞不以勞動場景的描寫為重點,主要以清新清淡的筆調描繪自然環境、樸實的人物、簡樸的生活、和諧的情趣,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樸素的感情。
(3)詠物詩:詠物詩壹般比較膚淺,但實際上往往寄托了詩人在這種膚淺意象下的感情或思想。寫作中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托物來表達自己的意誌,往往達到“物”與“我”不可分,物我合壹的目的。有時候有兩種情況:壹種是專註寫東西,但東西裏有我;另壹種是和我壹起看事情,對事情感同身受。簡而言之,事物中有“我”的形象、人格和思想。
蟬鳴西,客思南。那是壹個影子,讓壹個白發蒼蒼的囚犯心碎。他的飛行穿過重重迷霧,他純凈的聲音淹沒在風的世界裏。誰知道他是否還在唱歌?誰還會聽我的??——羅《壹個政治犯聽蟬》(寫自己的才華)
(4)懷舊:壹般來說,懷舊不僅要記敘古代事件,還要融入詩人自身的感受和評論。有時他們借古諷今,以曲折的方式反映他們對現實的關註。
1,此地不同燕丹,壯士加冕。當時的人都不在,今天的水依然是冰冷的。
(表現詩人對古代豪傑俠士的向往)——羅《送禮物於沂水》
2.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只有無邊無際的宇宙,無邊無際,止不住充滿悲傷的淚水。
它表現了詩人失意的處境和孤獨苦悶的心情——陳子昂《幽州城樓上》。
3、斷戟沈沙鐵不賣,自磨必洗認前朝。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勝利,二喬被關在銅雀臺。
(哀嘆國家興亡)——杜牧的《赤壁》
(5)送別詩:送別詩壹般表達離別之情,或留戀,或安慰,或指示,或祝願,悲傷,憂郁,期待,等等。總的來說,它的感情色彩比較悲涼。但也有非凡的告別句。
"然而,只要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王波《送別杜副都督赴蜀任職》)[激揚奮進,坦蕩境界]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知妳。”(高適《別動大》【真摯的友誼,堅定的信念】
“我勸妳多喝點酒,沒有理由出西天陽關。”(王維《寄元二石安溪》)[詞平淡情深]
(6)旅行詩:主要表現旅行者旅途的孤獨和艱辛,以及對牧區和親人的向往。
客爭日月,望遠行。秋風不相待,先到洛陽城。(張說《蜀國苦難的後期》)
(通過抱怨秋風,表達自己有去無回的煩惱,含蓄委婉)
把船停在霧蒙蒙的小州,當新的憂愁湧上客心。曠野的無垠比樹木還深,月亮離月亮很近。(郝浩然《建德河畔夜泊》)
(現場抒情,表現詩人旅途中孤獨憂郁的心情)
長江之悲已凝滯,萬裏之思將歸。夜高風大,山山飛。(王波《在山中》)
(寫在異鄉,深秋的風景,旅行的憂愁,點點即染。)
(7)邊塞詩
這是唐詩中的壹朵奇葩。奇異的邊疆風光,慘烈的戰場戰鬥,孤獨的軍旅生活,對月亮悲傷的鄉愁。傳統題材多寫女性的委屈,或誇大邊塞嚴寒的情況,或描寫軍人的艱苦生活。
當夜的黑雁飛得很高,單於趁夜悄悄逃走了。正要帶領輕騎兵追上去,雪落滿弓刀。(《呂綸·夏塞之歌》)將軍正準備在雪夜率兵追敵,英氣逼人,場面交融。)
仍然是秦漢時期的月亮和邊關,敵人和敵人打了壹場持久戰。如果攻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活著,匈奴人就不準南下陰山花馬了。(《塞外》王昌齡)(冷月照邊關,景象淒涼,詩人希望能有個好將軍早日平息戰事)
葡萄酒夜光杯,想馬上喝琵琶。醉臥沙場,君不笑,古已有幾番戰。(涼州詞,王翰)寫駐防將士飲酒,邊塞軍營生活氣息濃厚,略帶傷感。
◆宋詞的豪放與婉約
豪放,由北宋蘇軾開創,南宋辛棄疾發展,突破了詞是壹個色彩斑斕的題材的藩籬,抒發胸臆,風格豪放。意境瑰麗寬廣,境界宏大,氣勢磅礴,而汪洋豪放,崇尚率真,語言通順流暢。代表人物如蘇軾、辛棄疾等。,“我奢則有蓋世,我放則無慮”(《詩略解》)。
