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簡稱。(錢威、徐越化 中學語文教學法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6月)。
語文也是語言文字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語文這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妳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則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與文字。
[哲學] 語文是進行表述、記錄、傳遞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的物質存在形式;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誌、抒發情懷、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壹種意識存在內容。
科學沒有國界,部分學科有區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中國大陸地區漢語區的語文特指漢語文,它是以現代漢語為表述的形式,選取文學庫裏優秀、經典的作品,通過教師的指導,用來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境界,激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壹個傳承人類文明的基礎平臺的壹門重要學科。
英語等語種也是語文的壹種形態,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也學習民族語文。
在中國臺灣省,漢語文被稱為“國文”或者叫“國語”。
語文知識包羅萬象,語文能力是學習其它學科和科學的基礎。歷史起源
起源
“語文”壹詞出現的歷史並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稱為“國文”課壹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魯迅、葉聖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壹,改稱“語文”。這壹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采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壹門主課。
學習
語文,是壹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壹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學好語文,要註重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我希望當妳讀完這篇文章後,能為妳的語文之路,墊石鋪地,為妳的語文大廈添磚加瓦,為妳的學習鋪上壹條通天大道。
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妳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無論做任何事,興趣是最重要的。兩千年前的“文聖”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於壹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妳現在暫時對語文,並不感興趣,沒關系,妳可以從“零”開始。培養興趣,可以去背誦,抄錄壹些精彩的片斷,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課外知識都可以。這樣,慢慢積累,在某壹天,妳會突然發現,原來當壹個才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學者竟如此容易。妳還可以參加壹些關於語文方面的活動,比如演講、征文等等。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裏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正如剛才說的,妳可以參加社交活動,那有人便會問了,如果贏了,當然會使我們鬥誌高昂,興趣更濃烈,而相反,則會挫傷我們的積極性,對語文反感,那豈不是適得其反嗎?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會的!”。這樣看妳如何認識結果的價值。正如所說,會信心百倍去學好語文,如果失敗了,可以自我檢討,是哪裏做得不好,“挫折是強人的壹筆巨大財富,弱者的萬丈深淵”,妳可以想想,正因為發現了缺陷,我們才會去彌補,才會做得更好。學習興趣是基礎的話,好的學習習慣,則是壹位技藝超群的建築師。
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妳學習質量的好壞。葉聖陶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這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好的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好的習慣,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養成的。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妳堅持壹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那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從學習實踐中,文章作品中去領會。《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壹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要“學”“思”結合的警鐘。“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壹試(但不可盲目)。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說,在壹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悅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說好的學習習慣是壹位獨具匠心的建築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築材料。
方法
說學習方法,“語”為話語,“文”為文字。其實與學習習慣有許多交叉之處,比如:抄錄精彩片段,吟誦古詩,隨時寫下精彩瞬間等等都是好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重要的就是積累與運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積累的重要手段。我們運用語文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用在諸多方面,譬如:社交、寫作、演講……無不與我們密切相關,有人學習語文很有壹套,但運用時卻是茶壺裏裝餃子——倒不出來。其實學的目的就是用,這是綱。由於方法因人而異,我就不多討論了!我相信親愛的朋友妳定會有錦囊妙計的。好的學習習慣,興趣濃厚,方法很對,若沒有語文學習能力那還是無濟無事。
學習能力是漸漸培養和積累的。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很難懂,其實就是因為沒有找到突破口,我們理解壹句話壹定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上下文語境,這樣妳才會將難題迎刃而解。學習要重視基礎能力鞏固,首先要謹記壹些寫法、修辭及符號的用意,只有這樣堅實的基礎,才可去拔高。“欲速則不達”學習能力的培養並非壹日之功,需要妳的恒心魅力
語文,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蕓蕓眾生,包羅世間萬象。
深味人間真情,在語文的樂章上譜寫愛與美的贊歌;體悟人生真諦,在語文的妙筆下閃耀理性的熠光;歷經社會百態,在語文的書卷上嬉笑怒罵;徜徉自然之樂,在語文的天堂裏展現鐘靈毓秀的奇絕。
走進語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語文溫馨的人文關懷等著您;
走進語文,觸摸每位讀者心靈的歡樂與哀傷,語文獨特的視角期待著您
走過壹段長長的路,背後彌漫的是朦朧的雲煙。品品語文,尋找逝去的歲月,釋放躍動的心聲,撥開雲霧見日月,暢想前所未有的高遠境界。絲絲問候與關懷融化了妳的煩惱與憂愁,點點滴滴的積累與記憶成就了妳人生的飛躍。
吟壹首短詩,博得滿堂喝彩;
寫壹篇美文,贏得大家青睞;
問壹個問題,收獲無限精彩。
此謂語文的魅力!
