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霜降古詩原文:壹夜新霜照瓦光,八九心碎。唯壹耐寒的是東刺猬菊,金色的雌蕊開得更清晰。歐陽修(1007-1072),本名永叔,名醉鬼,後名“劉壹居士”。
漢族,冀州永豐(今江西永豐縣)人,因冀州原屬廬陵郡,自稱“廬陵歐陽修”。謚號文忠,人稱歐陽文忠。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並稱“千古四大文學家”。
歐陽修四歲喪父,雖然家境貧寒,又好學。宋仁宗天盛八年(1030)進士紀。遊靜元年(1034),被關哥校勘。兩年後,因替被貶的範仲淹辯護,被貶至夷陵。
後來,他在朝鮮復職,被提升為知諫院、知專利等職,並贊助實施慶歷新政。新政失敗後,尚書反對罷免範仲淹等事,被釋於眾,以知楚、陽、應、應天等州府。幾年後,他再次被召回朝鮮拜官翰林學士。
古代詩歌的意義
學習古詩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古詩詞具有簡潔、抒情、短小、篇幅豐富的特點。在學習中,要充分理解詩的意境和寓意,必須自己補充和領悟,這就需要學生的想象力。
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詩詞的教學給了我們壹個發展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的空間,學生在閱讀古詩詞時,已經看到了詩詞中所描繪的大部分形象,然後根據詩詞運用想象力對記憶在大腦中的形象進行重構和組合,從而在大腦中創造了新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