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糜芳聞荊州有失,正無計可施。忽報公安守將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問
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勢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東吳,將軍亦不如
早降。”芳曰:“吾等受漢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關公去日,痛恨吾
二人,倘壹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公細察之。”芳曰:“吾兄弟久事漢中王,豈
可壹朝相背?”正猶豫間,忽報關公遣使至。接入廳上,使者曰:“關公軍中缺糧,
特來南郡、公安二處,取白米十萬石。令二將軍星夜解去軍前交割,如遲立斬。”
芳大驚,顧謂傅士仁曰:“今荊州已被東吳所取,此糧怎得過去?”士仁厲聲曰:
“不必多疑!”遂拔劍斬來使於堂上。芳驚曰:“公如何斬之?”士仁曰:“關公
此意,正要斬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東吳,必被關公所殺。”正
說間,忽報呂蒙引兵殺至城下。芳大驚,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蒙大喜,引見孫權。
權重賞二人。安民已畢,大犒三軍。
時曹操在許都,正與眾謀士議荊州之事,忽報東吳遣使奉書至。操召入,使者
呈上書信。操拆視之,書中具言吳兵將襲荊州,求操夾攻雲長。且囑勿泄漏,使雲
長有備也。操與眾謀士商議。主簿董昭曰:“今樊城被困,引頸望救,不如令人將
書射入樊城,以寬軍心。且使關公知東吳將襲荊州,彼恐荊州有失,必速退兵。卻
令徐晃乘勢掩殺,可獲全功。”操從其謀,壹面差人催徐晃急戰,壹面親統大兵,
徑往雒陽之南陽陵坡駐紮,以救曹仁。
卻說徐晃正坐帳中,忽報魏王使至。晃接入問之,使曰:“今魏王引兵已過雒
陽,令將軍急戰關公,以解樊城之困。”正說間,探馬報說:“關平屯兵在偃城,
廖化屯兵在四冢,前後壹十二個寨柵,連絡不絕。”晃即差副將徐商、呂建,假著
徐晃旗號前赴偃城,與關平交戰。晃卻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襲偃城之後。
且說關平聞徐晃自引兵至,遂提本部兵迎敵。兩陣對圓,關平出馬,與徐商交
鋒,只三合,商大敗而走。呂建出戰,五六合,亦敗走。平乘勢追殺二十余裏,忽
報城中火起,平知中計,急勒兵回救偃城。正遇壹彪軍擺開,徐晃立馬在門旗下,
高叫曰:“關平賢侄,好不知死,汝荊州已被東吳奪了,猶然在此狂為!”平大怒,
縱馬輪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軍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戀戰,殺條
大路,徑奔四冢寨來。廖化接著。化曰:“人言荊州已被呂蒙襲了,軍心驚慌,如
之奈何?”平曰:“此必訛言也。軍士再言者斬之!”忽流星馬到,報說:“正北
第壹屯,被徐晃領兵攻打。”平曰:“若第壹屯有失,諸營豈得安寧?此間皆靠沔
水,賊兵不敢到此,吾與汝同去救第壹屯。”廖化喚部將吩咐曰:“汝等堅守營寨,
如有賊到,即便舉火。”部將曰:“四冢寨鹿角十重,雖飛鳥亦不能入,何慮賊兵。”
於是關平、廖化盡起四冢寨精兵,奔至第壹屯住紮。
關平看見魏兵屯於淺山之上,謂廖化曰:“徐晃屯兵不得地利,今夜可引兵劫
寨。”化曰:“將軍可分兵壹半前去,某當謹守本寨。”是夜關平引壹枝兵,殺入
魏寨,不見壹人。平知是計,火速退時,左邊徐商,右邊呂建,兩下來攻。平大敗
回營,魏兵乘勢追殺前來,四面圍住。關平、廖化支持不住,棄了第壹屯,徑投四
冢寨來。早望見寨中火起,急到寨前,只見皆是魏兵旗號。關平等退兵,忙奔樊城
大路而走。前面壹軍攔住,為首大將乃是徐晃也。平、化二人奮力死戰,奪路而走。
回到大寨來見關公曰:“今徐晃奪了偃城等處,又兼曹操自引大軍,分三路來救樊
城。多有人言荊州已被呂蒙襲了。”關公喝曰:“此敵人訛言,以亂我軍心耳。東
吳呂蒙病危,孺子陸遜代之,不足為慮。”
言未畢,忽報徐晃兵至,公令備馬。平諫曰:“父體未痊,不可與敵。”公曰:
“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遂披掛提刀上馬,
奮然而出。魏軍見之,無不驚懼。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開旗門處,
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見,君侯須發已蒼白矣。憶昔壯
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
茲幸得壹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
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
“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
