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苦難的歷程·阿列克賽·托爾斯泰》原文

《苦難的歷程·阿列克賽·托爾斯泰》原文

作品提要

卡嘉和達莎兩姐妹生活在20世紀初的俄羅斯彼得堡。已經嫁做人婦的卡嘉和情竇初開的達莎都情不自禁的受到頹廢詩人貝諾索夫的引誘。卡嘉沒有抵受住誘惑,與丈夫尼古拉·伊萬諾維奇決裂後出走巴黎,達莎在壹番掙紮之後找到了真正的愛人捷列金。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卡嘉從巴黎歸來,與丈夫重歸於好,但不久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在二月革命後被騷動的士兵打死。絕望的卡嘉決定自殺之際,軍官羅欣出現了,成為卡嘉繼續活下去的支撐力量。此時的俄羅斯正經歷著生死存亡,卡嘉與羅欣、達莎與捷列金,他們四人的命運也卷入了時代的洪流,經過第壹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到1920年為止,四人分分合合,見證了祖國和人民經歷的巨大變革,也經歷了自己的“苦難的歷程”,最後殊途同歸地走向了革命,走向了布爾什維克。

作品選錄

“那有什麽辦法呢,我親愛的?我們必須通過親身體驗,去弄明白屬於國家到底是什麽意思。到眼下為止,我們只是從伊洛瓦依斯基和其他歷史家的作品裏,讀到有些農民怎麽樣在庫裏考伏和波羅金諾戰場上為自己的土地而鬥爭等等。我們常常看著地圖想:‘嘿!俄羅斯是多麽大的壹個國家!’而現在,我們卻不能不奮發起來,為了保全這塊在地圖上塗著綠色、橫跨歐亞的土地,犧牲壹定百分比的生命。我們是不喜歡這樣做的。當然羅,假如妳說我們的國家機器不行——那我同意。現在,我要出去為國犧牲,那我首先得問壹問:‘妳是叫我去送死的,那麽妳自己是不是國家智慧的化身?我能不能滿懷信心地為我祖國去流血?’是的,卡秋莎, *** 對於社會組織還是積習難改地側目而視,然而事實老早很明顯,沒有我們,他們是沒有辦法的。讓他們試壹試吧!我們可以得寸進尺。我覺得十二分樂觀。”尼古拉·伊凡諾維奇站起來,從壁爐架上拿過壹盒火柴,點上壹支紙煙,還是站著,把已經燒完的那根火柴丟在雞蛋殼裏。“血決不會白流的。等我們這壹班人——社會活動家——拿到了政權,戰爭就結束了。這次戰爭,會完成‘土地與自由’派、革命家以及馬克思主義者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再會吧,姑娘們!”他整了整上衣,出去了;從背後看去,他活像壹個穿了男裝的胖女人。

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嘆了口氣,拿著編結的絨線往窗邊坐下了。達莎蹲在椅子靠手上,用壹只手臂摟住姐姐的肩膀。她們倆都穿著高領子的黑衣服,這會兒默默無言地並排坐著,看去簡直像極了。窗子外面,雪慢慢地飄著,那種寒冷的、耀眼的亮光反映在屋裏的墻上。達莎讓面頰貼住她姐姐的頭發,這頭發微微地騰出壹股不太熟悉的香味來。

“卡秋莎,這壹晌妳都作了些什麽啊?妳還壹點也沒告訴我吶。”

“還有什麽可以告訴妳的呢,我的小貓咪?我都已經寫信跟妳說了。”

“可是,卡秋莎,我還是沒有弄明白。妳又漂亮,又動人,又可愛。我還沒有看見過像妳這樣的人。可是,妳為什麽那樣悶悶不樂呢?妳的眼神老是那樣憂郁。”

“我想,也許我有壹顆憂郁的心。”

“不,我是在正正經經地問妳啊。”

“我自個兒也常常想到這壹點,孩子。好像壹個人只要什麽都有了,才會真正的不愉快。我有壹個很好的丈夫,壹個親愛的妹妹,我有自由。……可我仿佛在海市蜃樓中生活,走來走去活像壹個鬼。……記得在巴黎,我常常這樣想:‘我只要住在壹個偏僻的小城市裏,養養家禽啊,種種蔬菜啊,黃昏時候溜到溪邊去會會情人啊,那就好了!’……唉,達莎,我的壹生是完了!”