婉約,是含蓄的意思。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於兒童風情。結構深刻細致,註重旋律的和諧,語言圓潤清新優美,有壹種柔美。代表人物有嚴舒、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
據南宋余文寶《續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有良師。因為他問‘我的詞比柳詞怎麽樣?’沒錯,劉郎中說:“劉郎中的詞,只有178個姑娘噙著紅牙拍手,唱著楊柳岸曉風的殘月。本科學歷,必須是關西的大人物,拿著鐵板,唱著不歸之河。“大眾被徹底打敗了。”這個故事顯示了兩種不同風格的詞之間的對比。
例1:顏姝的浣溪沙【婉約】
壹首新歌和壹杯酒。去年,天氣老了。太陽什麽時候落下?無可奈何,任花落去,仿佛遇見了顏的歸來,小園香徑獨自徘徊。(此詞含傷春惜時之意,以情表情。文字古今結合,時空重疊,重在思考過去;接下來的影片巧妙地借用了眼前的風景,重點講述了今天的悲傷。全詞語言通順,通俗流暢,優美自然,寓意深刻,啟迪人心,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生命的深刻思考表明時間是永恒的,生命是有限的,給人以哲學上的啟迪和藝術上的審美享受。)
例二:辛棄疾,菩薩俠?書江西做了個嘴墻【奔放】
多少行人在漁鼓臺清江中間流淚!放眼西北長安,窮山無數!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傍晚,江面愁雲,山中鷓鴣。
(此字重在大處,小處掉墨。善於通過具體的景物來烘托復雜的內心感受。上壹部電影寫的是《河邊的鄉愁》。接下來的影片現場抒情,表現了人民統壹祖國的強烈願望。最後兩句以鷓鴣的哀鳴反映了作者的悲憤。此詞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治集團屈辱求和的錯誤政策的不滿,表達了對祖國統壹的愛國情懷。形象生動,語言凝練,寓意深刻。)
◆測試練習
下面的詩裏有“煩惱”。請分析每首詩中“煩惱”的具體內容。
1,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泗水,流向瓜州古渡口,吳山有些傷感。思龍,恨龍,恨歸時歇,月氏倚樓。
2.菩薩蠻(辛棄疾)
多少行人在漁鼓臺清江中間落淚。放眼西北長安,窮山無數。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傍晚,江面愁雲,山中鷓鴣。
3.聽說王長齡走了,搬去龍標窯送這個(李白)
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後,布谷鳥鐘,我聽見妳經過五條溪流。我把悲傷的思念托付給月亮,希望陪妳到夜郎的西邊。
4.吳淩春(李清照)
風已止住塵埃,香花已開盡,夜裏梳頭已倦。物是人非萬物,淚先流。據說雙溪泉還是不錯的,也打算做獨木舟。我怕船動不了,我很擔心。
5.南鄉子(王安石)
自古以來,帝國就繁榮昌盛。這是400年來的夢想,令人擔憂。金的衣服是古代的塵土。
繞著水遊,上到城頂,上樓。莫問,回頭看看。門檻外,長江自流。
6.梁祝(柳永)
倚危樓,風細,盼春愁,天昏地暗。在草的余暉裏,沒有人會倚欄無言。
打算在瘋癲的地圖上壹醉方休,為酒作歌,濃烈無味。我不後悔腰帶漸寬,讓人為伊憔悴。
7.建德河上的夜泊(孟浩然)
把船停在霧蒙蒙的小州,當新的憂愁湧上客心。曠野的無垠比樹木還深,月亮離月亮很近。
8.於美人(李玉)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
玉雕應該還存在,但朱妍改變了它。妳能有多少悲傷?它只是壹條向東流的河流。
9.舒雲(李白),宣州謝朓樓送別校書。
從昨天開始,我不得不丟下我和博爾特;今天更傷我的心。秋雁有長風護航,我在這別墅裏面對它們,喝著我的酒。大作家的骨頭都是妳的畫筆,在天院,我是從小在妳身邊長大的小謝。我們都是崇高的遙遠的思想,渴望天空和明月。但是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切割它,悲傷又回來了,盡管我們用酒淹沒它們,因為世界無法滿足我們的渴望,我明天將松開我的頭發,乘上壹艘漁船。