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余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
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忽聞四下裏喊聲大震。原來是樊城曹仁聞曹
操救兵至,引軍殺出城來,與徐晃會合,兩下夾攻,荊州兵大亂。
關公上馬,引眾將急奔襄江上流頭。背後魏兵追至。關公急渡過襄江,望襄陽
而奔。忽流星馬到,報說荊州已被呂蒙所奪,家眷被陷。關公大驚,不敢奔襄陽,
提兵投公安來。探馬又報,公安傅士仁已降東吳了。關公大怒,忽催糧人到,報說
公安傅士仁往南郡,殺了使命,招糜芳都降東吳去了。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
迸裂,昏絕於地。眾將救醒。
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
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於之中,
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
兄長耶!”管糧都督趙累曰:“今事急矣,可壹面差人往成都求救,壹面從旱路去
取荊州。”關公依言,差馬良、伊籍賫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壹面引兵來取荊
州,自領前隊先行,留廖化、關平斷後。
卻說樊城圍解,曹仁引眾將來見曹操,泣拜請罪。操曰:“此乃天數,非汝等
之罪也。”操重賞三軍,親至四冢寨周圍閱視,顧謂眾將曰:“荊州兵圍塹鹿角數
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獲全功。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長驅徑入敵圍。公明真膽
識兼優者也!”眾皆嘆服。操班師,還於摩陂駐紮。徐晃兵至,操親出寨迎之。見
晃軍皆按隊伍而行,並無差亂。操大喜曰:“徐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矣。”遂封徐
晃為平南將軍,同夏侯尚守襄陽,以遏關公之師。操因荊州未定,就屯兵於摩陂,
以候消息。
卻說關公在荊州路上,進退無路。謂趙累曰:“目今前有吳兵,後有魏兵,吾
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呂蒙在陸口時,嘗致書君侯,兩家約
好***誅操賊,今卻助操而襲我,是背盟也。君侯暫住軍於此,可差人遺書呂蒙責之,
看彼如何對答。”關公從其言,遂修書差使赴荊州來。
卻說呂蒙在荊州,傳下號令:凡荊州諸郡,有隨關公出征將士之家,不許吳兵
攪擾,按月給與糧米,有患病者遣醫治療。將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動,忽報
關公使至。呂蒙出郭迎接入城,以賓禮相待。使者呈書與蒙,蒙看畢,謂來使曰:
“蒙昔日與關將軍結好,乃壹己之私見;今日之事乃上命差遣,不得自主。煩使者
回報將軍,善言致意。”遂設宴款待,送歸館驛安歇。於是隨征將士之家,皆來問
信。有附家書者,有口傳音信者,皆言家門無恙,衣食不缺。使者辭別呂蒙,蒙親
送出城。使者回見關公,具道呂蒙之語。並說:“荊州城中,君侯寶眷並諸將家屬,
俱各無恙,供給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賊之計也。吾生不能殺此賊,死必殺之,
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眾將皆來探問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
呂蒙極其恩恤,並將書信傳送各將。各將欣喜,皆無戰心。
關公率兵取荊州,軍行之次,將士多有逃回荊州者。關公愈加恨怒,遂催軍前
進。忽然喊聲大震,壹彪軍攔住,為首大將乃蔣欽也,勒馬挺槍,大叫曰:“雲長
何不早降?”關公罵曰:“吾乃漢將,豈降賊乎?”拍馬舞刀,直取蔣欽。不三合,
欽敗走。關公提刀追殺二十余裏,喊聲忽起,左邊山谷中韓當領軍沖出,右邊山谷
中周泰引軍沖出,蔣欽回馬復戰,三路夾攻。關公急撤軍回走,行無數裏,只見南
山岡上人煙聚集,壹面白旗招?,上寫“荊州土人”四字。眾人都叫:“本處人速
速投降!”關公大怒,欲上岡殺之。山崦內又有兩軍撞出,左邊丁奉,右邊徐盛,
並合蔣欽等三路軍馬,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將關公困在垓心。手下將士,漸漸消
疏。比及殺到黃昏,關公遙望四山之上,皆是荊州士兵,呼兄喚弟,覓子尋爺,喊
聲不住,軍心盡變,皆應聲而去。關公止喝不住,步從止有三百余人。
殺至三更,正東上喊聲連天,乃是關平、廖化分兩路兵,殺入重圍,救出關公。
關平告曰:“軍心亂矣,必得城池暫屯,以待援兵。麥城雖小,足可屯紮。”關公
從之,催促殘軍前至麥城。分兵緊守四門,聚將士商議。趙累曰:“此處相近上庸,
現有劉封、孟達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這枝軍馬接濟,以待川兵大至,
軍心自安矣。”正議間,忽報吳兵已至,將城四面圍定。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
