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文意思,找中心詞,中心點,用比較獨特的標題。
具體方法:
反常法。
如《藍樹葉》這個題目,既新穎又能吸引讀者往下讀。樹葉壹般都是綠色的,怎麽會是藍色的呢?讀完文章後才知道,“我”畫樹葉時因沒有綠色蠟筆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給,“我”只好把樹葉塗成了藍色。作者安題目時有意用了反常手法。
2.公式法。
《7-1=0?》(誠信)《8-1>0》(學習)、《1+1?>2》(團結)、《誠實+信用=財富》(誠信)等用數字作題目,準確概括文章內容,激發讀者的好奇心,給人啟示。如《8-1>8》()這個題目也很別致引人:八減去壹怎麽會大於八呢?讀者看完全文後才知道,作者是告訴我們這樣壹個道理:七個小時的工作,壹個小時的休息或鍛煉,效果大於八個小時,所以要勞逸結合。
3.借用法。
《眾裏尋他千百度》(誠信)、《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思念)、《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寬容)、《對面的老師看過來》(理解)、《此時無聲勝有聲》(語言與溝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關註生活)等對影片名、歌曲名、古詩名以及成語俗語廣告詞等直接引用或進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為文章的題目,這就是借用。這樣的題目顯得典雅大方,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引人喜愛。
4.修辭法。
用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擬題,也能使人耳目壹新,惹人喜愛。例如《我與自信簽約》這個題目,人看了禁不住要問:“我”怎麽與“自信”簽約呢?於是有往下讀的欲望。其他的如《幹糧和獵槍》、《忠誠:溝通友誼的橋梁》《心靈是壹棵會開花的樹》(感恩)、《守住妳的金礦》(品德)《不要在冬天砍倒壹棵樹》(關愛)、《還我家園——鳥類的呼聲》(環保)等生動形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喻:《我心中永恒的山茶花》、《我是“足球”》。擬人:《鋼琴,別哭》、《初三老人和我有個約會》、。反復:《生命的萌芽,萌芽的生命》。設問:《我們需要什麽》。反問:《忍讓難道是懦弱的嗎?》。誇張:《粉身碎骨為考試》、《那個障礙粉碎了我》。
5.詩情畫意法。
運用散文化的語言,營造優美的意境,境中藏情,情中有境,情境並荗。《白雲.夕陽.歌聲》(生活)、《那山.那水.那人》(鄉情)、《風雨中我們壹起走過》《雨季,我們去看海》(機遇)、《浪花裏飛出歡樂的歌》《滾滾紅塵戀戀》(時光)、《今夜星光燦爛》(窗)
6.懸念法。
《十五歲,老朽了》《考試魔鬼定律》(素質教育)、《兩只流淚的愛情魚》、《壹只老鼠的手記》(關註自然)、《誰的眼淚在飛》《網上選美賽》(網絡與生活)所采用的是懸念法.?就是故意用違背常理邏輯的語句作題目的方法。這種題目能激起讀者的興趣,有想壹口氣把全文讀完弄個水落石出的效果。如《感謝車禍》,“車禍”為什麽還要感謝呢?讀者急於想從文中看個究竟。其他的如《美麗的謊言》、《拍賣誠信》和《耳朵“挑食”》、《富有的乞丐》、《信任在出洋相後回歸》、《他盯著女生看》等,無不使讀者心情蕩漾。
7.時尚法。
擬用當前流行的詞語作題,能壹下子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有壹種親近感而產生閱讀欲。例如《李白上網》,這不禁使人要問,李白怎麽會上網,上什麽網等,從而想看個結果。其他的如《QQ城風波》、《給韓寒讓出壹條道》、《遇上妳是我的緣》(文學)、《馬屁爸爸》《咋呼媽媽》抓住了爸爸喜歡拍馬屁、媽媽愛吆喝的特點,《要遲到了,快點兒》壹看標題便有想象小作者慌慌張張上學的情景,比上學記、害怕遲到等平淡的標題好得多了。這些標題無不撩起讀者閱讀的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