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日本文學家井上靖在敦煌出土的《心經卷》末尾就註意到了這段話,結合史籍寫下了小說《敦煌》。
壹本薄薄的小說,壹個周末就能看完,卻令人回味無窮。
主人公趙興德只是北宋的壹個窮書生。在北宋都城開封等待進宮考試時,他在考場外睡著了,錯過了進宮考試,流落街頭。
夢裏,宮考被問到如何應對西夏的入侵,也許是命運使然。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時,看到西夏女子被砍被賣,趙航德將女子買下,放了她。但女子的拼命精神和變幻莫測的異域風情,讓趙航德產生了去西夏看壹看的念頭。至於去哪裏,做什麽,根本沒有目的,也許是看不見的。
抵達西夏的趙興德,無緣無故卷入戰爭。作為大宋的兒子,趙興德成了西夏的俘虜,轉眼間又成了征戰西夏的漢人前鋒。他帶頭打仗,打回紇,打北宋邊境,九死壹生,卻也不顧生死。
趙航德多半是聽天由命,沒有想到逃跑或者反抗。絕望中,他不顧生死。有戰事時,他騎著戰馬沖上前,被擊昏或受傷後被戰馬背上。饒這樣做了,但趙航德並沒有在戰場上丟掉性命。
就像觸犯了神靈的西西弗斯,每天日出時把石頭推到山上,日落時,筋疲力盡的西西弗斯把巨石推到山頂,卻因為重力滾下了山,於是西西弗斯日復壹日地重復著這樣毫無意義的事情。
如果妳想給人壹個嚴厲的懲罰,那就是給壹個妳不得不做的行為賦予無意義。就像監獄裏懲罰犯人,堆壹堆沙子,然後攤開,堆起來再攤開。
而趙航德被困在軍中,不知道這場戰爭的意義。戰爭來了,他只是騎上馬,埋著頭往前沖。沒有人關心它的生死,也不知道它的意義。他們壹天到晚看到的是無數生命在戰爭中消失。面對諸神的懲罰,西西弗斯沒有求饒,也沒有反抗,就推著石頭走了。趙興德也是如此,有機會不離開西夏,上了戰場也不逃跑。
面對塵埃落定的命運,因為我知道我無法改變命運,服從是唯壹的反抗。
戰爭中,與沒有逃跑的回紇公主的相遇,讓趙興德仿佛又看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保護公主。為了學習西夏的文字,他不得不去興慶,於是他把回紇國君托付給他的上司朱。兩年後,趙興德回來見公主。因為戰爭,趙興德三年半後回到了原來的城市,朱的隊伍駐紮在這裏。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我從朱那裏得知這位回紇君主已經去世了。
壹次偶然的機會,趙航德看到了和西夏李元昊在壹起的回紇君主,馬背上的回紇君主也發現了趙航德。在李元昊的閱兵式上,這位維吾爾君主倒在了城裏,死了。
趙興德知道回紇君主失約,失守城池,於是陷入痛苦之中。後來才知道,趙興德走後,朱強行占有了回紇君主,後來被發現,折磨了回紇君主三天三夜。
回紇君主的死,和死在開封的西夏女子壹樣,更深層次地觸動了趙興德。壹直唯命是從或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趙興德,開始思考自己卷入的這場戰爭。
戰爭讓人們的生活像螞蟻壹樣。無數人在壹場戰爭中喪生,真的值得嗎?在這個世界之外有壹個永恒的存在。在這些問題中,他壹頭紮進漫天的佛經卷軸中尋找答案。
朱率軍打仗時,趙興德徘徊在寺廟和佛經之間,直到朱要殺元昊時,才進入瓜州城為失去的回紇君主報仇。但朱的計劃失敗了,在隨後的圍剿元昊中戰死沙場,瓜州城被放火燒了。
逃到沙洲城的趙興德知道守城的宋朝時使無法與元昊抗衡,但元昊大軍進入後,十幾座寺院和幾萬卷經卷會像瓜州城壹樣被燒毀。
商人尉遲偶然在幾十裏外的沙洲城發現了千佛洞,那裏有壹個存放稀世珍寶的密室。趙興德逃跑後謊稱是我們的財富,想藏在千佛洞。其實是箱子裏裝的經書,於是他和三個沒逃出來的和尚把運到千佛洞的經書藏了起來。
最後,趙興德寫下“保佑八龍天佑,龍為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寧,為贛州小夫人二願,承此善業,不溺幽冥,世間因緣,皆消,福報無量,經書常滿供養”四個字,將洞封死。
清代瓜州城改名敦煌,千佛洞改名敦煌莫高窟。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出現了,無知的王道士讓外地人背走了幾節車廂的經書。
在文章的最後,有壹段話說明王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罪人。國內學者到達敦煌時,留下的只有被毀的壁畫和空蕩蕩的藏經洞。陳寅恪先生曾在莫高窟前說:“敦煌人民也是我們文化的傷心史。”
其根源無疑是戰爭。如果沒有戰爭,經書就不用藏在藏經洞裏,可能通過抄寫流傳了很久。這也是由於元昊也是佛教徒,所以他並沒有燒毀或者破壞千佛洞。至少,無論這樣的文化瑰寶流傳到哪裏,都沒有消失。否則連趙興德在《心經》中祈求平安、為回紇女子祈福的文字都看不到。
寫完這本書23年後,井上靖如願以償,去了期待已久的古絲綢之路重鎮敦煌。天山白雪皚皚,賽裏木湖美不勝收,莫高窟雄偉神秘,沙漠中的酒泉城,巍峨的玉門關。
荊尚敬嘆了口氣:
這也解釋了作品中有很多宏大的戰爭場面,但細節描寫卻很少,關於瓜州城和沙洲城的細節幾乎沒有。壹座古城池早已不復存在,作者井上靖在寫書時也從未去過敦煌。
書中大部分內容來源於史料,更多的是演繹和想象填補空白。所以,對於景尚景來說,這是壹次夢幻與現實交織的奇妙之旅。
幾年前我去過敦煌,可惜當時沒有讀過敦煌,否則我會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但正是在這個沙漠腹地的山洞裏,人們以飽滿的魅力湧向它。對於敦煌的讀者來說,不亞於壹次沙漠、駱駝、炊煙、篝火、山洞、佛經的心靈之旅。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