10,堆雪(杜甫)
戰場上哭的大多是新陣亡戰士的鬼魂,只有傷心寫詩的老人。在黃昏的地方,突然雪花在風中婆娑。漂走瓶不漚,爐中火似紅。前線戰鬥的消息和他妻子姐妹的消息都不為人知,悲傷坐在空中,雙手舉在空中。
附上答案
1,憂人閨閣;2、亡國之憂和報國之憂;3.擔心朋友,沮喪;4、傷春之哀,家國之哀;5、前事不忘,後事之師;6.我懷念愛人的孤獨;7、旅行的客人;8.亡國之憂;9.生活中的挫折;10,戰亂頻仍,山河破碎,人民苦不堪言。
另:淺析元曲
詩歌有點像現代美聲,民謠,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美聲和民族唱法不是人人都會唱的,但流行歌曲和流行歌曲大街小巷人人都會唱,元曲屬於後者。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隨著元朝這個強大帝國的衰落直至滅亡,元曲也衰落了。
元曲的風格不像詩歌那樣嚴肅奢華。它活潑樸實,充滿民間風味,又帶點冷幽默。元曲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詩經》中的風格。它樸實無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我們來看看《壹場陣雨打新蓮》的中間壹段:
汝嫣小雞說話,有高柳唱蟬。陣雨過後,朱瓊分散在新河各處。
多好的壹句話,優美貼切,朗朗上口。這裏最好的用途就是打散。散射可以讓我們想象雨的兇猛,壹次次的跳動可以寫出雨勢的迅猛,充分體現了“陣雨”的瘋狂場面。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意。朱瓊和新河這兩個詞突出了初夏的美好景象,而弄玉這兩個詞則是曖昧的,描述了內心的溫暖,非常棒。
還有就是:人生有幾百年,不要放過。
這是詩人最終想要表達的。不要錯過美麗的風景。人生苦短。這麽美的場景怎麽能錯過呢?教人珍惜時間。這比李白先生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更穩重、更有詩意、更積極。李白同誌的這句話,畢竟有點偷懶的嫌疑。
我們再唱壹首:壹個女生轉了幾圈,很快就出來壹群人,中間壹個拿貨。
把舞臺上的表演寫得通俗、生動、幽默,讓人想笑。就像這個:
戴嶽皮星嚇得在窗下站了好久,等他。當他聽到皮爾在門外走動時,他只知道他是壹個敵人。原來是刮風了。
它能讓人會心壹笑,也能讓人體會到在家等待親人回家的焦急心情。
像這樣的話,如果配上音樂,唱成今天的流行歌曲,壹定會很好聽。寫歌的人那麽多。不知道為什麽沒人用這些寶貴的資源,少數宋詞卻被過度使用。聽膩了什麽時候會有壹輪明月,什麽彼此思念,兩個心事,什麽滾滾長江東流等等。元曲中常用對偶性。讓我們來看看這首歌:
孤村斜陽,老樹西寒鴉。小小的飛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乍壹看有點馬立克致遠的《老藤幽幽鴉,小橋流水》,但意境沒有那麽深,尤其是手後面的兩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是要表達的最重要的意境。這裏要描述的只是山水花草,並沒有秋思背後那種“夕陽西下,天涯淪落人”的悲壯感覺。但從兩首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偶手法的運用,即前兩句,《孤獨的村莊》、《夕陽》、《夕陽》;輕煙,老樹,西部寒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挺藝術的。
