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麥基山洞穴

麥基山洞穴

作者:肖春

此行第壹站是天水,目的很明確,那就是麥積山石窟。

天水古稱周琴,是絲綢之路進入長安的主要通道,也是進入蜀國的重要門戶。這就是《三國演義》中馬謖失街亭和諸葛亮的空城計。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壹。另外三個石窟分別是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是2015國慶參觀的。敦煌以彩塑和壁畫為主,麥積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於世,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展覽館”。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共同申請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走廊路網”中的壹處遺址,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龍丹被帶到這裏的時候,他不希望知識停留在課本上。多看多聽可以讓知識儲備更加直觀,不枯燥。

麥積山是小隴山中的壹座孤峰,不高,只有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堆而得名。看麥積山石窟需要勇氣,因為石窟依山而建,旁邊是壹條壹米多寬的樓梯棧道。樓梯之間是空的,可以往下看,對於恐高的人來說確實需要壹些勇氣。來的時候看看。妳雖然恐高,但還是有勇氣爬棧道。

這些石窟是由秦朝末年的第二位皇帝姚興在秦朝末年修建的。姚興、阿強更重視佛教和儒學。他在位期間大量修建寺廟,麥積山石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修建的。後來,它興盛於北魏、明元帝和太祖。唐開元22年地震,將洞分為東西兩崖。東崖54洞,西崖140洞。東崖的洞窟最為精美,如涅槃洞、千佛廊、散花樓七佛亭等。萬佛堂、天堂洞、121號洞、123號洞、127號洞、165號洞等最有價值的洞穴都聚集在西崖上。

這是東崖上的大佛,是壹尊石胎泥塑的巨崖大佛,隋代造的。在1982大佛的重建過程中,壹個工匠偶然在大佛的白發中發現了壹個白釉瓷碗。碗底銘文:南宋紹興甘谷縣工匠高修復大佛,於是高成為最有名的工匠。此外,人們還在大佛頭部發現了“廣金·明靜”,稱為“裝藏”,意為賦予佛像思想和靈魂。

位於大佛上部的七佛閣是麥基最大最高的石窟,也有壹個故事。北慶時,巡撫李為亡父建七佛亭,並為庾信題詞,曰:“壁累經書,龕重佛影。”雕月殿和鏡花殿。過石墻鑿山梁。“這些銘文還生動地描述了麥積山石窟的外部特征。康熙年間,大書法家王瞭望來到麥積山,題寫“是或否”,表達了他心安理得的精神境界。後人把這四個字做成匾額,掛在七佛閣。

看央視的紀錄片《麥積山石窟》,人們站在三花樓的棧道上,把花瓣撒向天空。花瓣不會落下,而是在落下之前飄到空中。我沒有嘗試,因為我手裏沒有花瓣。

經過壹個小山洞,妳會找到西邊的懸崖。西崖四周景色秀麗,山巒疊嶂,四周石窟郁郁蔥蔥,遠物交織,構成壹幅美麗的畫卷。

杜甫曾在《山寺》中這樣描述麥積山石窟:“野寺殘僧少,山園窄路高。麝香睡西竹,鸚鵡啄金桃。湍急的水流穿過人,懸崖上住著監獄。山頂已晚,百裏見秋。”

西崖98窟,西三聖石胎泥塑,北魏時發掘,後人重修。主佛阿彌陀佛高13米,左邊觀音菩薩高9米,右邊菩薩已毀。我們可以看到佛像腳下的祥雲。

大概是出於保護佛像的考慮,很多石窟都用細密的鐵絲網封住,人們只能通過細密的網孔往裏看。這是我們把手機攝像頭對準網孔拍下的。石窟裏的佛像幾乎都是跪拜,面容和藹可親。他們雖然是天上的神,卻像世俗的人。這是佛像的世俗化風格,也是麥積山石窟的特色之壹。

麥積山石窟建在懸崖上。古代沒有腳手架,沒有大型機械。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爬上這座山,用斧子和鑿子壹點壹點雕刻出來的。人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

小貼士:

麥積山石窟景區有停車場。停車後可以步行去,也可以坐景區的班車。如果需要提前買票,景區裏有休息的地方,有茶水,有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