“卡秋莎,別胡扯!……”

“妳知道,”卡嘉用那雙仿佛變得陰暗和迷惘的眼睛,瞅住她妹妹,“我感覺到那壹天……有時候我看得很清楚,壹塊條紋的褥墊,壹條瀉下來的被單,壹個盛滿著膽汁的水盆。……而我躺在那兒死了,蠟黃的皮色,灰白的頭發……”

放下手裏的絨線,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望著窗外的雪花在沒有風的沈寂中飄舞。老遠有壹群烏鴉,仿佛壹團黑壓壓的樹葉,盤旋在克裏姆林宮那跨立著壹只金鷹的尖塔下面。

“我記得,達辛嘉,有壹天我起得很早很早。從陽臺上看得見整個巴黎蒙著壹層天藍色的霧靄,到處升起壹團團白的、灰的、藍澄澄的煙。頭天晚上下過雨,聞得到壹股綠葉和香草的涼爽味兒。孩子們挾著書,女人們提著籃,在街上走著,食品雜貨店都正在開門。壹切仿佛很穩固,很永久。我想走到下面去,混進人群裏,去會見壹個眼睛和善的男人,把我的手放到他胸脯上。可是當我走到下面大林 *** 的時候,全城都在發瘋了。報童在跑來跑去,到處盡是壹群群激動的人。所有的報紙,都充滿著死亡的恐怖與憎恨。戰爭爆發了。打那天開始,我只聽到壹個詞兒: 死亡,死亡。……還有什麽希望呢?……”

達莎不言語,隔了壹會,她才問道:

“卡秋莎!……”

“什麽事,我親愛的?”

“妳跟尼古拉怎麽樣?”

“我不知道,好像我們大家已經原諒了。瞧——三天已經過去,他對我壹直很溫存。本來嘛,這也不是算舊賬的時候。妳受苦,妳發瘋——現在有誰來管賬呢?妳像蚊蟲壹樣嗡嗡地叫,連妳自個兒也聽不見。我真嫉妒那些老太婆——對她們來說,壹切都很簡單: 死期快到了,她們只要做好死的準備就成了。”

達莎在椅子靠手上扭動著,深長地嘆了幾回氣,把手從卡嘉肩膀上挪開。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溫柔地說:

“達辛嘉,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告訴我,說妳已經訂婚了。是真的嗎?我可憐的寶貝兒!”她拿起達莎的手,吻壹下,然後把它放到胸脯上,撫摩著。“我相信伊凡·伊立奇壹定還活著。要是妳真的很愛他,那麽世界上就不再會有別的東西是妳所需要的了。”

姊妹倆又不做聲了,望著窗外飛舞的雪花。壹排士官生,胳膊底下挾著沐浴用的樹枝和更換的襯衣,在雪堆中間順著大街走過去,靴底在冰凍的地面上打滑。他們正在列隊走向澡堂。他們壹面走,壹面合唱著,唱完每壹行還吹壹陣口哨:

起來,妳們這些鷙鳥,

像鷹壹樣地飛翔,

不要痛苦,也不要傷心。

…………

過了壹兩天,達莎又開始上醫院去。於是只剩下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壹個人,留在樣樣東西都很生疏的寓所裏: 墻壁上掛著兩幅枯燥無味的風景畫,畫的是壹個幹草堆,光禿禿的樺木中間壹潭融化的雪水;會客室裏長沙發的上方,掛著幾張陌生人的照片;墻角裏放著壹束積滿灰塵的羽茅草。

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試看到劇場裏去消遣,壹些老資格的演員,在那裏上演奧斯特羅夫斯基的劇本;她也去參觀圖書展覽會,參觀博物館;可是在她看起來,壹切都仿佛蒼白、褪色、半死不活,而她自己活像壹個幽靈,在大家久已委棄的生活中飄蕩。

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在窗邊坐上好幾個鐘頭,挨著暖氣管子,望著窗外那雪花紛飛的、寧靜的莫斯科,淒婉的鐘聲在柔和的空氣中,穿過飄舞的雪花不斷地響著,壹忽兒是追思禮,壹忽兒又是前線運回來的什麽人的葬禮。書本會從她手裏掉下來——有什麽書可以看呢?有什麽夢可以作呢?所有的幻夢和從前的思想,現在看起來都是何等的沒有意義啊!

