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辛棄疾《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賞析

辛棄疾《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賞析

#詩歌欣賞#引言交響詞豪放,但不不拘壹格,陰郁、明快、勵誌、嫵媚,兼而有之。他善於運用具象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賦予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以情感和性格,並寄予壹些希望。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的詩詞句子,經常稍加改造,創造新意。辛詞有六百多首,是宋代詞人最多的。他的詩大多以國家和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下面是辛棄疾的《詠玉樂靜扣顧北亭懷古》及其賞析。歡迎閱讀。

永於樂京口顧北亭懷舊

宋代:辛棄疾

在國家的歷史之後,很難找到壹個像孫權這樣的英雄。在亭子裏跳舞,在平臺裏唱歌,風雨總是吹走浪漫的情懷。夕陽照在長滿草樹的草原上,人們說這裏曾是劉裕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率領北伐,收復失地多麽有力啊!

然而,劉王壹龍的兒子劉莉壹龍大獲成功,火速北伐,卻反而讓北魏皇帝武拓跋道南飛,退回長江北岸,遭受對手的沈重打擊。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還記得揚州戰火紛飛的戰爭場面。回頭壹看,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誰會問,廉頗老了,胃口還好嗎?

翻譯

古往今來,很難找到壹個像孫權這樣的英雄。當年的舞亭歌臺還在,但英雄們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夕陽照在壹條長滿草樹的普通巷子裏。人們說這是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過頭來看,他在領導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多麽勇敢啊!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大喜,急欲北伐,卻被北魏皇帝拓跋濤趁機出兵南下,兵臨長江北岸而歸,被對手重創。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對揚州的戰爭場面還記憶猶新。妳怎麽能回頭?當年拓跋珪宮外還有人獻祭,烏鴉在祭品上啄來啄去,人們過著社會的日子,只把他當神供奉,不知道這裏曾經是皇帝的宮殿。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吃得好不好?

押韻翻譯

如畫的山水千年不變,卻找不到東吳英雄孫權在此建都。昔日的舞亭、歌壇、顯赫人物,都被風雨化為塵埃。夕陽照耀著草木,普通的街巷。人們說劉玉的武帝曾經住在這個地方。那時候的他,身披鎧甲騎著馬,舞劍舞槍,虎口吞萬裏。

倉促用兵學武,效法韓攻匈奴,未能封山立功。而是匆匆逃往南方,壹直回頭看北方。我登上山亭,遙望江北。還記得43年前的舊景:戰火紛飛,揚州壹帶茶毒。妳怎麽能忍心回顧過去?拓跋道祠堂香火繚繞,烏鴉啄祭祀,祭祀鼓。誰能派人打聽壹下:廉頗將軍雖然老了,還能吃嗎?

給…作註解

京口:古城名,即現在的江蘇鎮江。它因仙山和長江入海口而得名。

孫仲謀:孫權,三國時的吳王,名叫仲謀,曾經建都京口。孫權(182-252)名叫鐘某。吳棟,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軍富春縣(今浙江富陽)。生於182年(廣和五年),卒於252年(太原二年)。長沙太守次子孫堅年輕時與長兄武侯、孫策壹起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英年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南朝宋武帝武帝的謚號。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出生於德裕,號基努,漢族。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蘇徐州),後遷居京口(江蘇鎮江),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創始人,史稱宋武帝。中國是壹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統帥。

三句話:劉玉兩次率軍北伐,收復洛陽和長安。

“元嘉”句:元嘉是對劉的尊稱。曹操:魯莽。到了南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大喜,急欲北伐,卻反而讓北魏的主公拓跋燾抓住機會,帶著騎兵群南下,兵臨長江北岸而歸,被對手重創。許山封狼: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開國大典第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消滅敵軍七萬余人,在許山封狼而歸。狼生活在徐山,在今天的蒙古。“元嘉北伐”壹詞,用來影射南宋的“隆興北伐”。

贏:剩下的,剩下的。

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的道路,到處都是金兵南下入侵的戰火。

《四十三年》句子:作者於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回到南方,寫此詞時正好是四十三年。

佛(bì)河貍寺:北魏太帝拓跋濤,謚號河貍。公元450年,他反擊劉崧。兩個月的時間,兵南下,五路遠征軍齊頭並進,壹路從黃河北岸打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的瓜埠山建立了宮殿,也就是後來的河貍廟。

神鴉:指在廟裏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意思是,南宋時,當地人只把河貍廟當神來崇拜,並不知道這裏曾經是皇帝的宮殿。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著名的士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罷官後,跑到了魏國。趙王想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狀況。廉頗的敵人郭凱的使者,看到廉頗和廉頗為爭奪大米和10斤肉,被人騎上了馬,以示還有用。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廉頗將軍雖老,尚好飲食,仍與大臣同坐,是第三遺。”趙王以為廉頗老了,就不必了。

創作背景

《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寫於宋寧宗凱西元年(1205),辛棄疾66歲。當時韓佗州當政,正在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前年被起用為浙東和平使者。辛棄疾的意見並沒有引起南宋當局的重視。有壹次,他來到京口顧北亭,深受感動,寫下了這首優秀的詩。

文學欣賞

這首詩的題目是《京口顧北亭懷古》。京口是三國武帝孫權建立的重鎮,曾是都城。這裏也是南朝宋武帝武帝成長的地方。面對錦繡江山,緬懷先烈,恰恰是辛棄疾這樣的人,才有題中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由此而寫。