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願往。”關平曰:“我護送汝出重圍。”關公即修書
付廖化,藏於身畔,飽食上馬,開門出城。正遇吳將丁奉截住,被關平奮力沖殺,
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投上庸去了。關平入城,堅守不出。
且說劉封、孟達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眾歸降,因此漢中王加劉封為副將軍,
與孟達同守上庸。當日探知關公兵敗,二人正議間,忽報廖化至,封令請入問之。
化曰:“關公兵敗,見困於麥城,被圍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圍
而出,來此求救。望二將軍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遲延,公必陷矣。”封
曰:“將軍且歇,容某計議。”化乃至館驛安歇,專候發兵。劉封謂孟達曰:“叔
父被困,如之奈何?”達曰:“東吳兵精將勇,且荊州九郡,俱已屬彼,止有麥城,
乃彈丸之地。又聞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屯於摩陂。量我軍山城之眾,安能敵兩
家之強兵?不可輕敵。”封曰:“吾亦知之,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不救乎?”
達笑曰:“將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
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
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知耶?
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封曰:“君言雖是,但以何詞卻之?”
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封從其言。
次日,請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化大驚,以頭叩地曰:
“若如此則關公休矣!”達曰:“我今即往,壹杯之水,安能救壹車薪之火乎?將
軍速回,靜候蜀兵至可也。”化大慟告求,劉封、孟達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諧,
尋思須告漢中王求救,遂上馬,大罵出城,望成都而去。
卻說關公在麥城,盼望上庸兵到,卻不見動靜。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帶傷,
城中無糧,甚是苦楚。忽報城下壹人教休放箭,有話來見君侯。公令放入,問之,
乃諸葛瑾也。禮畢,茶罷,瑾曰:“今奉吳侯命,特來勸諭將軍。自古道:‘識時
務者為俊傑。’今將軍所統漢上九郡,皆已屬他人矣。止有孤城壹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從瑾之言,歸順吳侯,復鎮荊、襄,可以保全家眷。
幸君侯熟思之。”關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壹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
背義投敵國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
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壹死戰。”瑾
曰:“吳侯欲與君侯結秦晉之好,同力破曹,***扶漢室,別無他意。君侯何執迷如
是?”言未畢,關平拔劍而前,欲斬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
今若殺彼,傷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諸葛瑾。
瑾滿面羞慚,上馬出城,回見吳侯曰:“關公心如鐵石,不可說也。”孫權曰:
“真忠臣也。似此如之奈何?”呂範曰:“某請蔔其休咎。”權即令蔔之。範揲蓍
成象,乃“地水師”卦,更有玄武臨應,主敵人遠奔。權問呂蒙曰:“卦主敵人遠
奔,卿以何策擒之?”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機也。關公雖有沖天之翼,飛不出
吾羅網矣。”正是:
龍遊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畢竟呂蒙之計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卻說孫權求計於呂蒙,蒙曰:“吾料關某兵少,必不從大路而逃,麥城正北有
險峻小路,必從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於麥城之北二十裏。彼軍至,
不可與敵,只可隨後掩殺。彼軍定無戰心,必奔臨沮,卻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於臨
