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創世記42章詳解

創世記42章詳解

雖然約瑟遠在埃及與他父家相隔幾百公裏,但那次巨大的饑荒,居住在迦南地的人都沒能幸免。

42章第1節記載:

妳們為什麽彼此觀望呢?

用我們常說的話就是:妳們為什麽大眼瞪小眼呢?

這是在形容壹群人在患難面前不知所措。

經歷巨大的艱難總會讓人想起人生的種種不如意。

這次巨大的饑荒,使雅各想起了在十幾年前,他打發正如現在眼前便雅憫壹般大的、最寶貴的兒子約瑟出去,尋找哥哥們時遭遇不測。

這是他心中永遠的傷痛。

他們都聽說埃及有糧,但雅各不打算讓便雅憫與哥哥們同去,他生怕不幸再次發生。

為什麽他們不認得約瑟?

約瑟認得他哥哥們,他們卻不認得他。

1.埃及人的妝容濃艷,尤其是王與王身邊的群臣都是如此(埃及不僅女人化濃妝),所以哥哥們認不出他來;

2.再加上他們有求於埃及,在如同王壹樣威嚴的約瑟面前,他們也不敢過多擡頭。

3.就算他們向其他人打聽眼前這位宰相的名字,別人也會告訴他們,他的名字叫撒發那忒巴內亞,這是法老給約瑟起的名字,意為我們的救主、拯救我們的主、救世主。

這些種種原因,導致他們不知道“認不得約瑟”。

嚴厲的話意思是約瑟假裝像埃及人壹樣對外人兇猛又不講情分,言語苛刻,態度嚴厲,讓他們覺得要辦成這件事情相當艱難。

約瑟看見他哥哥們,就認得他們,卻裝作生人,向他們說些嚴厲話。

42章第9節說:約瑟想起從前所做的那兩個夢,就對他們說:“妳們是奸細,來窺探這地的虛實。”

如果壹個奸細被當眾發現,輕則下到監裏不能出來,重則當即斬首,必要達到清除埃及威脅的目的。

約瑟想起那兩個異夢,還故意這樣誤解哥哥們、嚇唬他們、看他們連連下拜?約瑟是為了報仇嗎?

答:

那必定要應驗的兩場異夢不是上帝專門為了給約瑟報仇!

那兩場異夢只是為了給約瑟指示將來必要發生的事(他的父家和天下眾人都要依靠約瑟這個上帝的仆人,性命才得存活)。

敬畏上帝的約瑟必然不敢在上帝的旨意成就時狐假虎威、仗勢欺人。

之所以約瑟沒有立馬與哥哥們相認,是因為他很清楚,上帝要借機管教他的哥哥們。

任憑他們以誠實的心再三解釋,約瑟把他們都下在監裏。

約瑟說:

“若是妳們的小兄弟不到這裏來,妳們就不得出這地方……須要打發妳們中間壹個人去,把妳們的兄弟帶來。”

家中父親焦急等待他們糴糧歸去,他們在這裏也必想起十幾年前對弟兄做的蠢事……這壹切上帝都看在眼裏,上帝會借此機會降罪與他們嗎?

三日不見陽光,三日痛苦煎熬……

不知約瑟要在他們中間揀選哪壹個前去帶便雅憫回來,很有可能帶不回來……

他們的心態瀕臨崩潰,他們好像沒有了未來。

在這三日之中,他們少不了向上帝祈禱,也少不了尋求耶和華的幫助,但又知自己有罪,雖呼喚上帝,但底氣不足。

第三日,約瑟提他們出監,對他們說:

我是敬畏上帝的;妳們照我的話行就可以存活。

我們暫且不管約瑟提出了怎樣的建議,他首先說我是敬畏上帝的,這叫在監牢之中痛苦三日,本以為必死的十個弟兄:感謝上帝!

他們知道原先這人的態度極其惡劣,三天之後有這樣大的轉變,竟然給他們這些被認為是奸細的人留下證明自己的機會,還願意給他們糧食打發他們回去,這確確實實是上帝的作為!

