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壹
池塘四五尺深水,梨落兩三般樣花。
過客不須頻問姓,讀書聲裏是吾家。
其二
官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惟有讀書聲最佳。
壹時茫然:怎麽兩個人的事幾乎壹樣?
像這麽有名的古人應該不會出現抄襲的現象吧?又仔細對照了兩個人的年代:
文征明屬明代,翁承贊屬唐代。這麽說應該是翁承贊的《書齋漫興二首》在先,而文徵明的《絕句》在後。也就是說,翁承贊的詩句“官事歸來衣雪埋……惟有讀書聲最佳”在前,而文征明的“公事歸來衣雪埋……才有讀書聲便佳”在後。難道是明代的文征明抄襲了唐翁承贊的詩句不成?可在文學史上文征明頗有名氣,難道他的詩句與前人雷同就沒有人發現嗎?這不可能的呀!
於是我想到了張祖慶老師的壹篇公眾號中的文章《木心作品,高仿小學課文〈牧場之國〉,算抄襲不?》,老師在翻閱木心詩集《雲雀叫了壹整天》時讀到《荷蘭》壹詩,發現這不就是小學語文課本裏的《牧場之國》壹文的原句嗎?《牧場之國》課文腳註,作者捷克卡雷爾?恰佩克。
難道這篇文章是根據木心的詩改寫的?張老師尋根究底,百度了兩位作家的出生年月,並聯系上了西南大學新詩研究所的呂進老師。
呂老師指出了詩歌創作中的“潛翻譯”的概念——
詩人在閱讀外國作家(詩人)作品時,情感與原作者產生了強烈的***鳴,以至於他們認為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即是他自己的所想表達的情感,於是在潛翻譯的基礎上創作了自己的作品。徐誌摩的《威尼市》,就是翻譯自尼采的《威尼斯》。
了解了“潛翻譯”概念後,張老師又回到木心的詩集裏,壹首壹首地讀,壹首壹首地尋找線索,去尋找答案。他發現木心在這本《雲雀叫了壹整天》至少12首詩裏藏著的壹些密碼,張老師得出推論壹壹
按我的推理,木心某日讀到恰佩克《田園情詩》,激起自己的詩情,隨手將之“潛翻譯”過來。可能是他自己疏忽,也可能是編輯疏忽,忘記了在題目下方署“恰佩克”名字,或忘了在詩的末尾,作必要的交代。
張老師最後給出建議壹壹
我建議廣西師大出版社相關責任編輯,再版時,至少在《荷蘭》壹詩題目下方或末尾署上“卡雷爾?恰佩克”的名字。壹者,是對作者的尊重;二者,也避免讀者疑惑。
張老師讓這次發現變成了教育的素材壹壹
恰佩克這本《海國風情》,是成就極高的散文。我壹定會買來細讀,並會把此書推薦給更多語文教師和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們。木心的改寫,也給了我壹個靈感:有機會上這篇課文,我會出示木心的詩作其中壹段,讓孩子們嘗試著將這篇有味兒的散文,改寫成壹首小詩,挑戰木心。
那麽,文征明與翁承贊的詩呢?我也想繼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