時間就在從早報到晚報之間溜過去了。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看得很清楚,所有在她周圍的人都只是生活在未來裏,生活在壹種勝利與和平的幻想的日子裏——壹切足以增進這種期望的事情,他們都帶著誇張的喜悅來接受,而任何的挫折都會使得大家垂頭喪氣,默默無言。人們像發了瘋似的,熱烈地抓住謠言、壹言半語的閑話、最荒唐的消息;看到報紙上幾行新聞,他們就會激動地鼓舞起來。

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最後下了決心,要求她丈夫替她找個什麽事兒。三月初旬,她開始在達莎服務的那個醫院裏工作了。

起初,她也像達莎壹樣,對於這種骯臟和痛苦有點厭惡。可是她克制了自己,逐漸對工作喜愛起來了。這種克制自己的勝利,本身便是壹種愉快。她第壹次覺得與她周圍的生活發生了接觸。她變得喜歡齷齪的、艱苦的工作,憐惜她所照料的那些人們。有壹次,她跟達莎說: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 我們壹定要過壹種特別的、高雅的生活?其實啊,我們也不過是壹個女人——我們只需要壹個普普通通的丈夫,壹大堆兒女,壹種簡簡單單的生活。……”

在復活節前壹周,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拿了醫院裏的復活節甜乳渣糕去祝福,和達莎壹起在醫院裏開齋。那天晚上,尼古拉·伊凡諾維奇要去參加壹個臨時會議,早晨兩點過後,他才坐汽車去接她們姊妹倆。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說她跟達莎都不想睡覺,請他帶出去兜壹下風。這個主意自然很荒唐,可是他們給司機喝了壹杯白蘭地,也就開往霍廷斯考依田野裏去了。……

有壹點輕霜,臉頰上感到有點寒顫。天空中沒有壹片浮雲,只有幾顆忽閃忽閃、晶亮晶亮的星點。冰花在車輪下嘁嚓作響。卡嘉和達莎都兜著白圍巾,穿著灰大衣,坐在汽車裏陷下去的座位上,兩個人緊緊挨在壹起。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坐在司機旁邊,不時回過頭來看她們——兩個人眉毛都漆黑,眼睛都很大。

“說真的,我實在不知道妳們中間哪壹位是我的太太,”他輕聲說道。於是她們中間有壹個人答道:

“妳永遠也猜不中。”於是兩個人都笑了。

在遼闊、朦朧的田野上空,天邊漸漸呈露了綠色,銀森林的黑黝黝的輪廓,也在遠處顯現出來。

達莎小聲說道:

“卡秋莎,我真想鬧戀愛呢。”葉卡捷琳娜·德米特裏耶芙娜輕輕地握住她的手臂。在樹林上空,濕滋滋、綠盈盈的黎明中間,壹顆很大的星星仿佛脈搏跳動似的在閃爍。

“我差點兒忘記告訴妳了,卡秋莎,”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將全身從座位上轉過來,說,“我們的全權代表朱瑪考夫剛才來到這裏,他說加裏細亞那邊的情況看樣子嚴重得很。德國人用那麽猛烈的炮火在轟擊我們,我們正在整團整團地被消滅。而且,不瞞妳說,我們又缺少炮彈。……天知道,真是丟人哪!……”

卡嘉沒答腔,她只是揚起眼睛望著星星。達莎把腮幫貼住姐姐的肩頭。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又咒罵了壹陣,才吩咐司機開回家裏去。

卡嘉回到了莫斯科,回到阿爾巴特街斯塔羅康奴希尼巷那所帶有頂閣的住宅(戰爭剛開始,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史摩珂甫尼考夫曾經跟達莎壹起從彼得堡搬進這所屋子,卡嘉自己從巴黎回來也曾經在那兒住過),回到那間屋子,在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安葬的、悲慘的那壹天,她的生命曾經在那兒陷入了絕望的憂郁。那天她蒙著皮大衣鉆在床上,再也不想活下去了。……她嘆了口氣,從皮大衣底下爬出來,走到餐室裏去找壹杯水,想把嗎啡吞下去——就在那暮色中間,她突然看見了她的第二段生命: 伐吉姆·彼得羅維奇·羅欣坐在那兒等她。……