再來看另壹句:功名,萬裏,忙如燕,溫柔如線。功名萬歷用東漢班超封萬歷的故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空城計老玉門關》,裏面說班超將軍參軍了。雖被封侯,但萬裏之外,將軍守技至老,英雄無用武之地。壹脈溫柔出自論語,天道必失溫柔,人間道德溫柔盡毀。《論語》中隨處可見對社會現狀的批判。比如孔子說“我沒見過壹個德行好的人是好情人”,就是品德好的人遠比淫蕩的人少,可見孔老夫子也是很幽默的。我們可以看到萬裏和斯文是壹脈相承的,忙為燕,微為線的兩重性非常工整,兩句話的意境也很好,把壹種對社會的無奈和不滿表達的淋漓盡致。有壹首歌和這個意境差不多,也很好。讓我們盡情享受吧:
晨雞初啼,昏鴉爭吵,哪個不去紅塵?路很遠,水很遠,名氣都在長安路。今天的少年明天就老了,山依舊好,人依舊憔悴。
在這裏,我寫的是壹種生活狀態,壹種無奈,表達我的苦悶,我有點厭倦了這種在世界上忙忙碌碌的奔波。這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壹種心態。這也是元曲的壹大特色,比較受歡迎。每個人描述它,用同樣的聲音唱它。比如“花會重新開放,人不會再年輕。”這也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狀態,也是人們內心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王國維說,元曲的美在哪裏?總之,這很自然。
元代士人最大的沮喪是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和對未來不可預知的仿徨感。讀書成名、獲得穩定社會地位的固有渠道被堵塞,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途徑尚未建立。無所適從、無所適從的悲傷籠罩著他們的心,謀求生存和發展成為壹個嚴峻甚至殘酷的現實問題。這的確是漢唐以來的壹大變化。
這裏選取的壹組元曲,充分暴露了元代知識分子的內心痛苦。但從表面上看,他們或調侃,或自嘲,崇尚陶謙,批評屈原,嬉笑怒罵,狂妄自大,無拘無束。說是“對我心很暢快”,其實是壹種悲涼心情的寫照。
總之,元代文人苦悶而掙紮,試圖用隱居來對抗異化的社會,希望在山水仙女中找回迷失的自我。或者在大自然中洗滌身心,維護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自尊;或者走極端,在骯臟的現實社會中,以狂野不羈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無論他們追求哪壹個終點,都是那麽執著,那麽真實,那麽天真!比如:
[路楠]壹朵花永遠不會老(選)
【尾巴】我是壹顆銅豌豆,不能蒸,不能煮,不能搗,不能炸,不能爆。誰教妳挖到他的鋤頭,鋤下去,解開,摘下,慢慢的?玩了梁元月,喝了東京酒,賞了洛陽花,爬了張太柳。我也可以去,下棋,打鬧,偷工減料,唱歌跳舞,彈彈,吞吞,吟詩,兩棲。妳剛剛掉了我的牙,弄歪了我的嘴,弄殘了我的腿,打斷了我的手,給了我這些流氓癥狀。尚武不肯休息。然後除了閻王自己召喚,鬼神來勾自己,三魂下地獄,七魂喪。上帝,與此同時,不要走在煙火路上。
◆元曲包括兩種風格:
●壹個是散曲。
散曲與雜劇相對。雜劇是用於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歌詞、解說和動作;散曲是廣義的詩歌,可分為抒情類和敘事類。形式上,散曲和詞很像,但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比較嚴謹,散曲則比較自由。散曲可分為“小令”和“三陶”兩種。小令,又名葉兒,體系較短,通常只是壹個獨立的曲調(少數包含兩三個曲調)。三桃是由很多首歌組成的,要求壹直用壹個韻。散曲的曲牌也有各種各樣的名稱,如刁道陵、吹地、歡樂泉、山坡羊、紅繡鞋等。這些名字大多比較俗,這也說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示的深刻現實、廣泛的題材、通俗的語言、生動的形式、清新的風格、生動的描寫和多變的技巧,在中國古代文藝園地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哀嘆人生無常,盛衰無常,主張遠離紅塵,及時吃喝玩樂,是元散曲常見的主題。馬致遠有壹部套曲叫《秋思》【雙音?夜行船],很有代表性。從秦漢魏晉的興亡說起他眼前的現實社會,從鐵石心腸的富家子弟(見錢奴)說起他不求名利、草堂飲酒的閑適生活;有對現實和生命有限的感嘆,有不願隨波逐流的狂妄作秀。這幾乎包含了同類作品的所有內涵。套曲在藝術上是非常成功的:風格大膽,比喻恰當,形象生動,結構嚴謹寬泛,語言明快流暢,音樂感強。
