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王石的詩學思想

王石的詩學思想

王石的詩歌崇尚神韻說。

“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世貞在京城講學,參加康熙皇帝南巡。回國後,他寫了《易洸周爽談》、《楊宇詩話》等書。他反對明末“商即律動”論,主張學習宋元作品和陸遊、辛棄疾的詞,以追求壹種小說境界。

認為文章天然貴,不能刻意雕琢;他也反對重視婚姻而忽視創作,主張詩歌要抒發真情實感,要有“有不平則鳴”的精神。他還指出:“文賦會從頭開始,如果不這樣,就沒用了。”他的想法與當時流行的所謂“神韻說”格格不入。

王世貞(1634—1711年),阮庭、漁洋山、新城(今山東桓臺)人。22歲,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在任期間,忠於職守,廉潔奉公,成績顯著,政治聲音較好。他的詩享譽世界,文壇人士推崇為壹代詩人。他引領文壇數十年,與浙江朱彜尊齊名,有時被稱為“南朱北王”。

他吸收了唐《二十四詩品》和南宋嚴羽《滄浪詩品》的理論,加以豐富和發展,創立了神韻說。他的詩大多空靈含蓄,早期也有氣勢磅礴、風格渾厚、關註時局、同情百姓的作品。他的散文也很優秀,有序跋、傳記、題詞、書信、遊記、雜文、小說等。,都是獨壹無二的。

主要著作有《楊宇詩集》、《楊宇文學概論》、《赤北漫談》、《蠶尾集》、《湘祖劄記》、《居》、《楊宇詩話》、《感懷集》等。當時的著名學者錢稱贊他說:“流傳於世的詩,都是有文采的,都是有內涵的,都是有內涵的。壹部適時的作品。僅在淩渡測量;此仁之命,在義山揮之不去。”“我在海裏生活了50年,人們像泰山北鬥壹樣尊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