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校園,是給予我們智慧的殿堂,也是見證我們成長的地方。在這片我們熟悉的凈土上,壹草壹木,壹枯壹榮,妳可曾駐足、欣賞、靜思?值此春季,校園紫檀正吐新芽,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視界享受,請妳靜靜觀賞,發揮想象,以《校園紫檀》為題,寫壹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
出題緣由
丁立梅老師的《風會記得壹朵花的香》裏曾寫道,當她問學生們,校園裏到底有哪些花在哪個季節綻放時,孩子們都默然了。是的,每天行色匆匆的孩子們,兩點壹線地奔走在校園的宿舍和教學樓之間,卻沒有了壹顆駐足觀賞的心——哪怕閑來擡眼望望蔚藍天空,哪怕站在教學樓上,遠眺恢弘的虎門大橋;哪怕停下手中筆,靜靜地聆聽珠江入海口海面上遠洋歸來的船只的“嗚嗚”汽笛聲……所以,我希望借教學樓邊觸手可及、正抽新芽的紫檀為源頭,引導學生們去留意身邊的風景,感受生活的情趣。“樂貴真趣,景不在遠”,只要妳有壹雙發現美的眼睛,和壹顆敏於感受的心,就能感受眼前的詩意和快樂。
寫作點撥
這是壹道需要留心觀察才能完成的作文題,壹篇只有實踐體驗才能寫好的寫景作文。為了寫好作文,同學們可定點觀察或多角度觀察,以豐富對景物的認識和感悟。可俯視、仰視,也可遠望、近觀;可寫靜態、也可寫動態;可調動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多管齊下;可在不同的天氣下觀察景物,陽光下,雨幕中會別有壹番意趣;可寫實景,還可以發揮想象,讓景物特點更充分地展示出來,讓讀者如臨其境,更真切地感受景物的魅力。
立意上,尊重自己的直觀感受,可以表達自己獨特的真情實感,傳遞享受自然的正能量。
文體更適合散文的寫法,關鍵是要做到中心凝練,形散神聚。
學生佳作
《校園紫檀》
仲春時節,細雨綿綿。
雨幕中的大地,是壹幅綠意盎然,清新朦朧的水墨畫。山色空蒙,迷霧清風間,遠山如輕紗拂面的女子溫婉、羞澀。
在壹切都沈寂了的時候,綿綿細雨中,嬰孩般稚嫩的幼葉沖天而出,裝點著枯敗的枝椏。突然想起紹翁的那句“滿園春色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是啊,這鉆出枝頭的綠又何嘗不是春的使者?
春風拂過,嫩葉輕輕搖曳。雨柔如緞,葉青如玉。只是看著,便讓人的心也跟著化了。
細雨中的紫檀披上了壹層薄紗,若隱若現。嫩嫩的綠,躲在黑魆魆的枝頭,如初入凡塵的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只見眉眼如畫,清麗無雙,在微風中的顫抖,又如不經意的嬌嗔,好似發現了我在靜靜地看著她——
聽說,站得越高,看到的風景越美,便欣然登高。沒想到,這壹望,便是難忘。
纖細的枝上,依然只是掛著不多的樹葉,可當林蔭道上數不盡的枝條層層相疊時,卻形成了壹張恰到好處,不疏不密的綠網。日本粉紅的`櫻花林,有著浪漫的夢幻,而這片綠林的清透,正編織著我對校園青春的美好記憶。
偶得的陽光穿透嬌小輕薄的葉,平日舒展的葉片,也微微向內窩,那壹刻,壹片片葉又如壹個個晶瑩剔透的小燈籠,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讓人不禁想掬起這壹捧綠,潑灑在我美麗的心田。
又過了不到壹周,當我再靠近他們的時候,驚奇地發現,綠已經有了分明的層次,有的嫩綠依舊,有的碧綠如玉,有的深綠如水。癡癡地看著他們的變化,腦海中忽地又飄來壹句詩“青葉淺深處,似勻深淺妝”,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啊!
當春漸漸離去,雨也漸漸地小了。壹顆顆散落在青嫩的葉片上的溫潤的珠玉,匯聚成水流,滴滴落在我的掌心。
雨過,天晴,偷得浮生半日閑——
望雲卷雲舒,看燕雀繞梁,聽枝上鳥鳴,眷綠葉清風。
能在校園擁有這壹春,真好!
簡評
小作者平時是個喜歡讀詩詞的孩子,偶爾會寫點小詩給老師看看,所以在創作本文時,壹邊觀景,壹邊情不自禁地吟出幾句小詩豐富她自己對景物的感悟。全文語言富有詩意,輕描淡寫間用修辭、詩句豐富了景物的情態;多角度觀察,也讓讀者如臨其境,景物魅力盡顯。最後結尾,主題升華,對校園美好的情感流露淺淺出,卻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