沮山僻小路,關某可擒矣。今遣將士各門攻打,只空北門待其出走。”權聞計,令
呂範再蔔之。卦成,範告曰:“此赴主敵人投西北而走,今夜亥時必然就擒。”權
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領兩枝精兵,各依軍令埋伏去訖。
且說關公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余人,糧草又盡。是夜城外吳兵招
喚各軍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救兵又不見到,心中無計,謂王甫曰:“吾悔昔日
不用公言,今日危急,將復何如?”甫哭告曰:“今日之事,雖子牙復生,亦無計
可施也。”趙累曰:“上庸救兵不至,乃劉封、孟達按兵不發之故。何不棄此孤城,
奔入西川,再整兵來,以圖恢復?”公曰:“吾亦欲如此。”遂上城觀之,見北門
外敵軍不多,因問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勢若何?”答曰:“此去皆是山辟小
路,可通西川。”公曰:“今夜可走此路。”王甫諫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
公曰:“雖有埋伏,吾何懼哉!”即下令馬步官軍,嚴整裝束,準備出城。甫哭曰:
“君侯於路小心保重,某與步卒百余人,死據此城。城雖破,身不降也!專望君候
速來救援!”公亦與泣別。遂留周倉與王甫同守麥城。
關公自與關平、趙累,引殘卒二百余人,突出北門。關公橫刀前進,行至初更
以後,約走二十余裏。只見山凹處金鼓齊鳴,喊聲大震,壹彪軍到,為首大將朱然,
驟馬挺槍叫曰:“雲長休走,趁早投降,免得壹死。”公大怒,拍馬輪刀來戰。朱
然便走,公乘勢追殺。壹棒鼓響,四下伏兵皆起,公不敢戰,望臨沮小路而走。朱
然率兵掩殺,關公所隨之兵,漸漸稀少。去不得四五裏,前面喊聲又震,火光大起,
潘璋驟馬舞刀殺來。公大怒,輪刀相迎。只三合,潘璋敗走,公不敢戀戰,急望山
路而走。背後關平趕來,報說趙累已死於亂軍中。關公不勝悲惶,遂令關平斷後,
公自在前開路,隨行止剩得十余人。行至決石,兩下是山,山邊皆蘆葦敗草,樹木
叢雜,時已五更將盡。正走之間,壹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壹齊並舉,
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關平知父被擒,火速
夾救,背後潘璋、朱然率兵齊至,把關平四下圍住。平孤身獨戰,力盡亦被執。
至天明,孫權聞關公父子已被擒獲,大喜,聚眾將於帳中。少時,馬忠簇擁關
公至前。權曰:“孤久慕將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公平昔自以為天下
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將軍今日還服孫權否?”關公厲聲罵曰:“碧眼小兒,
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
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權回顧眾官曰:“雲長世之豪傑,孤深愛之。今欲以
禮相待,勸使歸降。何如?”主簿左鹹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時,封侯賜爵,
三日壹小宴,五日壹大宴,上馬壹提金,下馬壹提銀。如此恩禮,畢竟留之不住,
聽其斬關殺將而去,致使今日反為所逼,幾欲遷都以避其鋒。今主公既已擒之,若
不即除,恐貽後患。”孫權沈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於是關公子皆
遇害,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也。關公亡年五十八歲。後人有詩嘆曰: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又有詩曰: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
桃園壹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誌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關公既歿,坐下赤兔馬被馬忠所獲,獻與孫權,權即賜馬忠騎坐。其馬數日不食草
料而死。
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乃問周倉曰:“昨夜夢見主公渾身血汙立於前,
急問之,忽然驚覺。不知主何吉兇?”正說間,急報吳兵在城下,將關公父子首級
招安。王甫、周倉大驚、急登城視之,果關公父子首級也。王甫大叫壹聲,墮城而
死。周倉自刎而亡。於是麥城亦屬東吳。
卻說關公英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壹處,乃荊門州當陽縣壹座山,名為玉泉
山。山上有壹老僧,法名普凈,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遊天下,來到此
