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顏色和成分
在這部電影中,紅色、黑色、白色和藍色交替使用。曾經被認為是中國最喜慶的顏色鮮紅,在這裏卻成了壹種束縛和壓迫。黑色,最深沈最安全的顏色,被蒙上了壹層黑暗的封建勢力。白色,這樣純凈透明的顏色,卻上演了壹場蕭瑟的世界,變成了死亡的舞臺,如此淒涼。藍色象征著封建社會的殘酷和黑暗。紅燈籠總是被深藍色的磚墻包圍,這也揭示了作品的主題。所謂紅色慶典的背後,本質是被落後的封建思想束縛,被壓迫的女性最終也難逃悲慘的命運。在構圖方面,由大型高架攝像機連接的屋頂形成的封閉構圖,長鏡頭和固定場景的應用,主觀鏡頭,近景和遠景的交替使用以及誇張的對比手法,都給本片蒙上了壹層令人窒息的感覺。
(B)音效和音樂
影片中使用了交響組曲,音樂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劇《西皮流水》引入處理過的“圓”。它是無字歌、樂隊、京劇打擊樂與女聲合唱五個樂章的非常規結合,音樂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超越了電影,達到了新的境界。開頭歌劇開場,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和密集的鼓點,首先把觀眾帶入了影片的節奏中。另外,作為本片的老規矩之壹,“錘腳”的聲音被導演間接當成了影片的配樂。錘打的腳步聲在陳家屋內外回蕩。壹方面是給沒有被主人點亮的宮女們聽的,壹方面是給觀眾聽的,壹邊聽著錘腳的聲音,壹邊觀察每個妻子的內心活動和想法,把觀眾帶入導演營造的意境。開頭的婚禮音樂,回蕩在整個庭院的錘腳聲,梅山幾首空靈的詠嘆調,充滿了悲傷和蒼涼,預示著不可避免的悲劇。影片終於迎來了第二個夏天,第三個老婆已經被逼死,第四個老婆已經瘋狂的唱蓮花,第五個老婆也會有這樣的命運。燈籠再掛,這壹幕再上演。影片以少女哼唱結束,伴隨著深沈的大提琴伴奏和歡快的鑼鼓聲,更加深刻地展現了人物的悲劇命運。紅燈高掛,命運已定。他們只是別人眼中的壹個場景,歌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