約瑟不想借此大好機會報仇,他是讓弟兄們對上帝建立信心。

約瑟卻哭了。

約瑟臉面的冷漠、無情是強裝的,其實他不忍心這樣對待弟兄們,但是他又不得不順著上帝的意思,給這些原先為所欲為的弟兄們壹些教訓。

只就是約瑟痛哭的原因!

有些父母狠下心來責罰犯了錯誤的孩子,自己卻常常躲在背後深深自責甚至流淚哭泣。

妳若為人父母,必能體會這樣心情。

此時的約瑟很渴望與他們盡快相認,但是此時他們更需要回想自己在上帝面前的所作所為。於是,約瑟當著他們的面把西緬綁起來,這個架勢足以讓他的九個哥哥誤認為被留下來當做人質的西緬兇多吉少,縱然在埃及的監牢裏不會要了他的性命,他也會嘗遍埃及的種種酷刑。

而曾經與利未殺了示劍全城男丁的西緬必能想起自己的罪來!

約瑟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器具,把各人的銀子歸還在各人的口袋裏,又給他們路上用的食物,人就照他的話辦了。

他們離開埃及在半夜住宿時才發現這個情況,他們就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地彼此說:“這是上帝向我們做什麽呢?”

他們的生命可能還很不成熟,但他們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有這樣尋求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

可能我們眼前的困難很多很大,參與的人物的角色也相當的復雜,我們理清這些可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比起這些,我們更該關心的,是上帝到底要做什麽?

上帝要在我們身上成就怎樣的旨意?

他們糴糧回家以後,父親與弟兄們之間有了壹些激烈的言語。

這些,是來自於各自的憂慮。

他們憂慮未來糧食吃完了應該怎麽辦!埃及有個向他們態度嚴厲的人物,而且已經關押了他們的兄弟,西緬現在生死未蔔!

他們憂慮,西緬在獄中到底過得怎麽樣!這是不是壹個圈套?是不是埃及的宰相為了騙去這可憐的壹家,將他們盡數殺害?

他們憂慮第壹次去糴糧雖然經歷艱難,但卻沒有花費壹丁點兒的銀兩,這些事情被埃及的人發現了怎麽辦?他們好像怎樣都洗不清罪名!

他們的憂慮糧食吃完以後需要帶著便雅憫去見那人,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西緬就遭殃了,要麽西緬被困死在那裏,要麽他們連同便雅憫都回不來……

現在,父親又不肯答應便雅憫隨行,這該怎麽辦?

血氣方剛的流便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妳,妳可以殺我的兩個兒子。只管把他交在我手裏,我必帶他回來交給妳。”

殺他的兩個兒子就能彌補這些不幸的發生嗎?更多親人的死亡能夠讓失去兩個兒子的雅各心裏好過壹些嗎?殺孫子和殺兒子對他來說有什麽不同嗎?失去哪個他的心不會痛呢?

雅各最愛的拉結已經去世多年,拉結為他留下的兩個兒子中,他已經失去了約瑟,他不敢想象再失去便雅憫。

在此,書寫創世記的摩西沒有將他稱為以色列,而將他稱為雅各,叫我們體會此時的他處在種種憂慮和矛盾之間。

其實他知道這件事情要順利的解決該怎麽選擇,只是他不想那樣做。

雅各並非不明事理。

保護便雅憫的周全就沒法從埃及糴糧回來,全家人都要餓死;送便雅憫同去可能便雅憫遭遇不測;也有可能成功糴糧回來使全家人都得解救,有存活的希望。

他其實知道該怎麽做,只是難下決斷而已。

在生活方面的所謂的矛盾,我們可以跨越到信仰的方面來思想。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矛盾和迷茫並非由於不知道該如何做,我們的矛盾和迷茫大多數是因為某些選項可能會傷及我們不想觸碰的利益,所以假裝自己不明白該怎麽做……

……

這個世界,源源不斷的有人問上帝:

妳讓我們經歷如此這般,到底是為了什麽呀?

如果真有交談的機會,當我們發出這樣的問題,上帝必會反問我們:

想想妳們曾經做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