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體裁:散文詩;
作者:高爾基。
原文如下:
在廣闊的海面上,風聚集了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壹樣驕傲地飛翔。
壹會兒它的翅膀拍打著海浪,壹會兒它像箭壹樣直沖烏雲。它叫著,在鳥兒勇敢的叫聲中,烏雲聽到了歡樂。
在這吶喊中——充滿了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吶喊中,烏雲聽到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繞著大海飛翔,試圖將對暴風雨的恐懼隱藏在大海的深處。
海鴨也呻吟著。它們,海鴨,在生活中享受不到戰鬥的快樂:雷鳴般的雷聲嚇壞了它們。
愚蠢的企鵝膽怯地把它們肥胖的身體藏在懸崖下...只有高傲的海燕,勇敢而自由地飛翔在泡沫的海面上!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壓向大海,而海浪卻在歌唱,沖向天空迎接雷聲。
雷聲轟鳴。波浪在憤怒的水滴中哭泣,與風抗衡。妳看,狂風緊緊地卷起層層巨浪,猛烈地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砸成了塵埃和塵土。
海燕喊著飛了起來,像黑色的閃電,像箭壹樣穿過烏雲,它的翅膀掠起了海浪的水滴。
看,它像壹個精靈壹樣飛著——壹個驕傲的黑色風暴精靈——在笑,它在嚎叫...它在嘲笑那些烏雲,它在快樂地嚎叫!
這種敏感的精神——它早就從雷霆萬鈞中認出了困倦,並且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它們遮不住!
風呼嘯而過...雷聲轟鳴...
成堆的烏雲,像藍色的火焰,在深不見底的大海裏燃燒。大海接住閃電的箭,並在自己的深淵裏將它們熄滅。這些閃電的影子就像火蜥蜴壹樣,蜿蜒在海裏,壹瞬間就消失了。
-暴風雨!暴風雨要來了!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咆哮的大海裏,在閃電的中間,驕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先知在呼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擴展數據:
海燕這首歌的背景;
《海燕》是高爾基短篇小說《春之旋律》的最後壹章,寫於1901年3月。由於19世紀歐洲爆發的工業危機,迅速蔓延到俄羅斯。在1900年至1903年的危機歲月裏,俄羅斯有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倒閉,65438+萬多名工人被解雇。
再加上沙皇統治的日益黑暗,人民受不了,反抗日益高漲,革命鬥爭蓬勃發展。俄羅斯工人運動開始從經濟罷工轉向政治罷工,轉向示威遊行,提出民主自由的政治訴求,提出“推翻沙皇專制”的政治口號,動搖了沙皇的統治基礎。?
正是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風暴的態度的鮮明對比中,勇敢、無私、樂觀、堅定、優秀的海燕形象脫穎而出。寫“風”、“雷”、“雲”、“電”,也是為了烘托海燕矯健勇敢的戰鬥姿態和樂觀無畏的革命豪情。高爾基運用意象的對比和反差,抑惡揚善,鞭撻惡醜,歌頌美善,塑造了充滿力量和美感、深刻反映時代特征的“海燕”藝術形象。
3月12日回到下諾夫哥羅德。出身社會底層,深知底層人民疾苦的高爾基,在親身感受了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後,為了熱情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根據當時的鬥爭形勢和參加示威遊行的感受,寫出了具有象征意義的短篇小說《幻想曲》和《春天的旋律》。結尾是著名的散文詩《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