鉆文學,品美文,彰顯大家風範;
讀《三國演義》惹人無盡遐想;
看《紅樓夢》,引人無數情思;
讀讀神話、童話,馳騁想象的空間;
背背詩詞、駢賦,扣住文化的脈搏。
壹篇散文,在纏綿緋惻中體會肝腸寸斷的淒苦;
壹出戲劇,在曲折迂回中叠出動人心魄的震撼;
壹首詩歌,在含蓄凝練中讀出超脫凡世的清遠;
壹部小說,在潮起潮落中成就驚世駭俗的向往。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壹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壹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任何語種都屬於語文的範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
語文”壹詞,《辭海》和《辭源》未收編作註。《現代漢語詞典》的解法是“‘語言和文字’也指‘語言和文學的簡稱’”。《新華詞典》註為“‘語言和文學’,也指‘語言和文章’或‘語言和文學’”。這些工具書,因都沒有把“語文”作學科名來解,對“語文教育問題”幾乎不起好作用。釋法是否科學?也就另當別論了。
在作過大量的調查和分析之後,我得出:“語文”壹詞的原義,不應是“什麽和什麽”,只能是“中國古今書面語言作品”,是“文章”。
1932年,上海大江書鋪刊印了復旦大學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名著《修辭學發凡》,書中大量使用了“語文”壹詞!有“漢語文”、“語文分離”、“語文合壹”、“語文正常關系”、“語文改進”、“語文的體式”、“完美的語文”等。大教授這些“語文”是指什麽呢?細讀《修辭學發凡》全書,清楚得很,“語”是來源於口語的書面語,“文”是來源於文言(文飾之言)的書面語,未形成文字的口語叫“話”,形成了文字的是“文”。陳望道先生花費筆墨篇幅要說的是“‘語辭’和‘文辭’都是需修之辭”。壹清二楚。
《中國文學史》現當代各版本教材,都少不了“話本”這個詞。“話本”是什麽?以中文系出身為主的語文老師們大概都知道“話本”是“舊時說書的人說唱時用的底稿”。老中國話本曾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說”。明清兩朝作興的是“八股文”。不知何時起,“話本”上的語言被叫作“白話”,“話本”上的文章和跟“話本”語言風格相同的文章有了“語體文”的名號,跟“文言文”平起平坐、分庭抗禮了。當代中國人都寫“語體文”,不再之乎者也破承起束了。我查過文言文家族的衰敗史,其統治地位被語體文奪去,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事,是連續倒黴背運上百年的結果。帶頭造反的康有為、梁啟超,搞了次“新文體運動”,隨後是壹批無產者搞“‘五四’文化運動”,再後來,文言文的寶座在三十年代中後期國民黨統治區的“文藝大眾化問題大討論”中搖搖欲墜,最後在四十年代的“延安文藝整風運動”中轟然倒塌。同化現代化的民族***同文化心理,同化現代書面交際規範的學科有且僅有語文。語文學科名是真善美的統壹體,不叫“國語”,不稱“漢語”,不名“文言”,也不號“華文”,仔細壹推敲,我們會贊嘆:新中國教育開拓者們創立的“語文”學科名,真是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簡直是新中華文明的標誌性傑作!同化現代化的全中華民族***同的書面交際規範和人文心理素質,是語文師生和語文工作者的***同責任!責無旁貸!
語文,人文學科術語。
舊中國,語文是古今書面語言作品——語體文和文言文——的簡式統稱。現今,語文是學科名。語文,還是壹個人文素質衡量術語,指人的內部言語機制品質和外部言語技術能力綜合水平。
編輯本段
學好語文
1.首先想要學好語文,要做到:多復習,抓緊時間,認真仔細,持之以恒!
2.復習語文要有計劃!
比如說,我今天計劃要看完多少多少課,但目標不能定的太高,還要記得去完成預定的計劃。如果提前完成預定計劃,但也不要心急,應該再多看壹遍妳看過的課文,或者拿壹些練習題來鞏固(當然,做完了練習題也要多看壹兩遍才能記得牢!只有平時養成良好習慣,才能在學習上有大收獲,否則就多走了比別人還要長的彎路!)
3.在復習的時候要認真,才能達到較高的效率!