現在,連這個,她那緊張、親切而苦惱的生命的第二個圓周,也已經完成了。那壹條不可挽回的損失的漫漫長途,已經落在她的後面。七月中旬,有壹天卡嘉帶著包裹,從莫斯科的基輔車站走出來,特別強烈地感覺到這壹點。……男女孩子們在莫斯科河的淺灘上潑水,他們的嗓音在沈寂中顯得刺耳和淒涼,岸邊枯萎的草地上坐著壹個正在釣魚的老頭兒。她拐進薩杜瓦雅街,街當中那條林 *** 的兩邊欄桿都已經不見了,對這種沈寂卡嘉覺得很驚奇。只有高大的菩提樹在瑟瑟作響,往走空了人的住宅上撒下那華麗的蔥翠的陰影。當年那麽熱鬧、那麽繁華的阿爾巴特街,這會兒既沒有電車,也沒有出租馬車,寥落的行人穿過生銹的鐵軌,都沮喪地耷拉著腦袋。卡嘉走到斯塔羅康奴希尼巷口,拐過彎去,終於發現了她的屋子——她的膝蓋癱軟下來了。她在對面人行道上站了很久很久,朝它望著。在她記憶中間,這所住宅好像是很漂亮的,金黃色的,帶著平滑的白色的柱子,掛著簾幃的明凈的窗子。……那裏面住著卡嘉自己、伐吉姆·彼得羅維奇和達莎的影子。……曾經有過的事,難道會消失得不留壹點痕跡嗎?生命難道會飛過去,如同夢境在枕頭上擱著的腦袋裏閃過去壹樣,盡管用沒有結果的希望來引誘,可是壹醒過來在喘那第壹口氣的時候就會消逝嗎?不,不,在已經過去的日子裏,什麽地方壹定還埋藏著意外的歡樂——譬如說卡嘉,讓嗎啡瓶掉在地毯上,綿弱無力地倒在伐吉姆·彼得羅維奇那結實的胳膊裏,他呢,激動得差壹點癱軟了,在她耳朵邊小聲地說著體己話。那決不是夢。它並沒有消失,它依舊在那兒,在那陰暗的窗子裏面。而且在那兒,也還有他們同居的第壹夜,沒有睡著,在默默的、仿佛苦難壹樣深深的親吻中度過,反復地說著古老的、可又永遠是新鮮的話,驚異於天下的壹個奇跡——壹切最溫柔的和壹切最剛強的相結合,曬黑的、健壯的手指和白皙的、纖細的手指緊緊地糾繞在壹起……

卡嘉立刻被指定擔任普列斯尼亞區壹個初級小學的教師。在另壹個辦公桌那兒,她被動員去參加掃盲夜校的社會工作。在第三個辦公桌那兒,又有壹個瘦得出奇的、棕欖色皮膚的人,睜著壹雙巨大的、發燒似的眼睛,壹把抓住她,帶她穿過走廊,上樓到了藝術宣傳部。在那裏,她被委派去到工廠裏作巡回演講。

“演講的內容,我們過後再來確定,”那個棕欖色皮膚的人說。“妳會拿到有關的文件和壹個日程表。用不著緊張——妳是壹個有文化的人,這就夠了。我們的悲劇,是在於我們沒有足夠的有文化的人——半數以上的知識分子都在怠工。這種行動他們會深深地覺得後悔。其余的人都被前線吞掉了。妳到我們這兒來,已經使大家產生了壹種極其良好的印象。……” 

