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炳壽喜歡繪畫和印刷,也有傳世的詩詞。作品和書法,尤其是精致的篆書,精美迷人。他的書超越古體,讓清代書法大放異彩。隸書尤為放縱飄逸,有壹種清高博大的氣息,與鄧並稱大家。
易炳壽對聯作品賞析
當妳瞄準道的時候,時間就是功德。
李殊連三彥1798
嘉慶三年六月九日,生於古瓦寨,十年先生為弟,弟易炳壽寫。
易炳壽的隸書在漢碑中是壹種雄壯古樸的隸書,易炳壽的隸書具有做大做強、氣勢恢宏、筆畫平直、分布均勻、棱角飽滿、排列嚴謹等特點。受方恒碑刻的影響,他以篆書為隸書,筆墨豐富,筆法紮實。他是清代碑學隸書的代表人物之壹,被譽為甘八隸書之首。他的隸書與擅長篆書的鄧在伊南並稱為鄧。
易炳壽是繼鄧之後,又壹個享譽世界的隸書。在圖書史上,他所寫的線段形式可以算是壹種“無中生有”的創造,其風格極具風度,足以在圖書史上赫赫有名。
穿越歷史經緯,仁、仁、義皆宜
李殊司艷蓮1812年
書是辛衍先生的教年,任申的長夏之年,弟弟易炳壽。
永不古,可以寫新詩。
李殊顏屋連1804
書是升平二哥雅正,嘉慶九年小雪,汀州易炳壽。
文章千古,風雨十年。
連1812,琿春,易炳壽。
在漢碑研究和隸書創作中,易炳壽的隸書方、奇、豎、齊、不齊、順、遲,最終形成了壹種渾厚博大的藝術風格,古木大氣,大氣磅礴,氣勢磅礴。
講古人的故事,心就會平靜。
李殊五言聯,綿寄賢弟雅屬,抓綬帶
巍峨,蕭散於秦尊。
隸書為五言對聯,書為三四弟姻親、姐夫易炳壽之鏡
易炳壽的字內結構和字外空間都經過精心策劃,凹凸不平的平行線增強了字內空間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分散的外部空間所反映出來的變化,彌補了單線的時間節奏。與傳統的韓立有很大不同:他大膽地省略了橫畫的曲折和壹只蠶的頭尾,取而代之的是粗細不壹甚至變化不大的直線。因此,他在建築結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姜的詞清純靈動。
李殊連1815年
嘉慶義海是長期贏家,魏雲是弟弟。
易炳壽的隸書與擅長篆書的鄧,並稱為“南伊北鄧”。易炳壽和鄧走的不是壹條創新之路。鄧以當代美學思想改造古人,實現了筆墨與時俱進的理想。而易炳壽則用古人的思想改造了時代,完成了新的傳承。追求簡單和“碑”的味道對於兩個人來說是壹樣的,兩種不同的方法最終達到的結果也是壹樣的。
與藝術人物不同,易炳壽通過線長的變化,采用了高低不平的平行法,從而為書法註入了新的活力,實現了理性與自然的交融,實現了他創新的願望。
漢吏部,董郎都。
李殊顏屋連1803
這句話是給雲岡先生的三個兄弟的,是對的。
嘉慶八年二月,汀州弟易炳壽。
官方休閑閱讀樂趣,親健康天更多。
李殊顏屋連
書善同年大哥,弟易炳壽在汀州。
易炳壽理解藝術的質樸和真誠,但深受儒家美學的影響。所以,壹方面,他的隸書和齊白石的篆書壹樣厲害。另壹方面,他又充滿了魅力和格調,不同於無拘無束的老人白石。
文比漢宮文,詩隨杜老多師。
李殊齊顏聯1805
句至鄰居行書翰林而實事求是,嘉慶醜春日,弟易炳壽。
不求甚解,多師受益。
李殊柳巖連周婷壹秉壽
如果說易炳壽用壹種建築結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那麽他和歐陽詢的楷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他是通過減少用筆動作,簡化線條成功的,那麽他與八大山人的風格不謀而合。在學習漢碑、崇尚樸質的實踐中,清代眾多書法家中,易炳壽更為清純壯闊。
東華仲卿高清鏡,南國成圖壽字。
李殊七顏戀
在汀州易炳壽祝崔豐先生五十大壽。
好書畫常年住,想問壹下這裏的風波。
李殊七顏戀
書是雅正,漣源二弟,宜賓守,汀州人。
梅花香百樹香壹鼻,三間茅舍心平。
李殊祁艷蓮1811年
這本書是寫給石梅的五個兄弟,大雅慶忌、韋辛鐘繇和他的兄弟易炳壽的。
清代賓周寫詩書法,甲日拋壺以忠孝家。
李殊祁艷蓮1815年
謹請武將軍祠堂,即獻朱祿壹姓,聖人也。
嘉慶二十年,揚州汀州老守將易炳壽,八月點頭。
易炳壽的隸書,展現的只是壹種氣魄——壹種恬靜的氣魄,就像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壹座巨型雕塑聶,讓人仰視,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