復習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鉛筆做上記號,找時間問問老師或同學(有些記不住的地方可以用壹張紙抄下來,放在口袋裏,隨時背記)。早晚讀也不要浪費時間,大聲念出來!壹般我早晚讀都是用來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譯(兩者結合著壹起背,雖然文言文不易學,但勤能補拙呀!)、古詩詞、課文小字處壹些重要的詞語註釋。
4.上課時,老師的講課是最關鍵的,老師壹般都能抓住重點來教大家復習,做好筆記,尤其是妳不懂的地方更要認真聽。
5.抽時間看壹下好的課外書,好的詞語、句子積累下來,也可以壹周看幾篇很好的作文,但要合理分配時間!
6.要常練、常寫、常看。
閱讀是壹種復雜的心理活動。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速讀的重要前提。用心理學原理研究閱讀行為可知: 閱讀的過程是讀者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註意等壹系列心理活動的過程。快速閱讀,則更是壹種復雜的心 智活動,它除了要求人們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記憶、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閱讀時能高度集中註意,專註於閱讀,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只有具備了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才可能出現高效率的閱讀。訓練學生速讀首先就要遵循這些心理學原理,培養學生速讀的良好心態。
7.在外面盡可能的多學壹點知識,日積月累,就能有更多的知識。
速讀
速讀,作為壹種現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也就是快速的讀書,我國古代,《北齊書》曾記載王孝瑜“讀書敏速,十行俱下”。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看雜誌,往往是“幾頁幾頁地翻”。經科學地速讀訓練,其讀速更大得驚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訓練的速讀能手長江美子,最快可達每分鐘讀20萬字。我國北京鐵路二中程 漢傑老師,臺北師專附小譚達士校長訓練的學生其閱讀效率也是成倍、成數倍地增長。本模式實驗表明:學生 閱讀效率壹般可提高4—5倍,達到1500字/分。大量經驗表明,速讀能力同其他技能壹樣:通過訓練,才能提 高;通過有效的訓練,就能迅速地提高。
提倡語文速讀[1]的出發點是提高中語教學效率與學生素質,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求。時代飛速發展,快速閱讀應運而生。快速閱讀集生理學、心理學、語言文字學、現代閱讀學等相關學科原理於壹體 ,實質是壹門高效閱讀學。它不僅要求讀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記憶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迅速擴大其知識面。為此,有人還稱:“速讀是語文教育的高科技”。
速讀訓練的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註重速讀的心理素質訓練。至少包括兩點:[1]、現代閱讀觀的樹立;[2]、 良好速讀心態的養成。“賞析文章、借鑒寫法”,是過去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 我們讀書的千古祖訓;“咬文嚼字、慢咀細嚼”,是我國語文的傳統教法。時代在奔馳前進,我們讀書的觀念 也必須迅速改變。正如章熊同誌所說:“現代社會,節奏加快,觀念也更新。閱讀的觀念,應該跳出‘文章賞 析’的藩籬,註重信息的獲取與整理,而且還要註重效率。”閱讀觀念的更新,十分有利於速讀心態的養成。這種良好的“速讀心態”,指的是兩種意識(求快意識、競爭意識),三個設法(設法快讀、設法理解壹切、設法記住壹切)。有了這種“心態”,凡速讀就能專心 致誌,全身心地投入,因而讀得快、理解深、記憶牢。這種良好的“心態”,還指:凡讀書,就能根據讀物內 容與閱讀目的選用不同的讀書方法,當快則快,當慢則慢,當粗則粗,當細則細,壹遍下來,基本解決問題。 良好速讀心態的養成,是我們速讀訓練“四級臺階”的基礎工程,不僅要首先抓,而且要貫穿“四級臺階”的 始終。主要辦法,除了用現代閱讀觀武裝其頭腦,讓其樹立強烈的時效觀念外,就是“計時速讀”訓練。因為 計時、限時,讀者緊迫感必然陡增;因為“計時速讀”追求的目標是:讀速與理解率的同步上升,所以其閱讀 效率必能迅速提高。
其次註重速讀的生理機能訓練。這裏指的“生理機能”訓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註意力的集中、 轉移與分配的訓練;(2)、右腦圖式認識功能與記憶功能的開掘;(3)、視覺機能的訓練。這三項訓練,主要安 排在第壹、二學期的課外進行。第壹學期,著重訓練註意力的集中、轉移與分配,以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所需要 的高度專註的心理與快速判斷、快速檢索、快速記憶的能力。為此,我們利用“舒爾特表”作教具,組織學生 在課外作“定向搜索”與“強記數字”的練習。每天二、三次,每次幾分鐘,教師每周花幾分鐘作壹、二次檢 查督促即可,更多的是組織學生自練互測。至於右腦功能的開掘與視覺機能的訓練,則主要放在第二學期進行 。據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平時的閱讀,更多偏重左腦,而在快速閱讀中,右腦的圖式認識功能與記憶 功能則可發揮奇特的功效。為此,我們設計了壹系列有利於開掘和鍛煉右腦上述兩大功能的訓練辦法,以充分 發揮其巨大潛力,提高速讀水平。人們的視覺機能,尤其是廣闊的視讀野、較高的眼腦直映水平,更是快速閱讀須臾不能離開的生理基礎。