最後,在壹條走廊上,有壹個結結實實的、手忙腳亂得厲害的人,嘴很大,穿壹件帆布的有襇短上衣,胳肢窩底下已經發了青,跟卡嘉撞了個滿懷。

“妳是壹位女演員嗎?剛才有人把妳指給我看了,”他急促地說著,也不管卡嘉回答他說是壹個教師,就用胳膊往她肩膀上壹搭,帶著她打走廊裏走去。“我要吸收妳在文工團裏,妳坐專車上前線去;壹離開莫斯科,妳要多少面包就可以弄到多少面包,還有糖啊、頂好的黃油啊。……節目嗎?那不要緊!憑妳的姿色,妳不妨唱個歌、跳支舞,紅軍士兵準會大鼓其掌咧。……我把契比杜金教授派到前線去,他已經六十歲了,究竟是化學家還是天文學家,我也搞不清了。如今他被稱做‘文工團員之王’——他歌唱貝朗瑞的謠曲。……妳用不著感謝我,我是壹個十足的熱心人。……”

“聽我說!”卡嘉掙脫了他,嚷道。“我已經有壹個學校,還有演講和掃盲工作……我體力上受不了……”

“這是什麽意思——體力上受不了?難道我只做體力上受得了的事嗎?沙略賓也說體力上受不了,可是我給他弄了壹箱白蘭地,現在他自己要求上前線了。……好吧,妳去考慮壹下。……我會來找妳的。……”

卡嘉走回家去,被責任心壓倒了。從荒無人跡的巷子裏吹出來的熱風,把圓石子路上的灰塵和紙片壹陣壹陣卷起來。她壹拐彎兒走進特維爾斯考依林 *** ,心裏盤算著——如果她壹夜睡六小時,時間夠不夠?那就是說,余下十八小時。……不夠!教學生,改練習本,準備第二天的功課。……掃盲工作——不會少過兩小時。……還有,老天爺,來回走路的時間!還有演講,包括那趕去和回來的時間呢?再說,這些也總得準備壹下啊。……十八小時是不夠的!

卡嘉在林 *** 旁邊坐下來,說不定就是那條長凳,壹九壹六年她跟達莎壹起坐在這兒,遇到貝索諾夫,他滿身灰塵,拖著腳步……荒唐!兩個沒有半點用處的女人,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竟在貝索諾夫——簡直像是從亞歷山大·布洛克的壹首詩裏走出來的那樣:“要死人在活人中間裝作有生命有感情夠多麽困難啊……”——向她們鞠壹躬、慢慢地走過去的時候,經受了不知道是種什麽樣的悲劇情緒,她們還壹直望著他的背影,發現他那條半軍服式的褲子仿佛隨時都會掉下來,更特別感覺到心疼。……

她只好睡四小時,到星期天再來補足。還有那購買糧食的排隊!卡嘉閉上眼睛,哼了壹下。……風吹散了她那瘦細脖頸上的鬈發,竄進頭頂上的老菩提樹,弄得那些樹葉子兀自粗厲地颯颯作響。……聽著這種樹葉的颼颼聲,卡嘉終於不再拿這個問題來自苦了: 怎麽樣能夠在壹晝夜裏得到二十四小時以上的時間。不要緊,總好對付的!……她出神地想著她自己的驚人的改變,這種改變她不斷地覺得驚奇和喜悅。她曾經把頭貼在暖炕上,瞅著阿歷克賽那暴怒的臉,說道:“不!”打那壹會兒起,對於壹種新的幸福的鎮靜而信任的期待就在她心裏開始滋長了。這種幸福,在那年春天她已經嘗到過壹點: 每天晚上臨睡以前,她總要把已經過去的壹天回憶壹下——從那裏面找不出壹點黑暗的或是悶氣的事。卡嘉開始喜歡她自己。即使在現在,她也不過是在鬧著玩兒,過分誇大恐懼與失望——好像沒法兒應付這些社會工作似的。……關鍵根本不在這裏,而是在於前不久她還是壹只可憐的、弄得稀臟的小貓,這會兒卻突然變成壹個重要的人物。原來卡嘉也為大家所需要了;那個棕欖色皮膚、長著壹雙漂亮眼睛的負責同誌,居然十分尊敬地跟她談了話。……她怎麽也不能辜負這壹切——要是教育人民委員部裏的人說:“我們倒信賴她,可是她讓我們失望了……”那才可怕呢。在這兒莫斯科,可完全不是那種生活了: 在草原上趕著大車,顛顛簸簸地跟在阿歷克賽那三匹牲口後面,嚼著麥稭想:“妳的美麗對妳有什麽用處呢,妳這個被俘獲的女人?”