還有對歷代興亡的感慨,多麽痛苦。如【在呂?賣花】懷舊:美女在烏江岸邊自殺。戰亂壹度火燒赤壁山,將領空虛蒼老。悲傷的秦漢的烈焰,讓無數人痛苦不堪,讀書的人只能發出深深的嘆息。【作者舉了爭奪王權和民族紛爭的例子,哀嘆被揮霍的人的悲慘命運,突出了士人自覺的悲憫意識和興亡意識。]
壹些散曲作家的長篇套曲詼諧幽默,增添了幽默感和辛辣感。對陳靜的[沙總曲]沒有好感?哨】高祖歸來。對社會不公和醜惡現象的詼諧鞭撻和生動嘲諷,是元散曲創作的又壹重要主題。
●二是元雜劇。
《文曲》由幾套曲目組成,混合了白斌和柯凡的曲目,並專門在舞臺上表演。元雜劇有嚴格的制度:
①結構:壹般元雜劇都是6折的完整故事,有的是5折、6折甚至更多。
折疊是音樂組織的單位,是故事發展的自然段落。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每壹折大多包含更多的次數,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些雜劇還有“楔子”,壹般在第壹折之前起說明作用。相當於現代戲劇的開場白,用來說明劇情,介紹人物。
雜劇每次打折時由同壹宮調中的曲子組成的壹套曲子。演出期間,壹本書打六折,全部由鄭迪或鄭丹獨奏。(其他角色只明說),分別稱為“最後壹本書”或“最後壹本書”。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端、旦、凈、醜。元雜劇每出戲都只有壹個主角,男主角叫結局,女主角叫鄭丹。此外,配角還包括副演員(次要主角)、外圍演員(老年男子)和青年演員(少年)。女配角包括副旦、外單和肖丹。
荊:俗稱“大花臉”,大多演性格、外貌都有特色的角色。比如張飛和李悝jy。
醜:俗稱“小臉”,壹般扮演壹個男性次要角色。
此外,還有伯()老(老人)、伯兒(老婦)、姑(官員)、來兒(聽差)。
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學、寫三部分組成。
歌詞是根據壹定的宮調和曲牌寫成的韻文。元雜劇中規定,每斷壹出戲,唱壹套宮調相同的歌,宮調和每套歌的順序是約定俗成的。關於宮調。自隋唐以來,音樂的曲調由“樂言二十八調”和宮、上、角、於七個音組成。龔升的鞏崢、呂中宮、路楠宮、呂西安宮等7個聲調稱為“宮”,而其他21個聲調,如越調、雙調以及與將軍調有關的聲調稱為“調”,所以聲調稱為“宮調”。《樂言二十八調》是宋詞和元曲的基礎,但實用曲調不多。元曲只用十二首曲子,而傳說中常用的只有九首。這九首宮調及其表達如下:
鞏崢——憂郁,黃鐘宮——纏綿,呂西安宮——清新,呂中宮——跌宕,南呂高嘆,雙調——劍郎,上調——憂郁,越調——幽默,大石調——含蓄。
每個宮調都有自己的曲牌,常用的曲牌有500多種。傳說繼承了南北歌的傳統,其他的歌很少。
段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編程,武術,舞蹈。
白色是“客白”,是劇中人的白色部分。白斌分為以下四種:對話:人物之間的對話;獨白:人物自我敘述;旁白:背誦其他角色的心理詞;白色:歌詞中的中斷。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關漢卿:不是。他的代表作是《竇娥元》。
白樸:太素,不是顧嵐。他的傑作立即掛在墻上。
馬致遠:千裏,壹籬。他的代表作是《漢宮秋》。
鄭光祖:字德惠。代表作是《倩女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