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缺位在中國家庭特別明顯。電影裏的父親,是壹個鄉郵員,常有幾個月時間都在外地送信,父子之間幾近無話可說,兒子甚至都不能喊"爸"。
電影有點像公路片,在山裏,稻田裏,河道裏,恬靜的田園風光,青翠卻無人煙的山嶺石路,只有那父子二人,和壹條狗"老二"。
在這條路上,兒子也終於明白了父親這個鄉郵員的辛苦,以及他與各個村村民的深切羈絆和感情,老子也終於理解到兒子的情感需求。這是兒子老子互相理解的壹條路,也是成長和傳承的壹條路。
電影裏的風景與我小時候印象的老家十分相似,但鏡頭下的畫面多了許多的韻味和美感,仿佛都有壹層詩意籠罩在上。
《那山那人那狗》電影,還用很詩意的角度解讀了山裏人。
兒子壹路上跋山涉水,見識到了鄉郵員的辛苦,心裏也有疑惑
兒子:“在這山裏,走好幾裏路也見不到壹個人,就是神仙也悶死了。”
父親:“什麽呀,神仙能騰雲駕霧。”
兒子問:山裏人為什麽要住在山裏
父親回答:"山裏人是神仙的後代"。
母親回答:"山裏人住在山裏,就像腳穿在鞋裏,舒服"
除了親情、傳承和成長,我在電影裏還讀到了中國人民的幽默感和那股子"浪漫"的根子。
即使在最最貧苦貧瘠的環境中,中國都依舊保有那種浪漫和幽默。當然貧瘠的土壤,也會生出許多畸形的花,比如迷信陋習等等。
但這些個幽默和浪漫,是屬於中國人民族性格的底色,同時也是中國式生活哲學的壹部分。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提到的中國人民族性格的分析。而中國人的"浪漫",得益於中國人性格中的敏感性!
以下引用摘抄自林語堂的《生活的哲學》——
中國民族性格的現實主義、夢想主義、幽默和敏感性的組成成分是——現四 夢壹 幽三 敏三
我用“敏三”去代表豐富的敏感性,這種豐富的敏感性產生壹種對人生的適當藝術觀念,使中國人很肯定地感到塵世是美滿的,因此對人生感到熱誠的愛好。
不過敏感性還有更大的意義:它事實上代表壹種近乎哲學的藝術觀念。因這理由,中國哲學家的人生觀就是詩人的人生觀,而且中國的哲學是跟詩歌發生聯系,而不比西方的哲學是跟科學發生聯系的。這種對歡樂、痛苦和人生百態的豐富敏感性,使輕快哲學有造成的可能
在另壹面,我們用“現四”來代表濃厚的現實主義,這種濃厚的現實主義就是指壹種安於人生現狀的態度,是壹種認為“二鳥在林,不如壹鳥在手”的態度。
所以這種現實主義使藝術家的信念變得更堅固,覺得這似乎朝露的人生,更為美麗。同時,也使藝術家和詩人不至於徹底逃避人生。
有了這種文化和哲學,最後結果,就是中國人和西洋人成了壹個對照,中國人過著壹種比較接近大自然和兒童時代的生活,在這種生活裏,本能和情感得以自由行動;是壹種不太重視智能的生活,敬重肉體也尊崇精神,具有深沈的智慧、輕松的快活和熟悉世故但很孩子氣的天真,這些成了壹種奇怪的混合物。
所以歸納起來說,這種哲學的特征是:
第壹,壹種以藝術眼光對人生的天賦才能;
第二,壹種於哲理上有意識地回到簡單;
第三,壹種合理近情的生活理想。
最後的產品就是壹種對於詩人、農夫和放浪者的崇拜,這是可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