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趙松庭的個人成就

趙松庭的個人成就

中國笛子的特點是高雅、典雅、華麗,北方笛子的特點是粗獷、明亮、剛勁。為了更好地表達時代精神,打破南北界限,趙松庭吸收了兩者的優點,並借鑒了西方笛子的壹些技巧,形成了剛柔並濟的“浙江笛”。他還將嗩吶特殊的循環換氣法運用到笛子演奏中,豐富了笛子的表現手段。趙松庭的長笛藝術自成體系,集長笛演奏、創作、生產、科研、寫作、教學於壹體。他對浙江和中國民間音樂及其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

他首創吹笛循環換氣法,首創並使用笛子,創造L型低音提琴笛,並親自設計制作了古代笛子演奏樂器“池”。他首創了計算笛子頻率的理論和方法,創作並改編了《範二》、《西皮花板》、《鷓鴣飛》、《忙著采茶》、《幽蘭馮春》等十多首笛子獨奏曲,廣為流傳。這些音樂作品成為中國樂壇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同時發表《竹笛、低音笛、L型笛的起源》、《中國笛子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同管雙笛》等論文,編輯出版《竹笛演奏技巧播音講座》等著作。從美學的觀點來看,趙松庭主張“音樂技巧是為內容的表達服務的,脫離內容表達的東西不能稱為技巧;竹笛本身是不斷發展的,技巧也要不斷創新;技巧,無論中外古今東西,只要是對內容表現有幫助的,就壹定要吸收。“趙松庭的笛子藝術雖然來自民間,沒有上過音樂學校,但是他的文學修養和科學知識相當深厚,所以他的教學是系統的、科學的,教材的編寫也相當簡潔嚴謹,弟子成功率很高,他的學生很多都是國內外知名的。趙松庭唯壹的遺憾是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女弟子。他說:“唐宋時期吹笛子的大多是女孩子。打算招壹批女學生,探索是否可以有女長笛手。"

在教學中,他十分註重紮實的基本功和藝術道德的培養。他用生動的比喻,講述的藝術道德和技巧讓學生們難以忘懷。有時候,他會用幽默的方法鼓勵學生提高意識,增強信心。他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和豐富的歷史知識。與人交談時,他常常能引經據典,出口成篇。他的笛子技巧,七十歲了,仍然如日中天。他還親自參加演出並出版了電影印刷品《趙松庭長笛作品選》和《長笛課程音像十講》。趙松庭也進行了兩項研究。第壹,彎管笛子可以增加笛子的長度,不影響吹奏的方便性。二是“同管雙笛”,又稱“雁笛”。玩的時候手像大雁壹樣在飛,非常瀟灑漂亮。這種笛子在歷史文獻中有記載,在壁畫中也能看到。現已由齊齊哈爾的魯和魯發明創新。

趙松庭深入余姚河姆渡考察出土的骨笛,認定笛子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從“誰的玉笛在黑暗中飛,春風填落磯”“玉笛在黃鶴樓吹,五月梅花落在江邊”等古詩中,他萌發了用玉石制作笛子重現國寶的念頭。試制成功的於迪,已在海外投入演出。

在法理方面,他認為純法和平法兩者缺壹不可,不宜固定,否則風格受損。溫度會影響發音的頻率。他主張根據不同的溫度制作不同規格的笛子,所以不能混用。他堅持認為笛子必須是科學的,只有具備高深的數理知識和操作能力才能做出標準的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