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使至塞上》壹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使至塞上》壹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眾所周知,王維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詩人,但遍覽新鮮出爐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王維僅有壹首邊塞詩——《使至塞上》入選。王維也憑這首詩,開創了邊塞詩的豪邁先河,尤其這首詩還彰顯了他“詩中有畫”的特點,本文以《使至塞上》為例,欣賞王維筆下絕妙的邊塞風光,感受他畫面美的詩歌特點。《使至塞上》是王維在開元二十五年出使邊塞,慰問邊關時所作。這是詩人第壹次遠離中原,深入邊塞,領略與中原迥然不同的奇異邊塞風光,對詩人來說,不僅是壹次視覺盛筵,也給他心理上極大沖擊,為此也開創了邊塞詩的豪邁雄風,盡顯盛唐風範。“單車欲_邊,屬國過居延”壹句,平鋪直敘,好像只是交代了遠去邊塞的目的地,但敘事中的粗筆勾勒,卻讓我們看到了漫漫邊塞路上,詩人駕著壹輛馬車前行,恍惚間,似已到了居延城。直白樸素的語言,勾畫出詩人在大漠中孤獨前行的情景,就如壹幅單調而又韻味十足的簡筆畫。自然是美麗的源泉,也是藝術的範本。頷聯、頸聯就借助詩人所見之景來表現詩歌的魅力,彰顯了蘇軾的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草”“歸雁”作比,說自己就像隨風飄零的蓬草壹樣飛出“漢塞”,像“歸雁”壹樣進入“胡天”。此時此刻,原來在繁華京城的王維,瞬間變得身不由己,不能駕馭自己的命運,不由生出悲涼無力之感。再加上,春天本應姹紫嫣紅,而胡天卻只見“蓬草”“北雁”,詩人的去國離鄉之感,就全部融入在這幅壹幅荒涼寥落的寫意畫裏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謂神來之筆,得到了歷代詩話大家的壹致贊賞。詩人用如椽之筆描繪了壹幅雄奇壯闊的邊塞風光圖,嘆賞之情溢於言表。細細品來,就如電影鏡頭由遠到近,最後定格,整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壹個畫面是遠景鏡頭的“大漠孤煙”,這是詩人進入邊塞的所見,浩瀚無邊的大漠上,壹柱挺拔的青煙直沖雲霄。邊疆沙漠,漫漫無邊,所以用了壹個“大”字,極顯邊塞的寥廓。長天盡頭升騰起的壹縷孤煙,增添了邊塞的生氣。壹個“孤”字,突出了大漠景物的單調,緊跟壹個“直”字,卻又展現了堅毅勁拔之美,也成了整個畫面的點睛之筆,增添壯美之感,不由令人贊嘆這幅邊塞山水的寥廓。鏡頭慢慢拉近,最終定格在“長河落日圓”。時近黃昏,詩人遙望黃河,壹輪落日垂在河面,異常渾圓。粼粼波光,映襯落日,是多麽美妙的時刻啊!僅壹個“圓”字,就準確的描繪了河上落日的奇觀。特殊視角的選取,恍如紅日出入“長”河,虛實之間,平添了吞吐日月的雄偉氣勢,整個畫面顯得雄奇瑰麗。廣袤的大漠上,黃河橫亙其間,就非用“長”字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是感傷之物,詩人卻把它寫“圓”了,便給人溫暖之感。“圓”“直”二字,用語極其簡單、平白,又潑灑出邊塞的雄渾壯麗,寫實又兼誇張性,形成了豪邁壯闊的詩境,升華成英雄本色的豪邁,鼓舞人心,無怪乎,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他自詡繪畫才能超越了寫詩。《使至塞上》這首詩,就把他的詩和畫達到了高度的統壹。作為畫家的王維,他善用線條來“形天地萬物”“貫山川之形神”。廣袤的“大漠”是壹“橫”,又破之壹“豎”——直直的“孤煙”,構成了壹幅廣闊的畫面。當然,僅有直線的構圖過於簡單,再點染圓弧的落日,畫面頓時豐富起來,簡約的線條勾勒出了雄渾開闊的景象。“征蓬”“孤雁”“長河”“落日”,又給靜態的大漠增添了動感。動靜的結合,使這幅畫充滿了力量,讓人驚訝於大漠無窮的魅力。再輔以豐富的色彩:漫漫的黃沙,蓬草的枯黃,夕陽的橘紅,炊煙的灰白,河水的銀波,色調斑斕,相得益彰。還有層次鮮明的構圖,遠處的落日,近處的炊煙;俯瞰大河,仰看炊煙;遠近高低、錯落有致,天闊地廣,意境幽遠,留給人無窮的意味,也讓人頓感豪氣滿懷,可謂是情景交融的典範之作。“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詩人到達蕭關,恰逢騎兵,壹問才知,“都護”在燕然前線。交代行程,了解邊塞狀況,信息量可謂極大,字斟句酌間,我們可以想見詩人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變化。當得知距離目的地還很遠,那裏正是刻石記功的燕然山,詩人又不由壹振,頓時豪情滿懷,壹派盛唐氣象。典故的運用、情感的起伏、心靈的轉折都融於壹問壹答中。簡約的文字,平淡的敘事,讀來卻畫面感十足,咀嚼再三,又深感余味不絕。整首詩,篇幅短小,卻囊括了出使的孤單艱苦,塞外美景的壯闊綺麗,訪問邊塞的情況,字裏行間還透射出詩人的孤寂和看到塞外奇景的開闊豪邁。讀來充滿詩情畫意,盡顯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來源: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