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提煉詩歌中的詞語

提煉詩歌中的詞語

詩歌鑒賞中的精煉話語

第壹,進口

綠色的詞“春風和綠色的江南岸”壹直為人們所稱道。據說王安石開始用“至”,後來用“至”,再後來用“至”,再後來用“過”,最後用“至青”。壹句話經歷了很多考驗和磨難才最終確定。怎麽才能欣賞呢?

二、高考例題

煉詞在高考題中反復出現,比如2006年的粵卷,2007年的粵卷。

1,2006年高考廣東卷:

嶽秀峰《與蒼耳哲人看黃昏》兩首詩(上)譚敬釗

山川,遠帆片片歸魯①。

老鶴南飛,帶著鈴鐺去了海樓。

註:①小船。②海上建築,即海狹寺。

(1)詩中有哪些意象體現了題目中的“遲來的希望”?請分別從“遲到”和“希望”回答。(3分)

(2)簡要分析詩中“帶”字的美。(3分)

2、2007年高考廣東卷。

Xi林挺京西

清秋有思,亭子猶黃昏。月初高樹白,清風半醒。

獨自走在落葉中,圍坐在壹起數螢火蟲。漁歌從哪裏開始?壹盞孤燈隔著壹個遙遠的亭子。

(1)詩人用了哪些時變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2分)

(2)請根據全詩評論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三、試題形式

1.壹句話有什麽好?說明原因。

變式題:A,壹個詞的美,B,壹個詞的藝術效果,C,壹個詞是否用得好,D,壹個詞是關鍵,E是眼睛,F是最生動的詞。

2.能不能改成某個詞?

四、相關方法

1,主詞

a動詞,b形容詞,c數詞,d虛詞

2.如何具體分析?

a、詞類活用B、動與靜C、通感D、修辭E、有形與無形F、虛與實等。

動詞 (verb的縮寫)回答模式

1.解釋這個單詞在句子中的意思。

2.使用了哪些技巧(不是每個句子都必須有壹些技巧)

3.展開聯想,把這個詞放在原句中描述場景。

4.指出達到了什麽表現效果(烘托了什麽意境或者表達了什麽情感)。

練習

1,穿越季翔寺(題型尋找詩意的眼睛)

王偉

不知香積寺路,行山雲裏。

穿過沒有人類足跡的古老森林,但現在在高處我聽到鐘聲。

小溪在蜿蜒的巖石上歌唱,陽光被蒼松調和。

黃昏時分,在壹個幹涸的池塘邊,思想可以征服激情之龍。

古人評論詩歌時常用“詩眼”壹詞。所謂“詩眼”,往往是指壹首詩中最精煉、最傳神的壹個字。妳覺得這首詩的後兩句,哪個詞是詩眼?為什麽?請簡要分析全詩。

2.南浦別(二級動詞)

白居易

南浦悲涼,西風裊裊秋。

第壹眼,心就碎了,不敢回頭。

以前的人以為“侃”字看似平常,其實很傳神,真的能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3、西溪上的滁州(疑問式四賞虛詞)

韋應物

獨自壹人,小草長在溪邊,樹上有黃鸝鳴唱。

春潮帶來雨來的晚來的急,野外無人渡舟。

有人評論這首詩,說“子”和“恒”用得妙極了,妙趣橫生。試分析壹下這個詞的美。

4.南京酒店分手(三賞形容詞)

李珀

壹陣風吹來柳絮,鋪子更香了,壹個吳姑娘倒酒,勸我也喝。

我的城市的同誌們是來送我的,當他們每個人都喝幹他的杯子時,我在離別時對他說。

哦,去問問這條向東流的河,它是否能比朋友的愛走得更遠!。

有人說壹個“翔”字極好。妳能告訴我“家”在哪裏嗎?

5.小溪上下雨(二類動詞)

崔道融

坐著看黑雲大雨猛噴山前唯壹的眼。

突然,頭頂上烏雲密布,風雨欲來,卻是山前壹夜。

淺析詩歌中的“題”字之美。

高考例題參考答案

例:1,(1)夜:望鐘:江、青山、、老何。

(2)《戴》采用擬人手法,賦予“老何”以動作,不是說鐘聲在遠處播,而是老何把鐘聲帶到海樓,使畫面富有動感。

例2,(1)白色落葉螢火蟲在清秋的黃昏和月初孤獨地站著。

(2)詩人在清秋的黃昏漫步在西亭。月中高樹上,酒已半醒,他身邊冷冷清清。“穿”字生動地傳達了詩人的孤獨和漂泊的心情。詩人坐在森林裏百無聊賴地數著螢火蟲,“數”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詩人郁悶、無聊的心情。

練習題參考答案:

1和“詩眼”分別是“吞”和“冷”。山裏流動的泉水被巖石堵住了,聽起來像嗚咽聲。陽光照射在松樹上的顏色似乎因為黑暗的森林而變得寒冷。“燕子”和“冷”這兩個字,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山口的寧靜和寂寥景象。

2.同意。“看”是指在詩中回頭看(第壹步)。我把人丟下,頻頻回頭。每次回頭看,都是肝腸寸斷。這個詞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淚流滿面,想看卻不敢看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第二步)。僅僅壹個“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了離別的傷感(第三步)。

3.“自”字是自由的,“橫”字是船的顯示狀態。使用“自我”和“水平”這兩個詞(第壹步),使圖像或畫面非常動態,並透露出壹種無憂無慮的興趣(第三步)。

註意:缺少第二步結合詩歌分析。

4.“香”字不僅包含了的清香,還包含了店外飄來的其他花香,店內燦爛的花束,還有吳姬的幽香。所有這些都融合成醉人的芬芳。這怎麽能不讓李白懷念呢?

5.“題”字將烏雲擬人化,形象地反映了雨從雲中來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