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是鄉村教師。
參與的老師都是鄉村老師,教的學生都比較差,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如果班上有50個學生,只有10左右的孩子可以通過。
2.年輕有活力。
他們剛剛工作,因為是初中數學老師,大部分都是做班主任的。年輕有活力,有先進的教學技術,比如說Siwo白板,妳可以很快從網上找到妳需要的各種資源。他們可以有更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高的文本整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壹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
3.有組織的集體。
這是壹個有組織的團體,他們有同樣的野心。每個活動都有主講人和記錄員,活動非常規範。雖然過程還在摸索中,但有序進行。
1.這堂課的主題是“三角中的三邊關系”,主講人是安吉爾,記錄人是譚。秦琴的教科書版本是北師大版。討論中,老師們還找出了湖南教育版和山東教育出版社。有兩個主要目標。壹是通過探索讓學生知道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二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是穩定的。難點在於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探索和應用。
2.老師討論的重點也是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探索過程。壹位老師問是否可以用Schiavo實時上傳。節省時間,激發學生興趣。對於這壹點,我覺得還是要尊重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盡可能的讓學生去操作,在畫的過程中。妳會發現學生要先找最長的邊畫出來,再畫兩條短邊,看能不能碰到。這樣,自然就找到了判斷三條邊能否構成三角形的方法,即把較短的兩條邊相加,與最長的壹條邊相比較。如果兩邊之和可以大於第三邊,那麽就可以形成壹個三角形。先進的技術手段經過探索後可以再次展示,讓學生重新感受。
3.穩定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出現在這裏,山東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是他探索完三角形同余“SSS”的判定方法後才出現的。只要三角形的三條邊確定了,三角形就確定了,所以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色木老師提出了壹個很有意思的手指構造法。兩個拇指相對形成壹條線,另外兩個手指與之形成壹個三角形。經過努力建立起來的三角非常穩固。如果兩個拇指不在壹條直線上,那麽用另外兩個手指形成的四邊形受力就會變形。很有意思!
1.對困難的恐懼和恐慌,來自學生還是老師?
是否應該允許學生通過畫圖來感知和探究“三角形的兩條邊之和大於第三條邊”?
問這個問題,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壹個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引導,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不讓學生畫,是因為擔心畫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各種情況,學生會害怕,會恐慌。但是我們老師也要想想,這種恐慌是不是來自於我們老師自己。是因為怕學生畫不好,所以不敢放手讓學生畫嗎?我們如何幫助學生很好地探索繪畫,也就是教師如何很好地駕馭課堂,這就涉及到了繪畫的壹個細分步驟。所以找到問題,就能在課堂上找到方法和技巧,敢於引導學生去探索。
最近我的學生也在研究“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也需要學生去畫,去探索。有老師坦言,沒必要畫,浪費時間,只要讓學生記住就可以直接用了。因為在課堂上,當他讓學生畫畫時,很少有人有尺子,更不用說做到了。相比較而言,我的學生相當不錯。都可以開始畫畫,即使是成績跟不上的孩子。起初,他們中的壹些人沒有尺子。我讓沒有尺子的同學站起來,先借把尺子,再坐下。可能工具大家都有,用了也沒用。最好和他們壹起畫。所以課堂上的壹些細節,老師真的要為學生考慮周全。
2.為什麽優質的教學資源培養不出優秀的學生?
我從這群鄉村教師的交流中知道,他們雖然地處農村,但有先進的技術支持,再加上這群精力充沛、幹勁十足的優秀教師,教學資源應該是非常優質的。但是,為什麽優質的教學資源培養不出優秀的學生?
原因很復雜,主要原因應該來自家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帶大,缺乏父母的關愛。父母外出打工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回來的時候已經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機。知識改變命運。父母的努力不就是為了讓孩子不再重蹈覆轍嗎?可就這樣反復下去,命運的安排只會不停的來來回回,很難改變命運。我要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