馬斯洛夫要求卡嘉作壹個詳細的匯報。當她告訴他跟壹個棕欖色皮膚的同誌談了話的時候,馬斯洛夫的整個右邊腮幫給壹抹苦笑蹙成了壹大團皺紋。

“嗯,嗯,”他說著,把臉從卡嘉那兒轉開了。“知識分子的悲劇不過是倒黴事兒的壹半……悲劇性更大的事還沒來呢。……”

(朱雯 譯)

註釋:

伊洛瓦依斯基(1832—1920)是俄國反動歷史學家,著有《羅斯起源的研究》(1876)、《俄羅斯史》(寫到彼得大帝改革為止,1876—1905)等書。

1380年,由莫斯科公國季米特裏大公率領的俄國軍隊,在庫裏考伏戰役中打敗了馬馬伊可汗率領的韃靼人。

1812年8月,在波羅金諾展開的壹次有名戰役中,俄國軍隊和俄羅斯人民英勇抗擊拿破侖的法國侵略軍,使戰局扭轉過來。

貝朗瑞(1780—1857)是法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和歌手。他以詩歌為武器,猛烈抨擊封建貴族和教會勢力、大資產階級。

賞析

《苦難的歷程》三部曲(即《兩姐妹》、《壹九壹八》和《陰暗的早晨》)是蘇聯著名作家阿列克賽·托爾斯泰創作的史詩巨著。作品記錄了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到1920年左右之間,俄羅斯民族和人民,特別是知識分子,經歷戰爭、饑餓、死亡並最終走向新生的過程。不論是對歷史大事件把握,還是時間和空間大跨度的調度,抑或心理挖掘的深度,情節安排的巧妙,都不愧是大家手筆。

三部曲的第壹部《兩姐妹》創作於1919年,而《陰暗的早晨》直到1941年才寫完,其間歷時二十余年。盡管作者之後經過校訂和修改,盡量使三部作品保持完整和統壹,但三部曲之間,特別第壹部與第二、第三部之間還是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

《兩姐妹》把焦點放置在個人對時代的感受上。卡嘉和達莎是最主要的人物,分別串起第壹部的兩條主線,卡嘉與丈夫吵架、出走、歸來、重病、丈夫的死和自殺未成到跟羅欣結合,構成壹條線索;達莎從被誘惑到與捷列金的相遇、離別和重逢,構成另壹條線索。全文充滿著“愛情至上”的感傷情緒,革命就好像貼標語者草帽底下那雙“燃燒著憎恨的眼睛”壹樣,充滿著顛覆壹切、毀滅壹切的不可預知的恐怖力量。

如果說《兩姐妹》還是以卡嘉的家庭悲劇和達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的“家庭小說”,後兩部則已有了革命史詩的大格局。在《兩姐妹》中,歷史還只是作為主人公們個人命運特別是愛情生活的背景出現,而在《壹九壹八》和《陰暗的早晨》中,歷史已經走到幕前,成為最重要的主角。作者“已把所有的門窗都打開,讓歷史的風暴沖進來,於是革命的風暴就在被生活所攪擾和震動的小說中怒吼起來,把長篇小說中主人公小小的、可愛的、痛苦不堪的命運,像細小的沙粒壹樣,卷了進去……”

第二部將描寫的重心從揭示個人命運轉到對國內戰爭的藝術再現上,截取了國內戰爭的關鍵壹年——1918年,展現了這壹年間俄國人民為了保衛革命果實,與白軍、與國外妄圖幹涉革命的勢力之間展開的殊死搏鬥。而四位主人公也被歷史的洪流卷向了不同的方向: 捷列金離開達莎參加了紅軍,羅欣也拋下卡嘉投奔了白軍,達莎因為失去孩子和捷列金的離開而渾渾噩噩,差點參與了刺殺列寧的陰謀,後被紅軍俘虜,成為壹名紅軍護士,而卡嘉則被馬赫諾匪幫所劫。四個人的命運不像第壹部那麽線索清晰,小說結構也因為插入了大量真實的歷史資料以及支線人物而顯得有些淩亂。

