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壹天太短,
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
就已經手握黃昏。
這首短詩最美,美在意蘊,美在想象,美在給我們的啟迪……
清晨,曉風輕拂,旭日初升,萬物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之中,壹切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希望……
及至黃昏,夕陽西下,落日余暉也美,但沈重的夜幕即將降臨……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是什麽讓花朵雕零?是時間!是什麽讓容顏衰老?是時間!
而時間是世界上最公正最公平的,它不偏愛富人,不歧視窮人,它每天給每個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壹分不多,壹分不少。如果妳不用,第二就自動清零。
我們總抱怨時間太快,眼睛壹睜壹閉,壹天就過去了;我們總感慨時間無情,眼睛壹閉不睜,壹生就過去了…
實際上,可以把人的壹生當作壹天,清晨相當於人的童年少年時代,中午是人的壯年,黃昏則為人的老年。這樣壹計算,我們便有了壹種緊張感緊迫感,生命意識開始覺醒……
有偉人說:妳熱愛生命嗎?那麽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珍惜時間的人,是熱愛生命的人,他敢於追求,積極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而浪費光陰的人,在蹉跎歲月,做壹天和尚撞壹天鐘,得過且過,人生註定暗淡無光……
縱觀 歷史 ,許多偉人視時間為生命,他們的成功源於是他們對時間的無比珍惜,做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
我覺得最美短詩,壹要符合短,二是讀了就記住,三是,美到醉人,打動妳我。且看王維最膾炙人口的壹首五言絕句,樸實無華,卻壹氣呵成而流傳千年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很多意象,被賦予其特有的含義。如春草,象征遊子思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又比如,梅花象征堅貞高潔:“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而紅豆則成了中國文化密碼中相思的代名詞。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筆下,寫不盡的相思,寫不盡的紅豆。而王維的《相思》無疑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小巧玲瓏、樸實無華的壹首五言絕句。
幾乎不用翻譯,通俗易懂:紅豆就生長在妳們南方,春天到了,它又萌發出幾許新枝?希望妳多多采摘,因為它最解相思之意。
紅豆又名相思子,傳說漢代時,壹位丈夫戍邊不歸,他的妻子就在樹下日夜遙望,思念成疾,泣血而死。她死後,樹上結出紅色的果子,仿佛是這位妻子的血淚凝成,所以紅豆被寄予相思之意。
首句托物起興,由紅豆寫起,豆起相思,為下文的相思埋下伏筆。次句沒有由物及人,而是平淡、從容的發問:春天到了,它又發出了幾許新枝?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卻問到了朋友的心靈深處——春天到了,妳對我又生出了幾許相思?三、四句由枝想到果,枝葉繁茂的樹上定能結出很多果子。既然妳是思念我的,那就多摘些吧,因為那晶瑩剔透的紅豆是最能喚起相思之情的。既補充解釋了上文“多采”的理由,又與首句“紅豆”做了很好的呼應,結到了相思這壹主題。像是和朋友輕聲細語地敘說家常,但無盡的情意都蘊含其中。而相思之深、相思之重就落在了“多”和“最”上,語意高妙,回味深長。
自然之極,清新流暢,壹氣呵成!看似句句寫豆,實則句句言情。
詩中單寫那位“君”的思念,其實更反襯出詩人的綿綿思念之情。
不用雕琢,不用渲染,以近乎聊天般的口吻,把深深的相思之情表達的入木三分,淋漓盡致,這就是此詩的高妙之處。所以,它壹經誕生,便廣為傳唱。以至於打動了壹千多年的人心而長久不衰。
其實,這首詩還有另外壹個名字,那就是《江上贈李龜年》,詩中的“君”就是王維的好友——大唐天寶年間極富盛名的音樂大師李龜年。據傳:安史之亂後,流落江南的李龜年每次唱這首《紅豆》曲,都禁不住潸然淚下。這是對輝煌盛唐的懷念,也是對深情好友的思念。所以,這是壹首友情詩。
但是,詩中洋溢的氣息和熱情,不也是戀人間最熾熱、最真摯的眷眷 情感 嗎?由此可見這首詩的涵容度和普適性。相比於溫庭筠精雕細琢,風流旖旎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王維的詩更顯得自然渾厚,感人至深。所以花間鼻祖溫飛卿的“紅豆”,也只能是表現男歡女愛,卻缺少了詩佛王摩詰“紅豆”的豐富 情感 和雅正風骨。
可能也不是那麽短,但我很喜歡,短小精致,並且仍然充滿浪漫,美麗,愛和熱情~