再次註重速讀的基本功訓練。這種基本功的訓練主要是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速讀的各種技能技巧:[1]、養成默讀的習慣,提高默讀的速度,直到練好 “眼腦直映的基本功"。[2]、擴大視野,提高整體認讀的能力。[3]、減少回視、準確掃視,提高讀速。[4]、 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體閱讀技巧,保證讀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學會跳讀、預讀、獵讀與直讀,並每 天用於課外廣泛掃描,涉取大量的知識與信息。[6]、運用定勢理論,形成閱讀的固定程序,加快閱讀速度。上述技巧的訓練,重在初中,貴在過手,務求紮實,這是我們組織速讀基本功訓練的基本觀點。
訓練
最後就是註重速讀的綜合能力訓練。訓練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條孔”教具,開展“面式閱讀”訓練;訓練的直接目標,是培養“壹目十行、雙目識頁”的速讀綜合能力。點式閱讀,以字、詞為認知單位;線式閱讀 ,以句或句群為認知單位;面式閱讀,以數行或整個頁幅為認知單位,前兩者的視線運行方向由左而右,獨有 面式閱讀是由上而下沿著書頁的中線作垂直運動。可見,這是難度最大、速度最快的壹種高效閱讀方式。實驗 證明,只要前三級臺階步步穩妥,這種“壹目十行、雙目識頁”的速讀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不太難。
編輯本段
語法知識
詞法
●語素
壹、按音節分類
(壹)單音節語素
天、地、人、跑、跳、唱、紅、白、民、朋、思……這類語素很多,有上萬個。
(二)雙音節語素
組成該語素的兩個音節合起來才有意思,分開來沒有與該語素有關的意義,雙音節語素主要包括聯綿字、外來詞和專用名詞。
A.雙聲,聲母相同的聯綿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韃靼、尷尬、荊棘、蜘蛛、躑躅、躊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儻、含糊、慷慨、叮當、蹊蹺、玲瓏、猶豫等。
B.疊韻,韻母相同的聯綿字:如從容、蔥蘢、葫蘆、糊塗、匍匐、燦爛、蜿蜒、蒼茫、朦朧、蒼莽、邋遢、啰嗦、慫恿、螳螂、桫欏、倥侗、蜻蜓、轟隆、當啷、惝恍、魍魎、縹緲、飄渺、耷拉等。
C.非雙聲疊韻聯綿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鈴鐺、奚落、褡褳、茉莉、螞螂、窟窿、伉儷、蝴蝶、笊籬、蹦達、蟪蛄、狡獪、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來詞,由漢語以外的其他語種音譯過來的詞語。如幹部、滌綸、甲克(夾克)、的士、巴士、尼龍、吉普、坦克、芭蕾、噠爹、踢踏等。
E.專用名詞,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稱。如紐約、巴黎、北京、蘇軾、李白、孔子、蘿蔔、菠菜、番茄、紅薯等。
(三)多音節語素
主要是擬聲詞、專用名詞和音譯外來詞。如:喜馬拉雅、珠穆朗瑪、安迪斯、法蘭克福、奧林匹克、白蘭地、凡士林、劈裏啪啦、淅淅瀝瀝、馬克思主義、中華人民***和國
二、按是否能單獨回答問題分類
(壹)自由語素
能單獨回答問題的語素(如“好”、“來”等),這種語素的構詞能力強,既能單獨成詞,又能與其他語素聯合構成詞語,且在句子中的位置靈活。
(二)粘著語素
不能單獨成詞成句的語素(如“歷”、“語”、“視”等),但能作為構詞成份與其他語素組合成詞。
三、按是否有詞匯意義分類
(壹)實語素
有實在意義的叫做實語素,表示時間、地點、處所等,又叫做詞根語素;
(二)虛語素
沒有實在意義的叫做虛語素,它只表示某種語法意義,又叫做詞綴語素,有前綴、後綴(漢語中沒有中綴)。
●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和代詞六類。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誌、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範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壹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壹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壹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壹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壹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壹、老三、老大;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復數,如果需要表示復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註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壹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2)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接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根據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發生關系,發生什麽樣的關系,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六類。
G.副詞:壹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範圍:都、全;表示語氣:可、倒;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剛、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仿佛、漸漸。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