第三部《陰暗的早晨》從結構上與《壹九壹八》壹脈相承。在這壹部中,“俄國知識分子在革命時期的命運問題退居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方式改變人民命運的問題”。四位主人公也在幾經周折之後會師莫斯科,羅欣和捷列金變成了戰友,卡嘉成了人民教師,而達莎則投身了文藝事業。“所有的努力,流掉的血,所有那沒人知道、悶聲不響的苦難”都結束了。

節選部分就分別選自第壹部和第三部中較為集中表現卡嘉的生活與思想的段落。卡嘉是典型的舊式貴族婦女,她善良、溫柔、多愁善感。她的“生活曾經像是壹場不醒的噩夢”,“只是壹個飼養在家裏的沒用的小動物”。她不安於彼得堡知識界腐敗、虛偽、墮落、庸俗的生活環境,但又找不到打破現有生活方式的途徑。她開始並不理解戰爭的意義,把即將到來的社會變革看作壹場即將到來的災難。她感到恐懼、孤獨,唯壹能把握的,就只有忠貞的愛情。和心愛的人在混亂的時局中壹起幸福的生活在壹起是卡嘉最大的願望。她“不好,也不壞,既不是俄羅斯的,也不是外國的……是個人魚!”而“看過了很多悲慘的事,可怕的事”之後,到第三部時,卡嘉已經由“金駒鳥兒”變成了可以獨當壹面的人民教師。她找到了將自己的生命奉獻有意義的事業的方式,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壹起,生活才在她的面前展示得那麽寬廣、遼闊和充滿希望。

卡嘉和其他知識分子對革命、對祖國和人民的態度上貫穿著讓人痛苦的思考,這正是阿列克賽·托爾斯泰本人思想上的矛盾的表現。主人公經歷的苦難的歷程,實際上也是作者跨越新舊兩個時代的心靈歷程的體現。正如蘇聯學者謝爾賓娜所說,“三部曲的每壹部都意味著阿列克賽·托爾斯泰藝術觀和創作發展中的壹個新階段”。阿列克賽·托爾斯泰出身貴族家庭,在反映貴族階層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方面駕輕就熟。寫作《兩姐妹》時,他正流亡巴黎,書中人物所感受到的革命的洪流也正是他“個人對時代的感受”的反映。他善於選擇有意義的生動細節,並調動多種藝術手法,比如通過肖像描寫,來反映人物內心世界,將動蕩時代中生活裏偶爾出現的小趣味表現得活靈活現,歷史背景也被巧妙地融合在個人命運的講述中。而後兩部創作於阿列克賽·托爾斯泰回歸蘇聯以後。此時,托爾斯泰急於反映俄國革命,反映“黨對國家進行革命改造的領導力量”,並接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影響,壹定程度上背離了他得心應手的批判現實主義,並“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象征主義的手法”。有些人物,在第壹部刻畫得惟妙惟肖,但隨著故事的發展,卻變得蒼白無力和缺乏說服力。以卡嘉為例,第壹部中細致動人的心理分析在第二、三部中較為少見,取而代之的是為了清晰地表現卡嘉的思想變化,而稍顯圖解化的人物刻畫。而且,歷史與人物命運的結合也沒有第壹部那麽巧妙,有些歷史材料的插入比較生硬。

但是,正如作者所堅持認為的,“長篇小說的綱要和它的全部 *** 是通過革命的逐漸發展和革命的無數艱難困苦的場面表現出來”。作者沒有將所要表現的“失去了的和又重新得到的祖國”寫成口號、公式,而是在作品裏成功地塑造了壹批“身上有著各種缺點和各種優點的活生生的人”,“在幹著生氣勃勃的事業”。他描寫了“要從肆無忌憚的無知賤民手中拯救俄羅斯的組織者”,還置身於革命敵對的陣營來描寫革命,沒有將革命的敵人——如匪幫首領馬赫諾、白軍首領鄧尼金等人——簡單地妖魔化。作者也沒有將主要人物描寫成***產主義英雄,而是描寫成具有民族特性的人,代表多少世紀以來保持民族尊嚴和文化的人,因而更容易引起廣泛的***鳴。這種按照革命應有的樣子描寫革命,“而不是描繪成壹幅悅目的畫面”的努力,是《苦難的歷程》比許多革命小說更高明的地方,也是當特定的情景已經成為歷史之時,這部作品還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包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