《飛鳥集》第167首 泰戈爾
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報之以歌
擁有大氣度,大胸懷的人,這坎坷世事還有什麽好怕的呢~
《飛鳥集第6首》 泰戈爾
如果妳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
那麽妳也將失去群星了。
如果註定要失去,那麽就坦然面對,害怕失去的人,會失去更多~
《壹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用黑色的眼睛去發現更多的東西吧,所有美都在妳的眼睛裏~
《春》 馮唐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風十裏
不如妳
春風,春水,春林都不及妳帶給我的美好~
《斷章》 卞之琳
妳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子,
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我中有妳,妳中有我,休戚相關,時世萬物皆如此~
《夢與詩》 胡適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妳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 我不能做妳的夢。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壹切原來都是美好~
公元1073年,蘇東坡因公務在臨安停留。期間蘇東坡聽到了當地流傳的壹首民謠:
陌上花開,
可緩緩歸矣。
這兩句無限美好的愛情詩句,是吳越王錢镠(liú)給他的夫人吳氏寫的壹封信。
吳越王不通文墨,據說認不了多少字。他的夫人吳氏每年過寒食節的時候壹定要回臨安省親。吳越王錢镠與他這個結發之妻感情非常深厚,日子久了,非常思念,就會寫信催歸,這在古代君王裏面該是極為罕見的,因此也就更讓人覺得情真意切。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只有區區九個字,但極其傳神,極其細膩,極其暖心。比起現在年輕人寫的我愛妳,妳也愛我之類的淺薄情話不知道要好過多少倍。據說吳夫人讀罷當即落淚,決定即刻啟程回宮。"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兩句詩就這樣壹傳十,十傳百,流傳至民間歌謠裏了。
蘇東坡是壹代偉大文豪,聽了這兩句情詩也極為動容,但他認為歌謠本身有點粗俗,於是他竟然以 陌上花開 為基本調調壹口氣寫了三首詩歌:
(壹)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似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二)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輦來。
若為留得堂堂在,且更從教緩緩歸。
(三)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後來蘇東坡的壹位學生覺得還不過癮,又續寫了三首陌上花開,限於篇幅,我就不再復制粘貼了。
這兩句詩後世有過無數的文人墨客套用,但都沒有原句出名、傳神,清代學者王士禎甚至認為這兩句詩“艷絕千古!”。
短詩,在古代的話,應該屬五絕了。不過在下有選擇恐懼癥,很難選出最美的壹首來,因此就列舉幾首,請眾詩友選擇吧。
還有兩首現代小詩。
1、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絕、滅、孤、獨,將孤寒之美寫到了極致。
2、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景中見情,情中有景,人山相依,余者皆去。說孤獨也可,說寧靜也行。
3、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樸實自然,生動活潑,卻在平凡之中見真趣。
4、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有觸感(春風),有味道(花草香),有動景(飛燕子),有靜景(睡鴛鴦),好壹片初春美景。
5、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花落、鳥鳴之聲突出春山靜謐之美。
6、不知名《小溪的情書》:多少年只寫了壹行,彎彎曲曲流向海洋。
小溪流入小河,小河流入大江,最終大江流入海洋,小溪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只是那份情意還在嗎?
7、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不解釋。
最美的詩可以讀出來,意境悠遠。
最美的詩可以唱出來,九曲回腸。
最美的詩可以想出來,如臨其境。
我覺得最美的詩就該具備以上特點,看過壹篇寫詩的文章說到,最美的詩就是能讓妳的五感都能清楚的感覺到詩人當時的感覺,是哪五感呢?