最後壹部電影懷舊抒情。第壹句和第二句,“千古”是時代感,照顧了“鄉愁”這個話題;“江山”是壹種真實感,指的是題“京口顧北亭”。站在顧北亭上,作者看著眼前的風景,腦海裏閃過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叱咤風雲的英雄們。他首先想到的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孫權。他有壹個統壹中原的宏偉計劃。遷都建業前,於建安十四年(2009年)在京口建“都”作為新都的屏障,打敗了北方入侵者曹的軍隊。但如今,像孫權這樣的英雄已經無處可尋了。當詩人開始寫作時,他表達了他的國家依然如故,沒有英雄也沒有接班人的感情。後來的“舞亭歌臺,風流氣息總被風雨吹走”就是在上面這句話的基礎上更上壹層樓。不僅再也找不到孫權這個英雄了,就連他當年修建的“舞亭歌臺”和反映他輝煌功績的遺物也被風雨吹走,杳無蹤跡。接下來的三句,詩人想到了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歷史人物——劉裕。寫孫權,先想到他的功績,再尋找他的遺跡;寫劉裕的時候,他的遺產會讓他想起他的功績。然後最後三句,回憶劉裕的功績。劉裕立足京口,平定內亂,取代東晉政權。他兩次北伐,滅了南燕和後秦,收復了洛陽和長安,幾乎恢復了中原。作者想到劉裕的功勛,非常敬佩。最後三句表達了詩人無限敬仰的心情。英雄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像劉裕這樣的英雄,他的歷史文物,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只有《凝草樹,平凡的巷子》。

在《詞》第壹部中,用古意來表達現在的感受,但還是比較有啟示性的。在接下來的影片中,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受更加深刻和隱蔽。

“袁家曹操”三句以古事影射現實,尖銳地提出了歷史教訓。歷史上說,南朝的宋文帝和劉義隆“自執政以來就有恢復河南的野心”。他三次北伐都失敗了,尤其是元嘉二十七年(450)的最後壹次,失敗的更慘。用兵前,他聽了彭城太守王和陳的北伐計劃,十分興奮,說:“文和陳說,人有封狼於宅之意。”“屋內有狼”,就是有北伐必勝的信心。當時中國北方分裂的北魏也不是沒有缺口;南北軍事實力對比,北方不占優勢。如果我們能計劃得當,三思而後行,我們就能贏得戰鬥,收復壹些失地。這裏沒有宋立科·鄧文迪做事的急切心情,他輕裝上陣。結果不僅沒有取得預期的勝利,反而導致拓跋燾大舉入侵北魏,使國家局勢崩潰。這壹歷史事實為當時的現實提供了發人深省的歷史教訓。作者借今昔之事影射現實,尖銳地提醒南宋統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歷史教訓。

從“四十三年,猶記於望,揚州熾烈之路”開始,由懷念到今天的受傷,聯系自己和抗金現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作者回憶,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紛紛反抗外來統治,如火如荼,還參加了戰火紛飛的揚州北部抗金鬥爭。後來渡淮南回國後,想以國力恢復中原。不料南宋朝廷昏昏沈沈,無能為力,使他的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我已經成為壹個老人,我的雄心壯誌仍然難以付之東流。辛棄疾對往事的追憶令人應接不暇。

後面三句話裏的“回望”後面要跟著另壹句話,從回憶過去寫到寫眼前的真實情況。這裏值得討論的是,河貍是北魏的皇帝,距離南宋已經七八百年了。北方的人們把他當作神來崇拜。辛棄疾看到這壹幕,不忍回首當年的“烽火揚州路”。辛棄疾用“佛貍”來指代金主嚴宏良。四十三年前,完顏亮發兵南侵。他以揚州為渡江基地,還駐紮在河貍廟所在的瓜埠山上,嚴格監管金兵渡江。今昔對比,海貍自然成了壹個明亮的影子。如今的“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和“四十三年,揚州路上壹場篝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年,淪陷區人民與外國統治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硝煙彌漫。但是現在中原早已風平浪靜,占領區的人民已經安於外族的統治,所以崇拜外族君主是可悲的。不忍回首往事,卻又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實。這樣,就迫切需要告訴南宋統治者收復失地。再拖下去,民心雕零,中原不可復得。

最後作者把自己比作廉頗,非常貼切,內涵豐富。首先,他表達了他的決心。就像當年侍奉趙的廉頗壹樣,他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他用上了,就會竭盡全力,隨時沖上戰場抗金殺敵。第二是展示我的能力。我雖然老了,但還是和當年的廉頗壹樣強壯,可以擔任北伐的主帥。三是表達憂慮。廉頗曾為趙立下豐功偉績,卻被*人所害,背井離鄉。雖然他願意為他的國家服務,但他卻不能為他的國家服務。詩人把廉頗當成自己的狀況,擔心自己可能會重蹈覆轍。朝廷棄之不用而不信,所以他無法施展,野心無法實現。辛棄疾的心事不是空*到風裏去的。果然,韓脫州壹幫人聽不進他的建議,對他的猜疑不滿。北伐前夕,他以“用人不當”為名被免職。辛棄疾為光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再次落空。

這首詩雖然有很多典故,但是這些典故用得很完美,很恰當。它們在語言藝術中的作用和能量沒有直接描述和敘述。就這個詞來說,很多典故都不小,這是辛棄疾的短板,這個詞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全詩豪邁悲涼,充滿正氣和深情,放射著愛國主義的光輝。詞語典故運用自然,緊扣主題,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