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地為庵,每日坐禪參道,身邊只有壹小行道,化飯度日。
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凈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
我頭來!”普凈仰面諦觀,只見空中壹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壹白面將軍,
右有壹黑臉虬須之人相隨。壹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普凈認得是關公,遂以手
中麈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
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普凈曰:“老僧普凈,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
曾與君侯相遇,今日豈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已遇禍而
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普凈曰:“昔非今是,壹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
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醜,五關六將,其眾人
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
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後人題壹聯於其廟雲: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卻說孫權既害了關公,遂盡收荊、襄之地,賞犒三軍,設宴大會諸將慶功。置
呂蒙於上座,顧謂諸將曰:“孤久不得荊州,今唾手而得,皆子明之功也。”蒙再
三遜謝。權曰:“昔周郎雄略過人,破曹操於赤壁,不幸早夭。魯子敬代之。子敬
初見孤時,便及帝王大略,此壹快也。曹操東下,諸人皆勸孤降,子敬獨勸孤召公
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惟勸吾借荊州與劉備,是其壹短。今子明設計定謀,立取
荊州,勝子敬、周郎多矣!”於是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
壹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
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
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壹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
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
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眾將見之,無不恐懼。權將呂蒙屍首具棺安葬,
贈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呂霸襲爵。孫權自此感關公之事,驚訝不已。
忽報張昭自建業而來,權召入問之。昭曰:“今主公損了關公父子,江東禍不
遠矣!此人與劉備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劉備已有兩川之兵,更兼諸葛亮之
謀,張、黃、馬、趙之勇。備若知雲長父子遇害,必起傾國之兵,奮力報仇,恐東
吳難與敵也。”權聞之大驚,跌足曰:“孤失計較也!似此如之奈何?”昭曰:“主
公勿憂,某有壹計,令西蜀之兵不犯東吳,荊州如磐石之安。”權問:“何計?”
昭曰:“今曹操擁百萬之眾,虎視華夏,劉備急欲報仇,必與操約和。若二處連兵
而來,東吳危矣。不如先遣人將關公首級轉送與曹操,明教劉備知是操之所使,必
痛恨於操,西蜀之兵不向吳,而向魏矣。吾乃觀其勝負,於中取事,此為上策。”
權從其言,隨遣使者以木匣盛關公首級,星夜送與曹操。時操從摩陂班師回洛
陽,聞東吳送關公首級至,喜曰:“雲長已死,吾夜眠貼席矣。”階下壹人出曰:
“此乃東吳移禍之計也。”操視之,乃主簿司馬懿也。操問其故,懿曰:“昔劉、
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東吳害了關公,懼其復仇,故將首級獻與
大王,使劉備遷怒大王,不攻吳而攻魏,他卻於中乘便而圖事耳。”操曰:“仲達
之言是也。孤以何策解之?”懿曰:“此事極易。大王可將關公首級,刻壹香木之
軀之配之,葬以大臣之禮。劉備知之,必深恨孫權,盡力南征。我卻觀其勝負,蜀
勝則擊吳,吳勝則擊蜀。二處若得壹處,那壹處亦不久也。”操大喜,從其計。遂
召吳使入,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雲長公別來無恙?”