觸覺,詩人會帶來觸覺的感觸,如同肌膚的觸摸壹般。
聽覺,幾句話的形容會有種聽到悅耳的蟬鳴鳥叫聲壹般。
視覺,描寫美景或事物簡單明了,但立刻就讓人能看到壹般。
嗅覺,有時不用寫花怎麽香,酒怎麽美,就能側面描寫的猶如親自聞到壹般。
味覺,就像嘗到了其中的滋味壹般,享受到詩人當時的那種暢快感覺壹般。
當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達到五感的要求,通常有兩到三種感官,詩文就立刻鮮活起來。
比如說:捧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裏詩人沒有多說,我們立刻就能感覺到這是壹位美女,捧水立刻就有涼涼的感覺,月在手則可以想象指如青蔥的玉手手捧玉盤之景,四周是淡淡的夜幕。
而弄花的時候,我們能感覺她的觸覺,香又是代表了嗅覺的詞語,猶如香氣入鼻,花瓣滿衣,猶如花瓣做的衣裳,猶如《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的漫天花瓣壹樣唯美,這樣我們就情不自禁的動用了聯想,可見人的感官在這首詩裏起到了多麽重要的作用。
好像跑題了。嗯嗯,其實我不太喜歡詩,更新歡宋詞,尤其是李煜,李清照的詞。
而李清照的如夢令三首都非常優美,我就把第二首寫出來吧,估計大家都聽過。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如夢令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大家自己去感覺,壹首好詞,除了對仗工整,押韻外,還要有感官上的體驗,而且還把壹件事情說清楚,所以說現在很少見優秀的古體詞了,因為大家總是丟掉了那種把讀者代入詩詞中的感覺,而只是單純的強調語不驚人死不休,或者是格式工整,或者是自說自話,把自己感動的不行,觀眾看的卻是尷尬的問題。
不能說了,再說得罪人,就瞎說大實話。
我是靚湯講故事,壹個喜歡寫作、畫畫、和音樂的男人。我的大腦裏住了三個人,作家,畫家,和音樂家。但是,最近音樂家壹直很消停,我懷疑作家和畫家覺得音樂家吵,把他給收拾了。
見過最美的短詩。
美麗的詩篇千千萬,可這篇短詩卻讓我久久無法忘懷!其語言之精煉,寓意之深刻,十分罕見,實乃詩中之精品,不信壹起來讀讀!
“大海啊,全是水; 駿馬啊,四條腿!”
斷章
現代·卞之琳
妳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子,
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字簡短,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朧的壹首短詩。詩人在詩中熔鑄了濃厚的哲學思辨意識。以“斷章”為題,看似壹般,實則是妙語雙關。其壹是從壹首完整的長詩中抽出來的片斷,其二是人類內心那份失落的、難以言傳的 情感 ,而這份內心獨特的感受往往能觸動人類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人們常說“好詩可耐百回讀”,而這首短短的四句《斷章》已足夠品讀壹生。之所以這首詩會在產生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至今仍給人壹種很強的美感,是因為詩人避去了抽象的說明,而創造了富於象征性的美的畫面。畫面的自然美與哲理的深邃美達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諧統壹。
詩人在雋永的圖畫裏,傳達了他智性思考所獲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詩人 情感 的詩的經驗:在宇宙乃至整個人生歷程中,壹切都是相對的,又都是互相關聯的;在感情的結合中,壹剎那未嘗不可以是亙古;在玄學的領域裏,如詩人布萊克講的“壹粒砂石壹個世界”;在人生與道德的領域中,生與死、喜與悲、善與惡、美與醜等等,都不是絕對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對的、互相關聯的。人洞察了這番道理,也就不會被壹些世俗的、觀念所束縛,斤斤計較於是非有無、壹時的得失哀樂,而應透悟人生與世界,獲得自由與超越。
我喜歡孟郊的《遊子吟 》, 只看了壹眼就喜歡上了。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壹首五言詩。這是壹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壹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 情感 真摯自然, 清新流暢,無華麗的辭藻 雕飾,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沈的內心 情感 。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最普通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壹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這裏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時此刻,母親的千針萬線,針針線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慈母的壹片深篤之情,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壹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
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壹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不能報答母愛於萬壹。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 情感 。
孟郊的這首《遊子吟》藝術地再現了人所***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鳴。1992年9月香港舉辦了壹項活動——“我最愛的十首唐詩”,評選結果按得票多少為序,最後在眾多唐詩中,孟郊的《遊子吟》名列榜首。這首詩還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為向世界各國推薦的學生優秀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