言未訖,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須發皆張。操驚倒。眾官急救,良久方醒,顧謂眾官
曰:“關將軍真天神也!”吳使又將關公顯聖附體,罵孫權追呂蒙之事告操,操愈
加恐懼。遂設牲醴祭祀,刻沈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令大小官員
送殯,操自拜祭,贈為荊王,差官守墓。即遣吳使回江東去訖。
卻說漢中王自東川回成都,法正奏曰:“主上先夫人去世,孫夫人又南歸,未
必再來。人倫之道,不可廢也,必納王妃以襄內政。”漢中王從之。法正復奏曰:
“吳懿有壹妹,美而且賢。嘗聞有相者,相此女後必大貴。先曾許劉焉之子劉瑁,
瑁早夭,其女至今寡居。大王可納之為妃。”漢中王曰:“劉瑁與我同宗,於理不
可。”法正曰:“論其親疏,何異晉文之與懷嬴乎?”漢中王乃依允,遂納吳氏為
王妃。後生二子:長劉永,字公壽;次劉理,字奉孝。
且說東西兩川,民安國富,田禾大成。忽有人自荊州來言:東吳求婚於關公,
關公力拒之。孔明曰:“荊州危矣!可使人替關公回。”正商議間,荊州捷報使命
絡繹而至。不壹日,關興到,具言水淹七軍之事。忽又報馬到來,報說:“關公於
江邊多設墩臺,提防甚密,萬無壹失。”因此玄德放心。
忽壹日,玄德自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寧睡,起坐內堂,秉燭看書。
覺神思昏迷,伏幾而臥。就室中起壹陣冷風,燈滅復明,擡頭見壹人立於燈下。玄
德問曰:“汝何人?夤夜至吾內室!”其人不答。玄德疑怪,自起視之,乃是關公,
於燈影下往來躲避。玄德曰:“賢弟別來無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與汝情同
骨肉,因何回避?”關公泣告曰:“願兄起兵,以雪吾恨!”言訖,冷風驟起,關
公不見。玄德忽然驚覺,乃是壹夢。時正三鼓。玄德大疑,急出前殿,使人請孔明
來。孔明入見,玄德細言夢警。孔明曰:“此乃主上心思關公,故有此夢,何必多
疑?”玄德再三疑慮,孔明以善言解之。
孔明辭出,至中門外,迎見許靖。靖曰:“某才赴軍師府下報壹機密,聽知軍
師入宮,特來至此。”孔明曰:“有何機密?”靖曰:“某適聞外人傳說,東吳呂
蒙已襲荊州,關公已遇害。故特來密報軍師。”孔明曰:“吾夜觀天象,見將星落
於荊楚之地,已知雲長必然遇禍。但恐主上憂慮,故未敢言。”二人正說之間,忽
然殿內轉出壹人,扯住孔明衣袖而言曰:“如此兇信,公何瞞我?”孔明視之,乃
玄德也。孔明、許靖奏曰:“適來所言,皆傳聞之事,未足深信。願主上寬懷,勿
生憂慮。”玄德曰:“孤與雲長,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豈能獨生耶?”
孔明、許靖正勸解之間,忽近待奏曰:“馬良、伊籍至。”玄德急召入問之。
二人具說荊州已失,關公兵敗求救。呈上表章,未及拆觀,侍臣又奏:“荊州廖化
至。”玄德急召入,化哭拜於地,細奏劉封、孟達不發救兵之事。玄德大驚曰:“若
如此,吾弟休矣!”孔明曰:“劉封、孟達,如此無禮,罪不容誅。主上寬心,亮
親提壹旅之師,去救荊、襄之急。”玄德泣曰:“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
自提壹軍,去救雲長。”遂壹面差人赴閬中報知翼德,壹面差人會集人馬。未及天
明,壹連數次報說關公夜走臨沮,為吳將所獲,義不屈節,父子歸神。玄德聽罷,
大叫壹聲,昏絕於地。正是:
為念當年同誓死,忍教今日獨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