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盛唐時期,中華文明璀璨,明月清朗,在美麗的風景下誕生了無數浪漫主義詩人。山野裏,麥浪連綿不絕,連那些農民都有寫詩的欲望。
王甲,晚唐詩人中的小V,當年是個秀才,後又在禮部做官,後棄官歸鄉。
遠離官場的勾心鬥角,詩人王在鵝湖山下過著羨煞旁人的生活。雖然沒有北京的繁華都市,但王甲在遠離江湖喧囂的鄉村中快樂、安詳、平和的生活,帶回了官場中越來越生疏的詩意,壹曲《社交日》就是他的代表作:
鵝和湖,莊稼長勢良好,家家戶戶豬滿圈,雞成群。
天色已晚,桑樹的影子越來越長,春天的盛宴漸漸散去,醉漢在家人的攙扶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鵝湖山的地名突出了地方特色,成群的鵝鴨、魚蝦遍布湖面,壹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展現在人們面前。文章中的“半掩之門”描繪了農村住戶晚上不關門的簡樸環境,“家家扶他人醉”體現了農村生活的樂趣。
可惜的是,全唐詩只有六首,而王甲當年致力於山水田園的作品,早已淹沒在的溪水中,消失在林中的鳥語中。
02
當我們把目光從唐朝轉到宋朝的時候,壹首秦觀的歌《村外山核桃樹》出現在我們眼前:
樹木環繞著村莊,水充滿了池塘。在東風中飄零,意氣風發。小花園充滿了春天。有桃花紅,梅花白,菜花黃。
離圍墻很遠的地方,有壹個昏暗的大廳。緊挨著青青和劉水橋。偶爾趁機踏平東港。迎兒在唱歌,燕兒在跳舞,蝴蝶在忙碌。
秦觀的名字叫邵佑,在世界上被稱為淮海先生。蘇軾曾送給他壹個綽號“山墨魏雲君”。我覺得這是蘇師兄對同誌最有意思的評價。
這個綽號來自秦觀的名作《漫山方婷·魏雲》。文章中的“山遮魏雲,天連衰”,“夕陽外,西寒鴉萬點,水繞孤寨”,“曼勝青樓,幸存虛名”實在寂寞。然而,我更喜歡上面這首歌“向星子,村莊周圍的樹木”,它展示了春天美麗的鄉村和萬物競爭。
這個詞寫於作者創作的早年,當時作者住在家裏,還沒有做官。上半部分展示了百花園的靜態景色,下半部分用流水和綠旗描繪了農村的故鄉和迷人的春色。
看了這個詞,讓人向往。後來秦觀出山拜見蘇軾。在蘇軾的鼓勵下,他兩次參加高考,但都因才華而落榜。後來得到安慰,三戰之後步入仕途。
我不知道經歷了仕途沈浮的秦少遊,有沒有懷念過他當時寫下的“樹圍村,水填塘”的平凡生活。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壹顆耀眼的明星。記得王士禛曾在《高郵的雨》壹詩中寫道“未曾見秦淮海,五百年孤獨”,這是對秦少遊同誌最好的回憶。
03
只比秦少遊早壹二十年考上進士的張順民同誌,也因為壹部《村居圖》而展現了農村生活的樂趣:
流水繞水田,籬笆滿綠竹;榆樹種子已經全部掉光了,芙蓉花也變得稀疏了。
夕陽西下,牛背上沒有牛仔騎,只有壹對烏鴉,在村道上遊蕩。
張順民不僅是作家,還是畫家。所以這首詩營造出強烈的畫面感,尤其是最後兩句“夕陽下無人臥牛背,帶西寒鴉成雙歸來”,更是增添了不少想象空間。
《詩經》中有“黃昏已過,牛羊下來”的說法,但在作者筆下,易驚善飛的西部寒鴉,卻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悠閑自在,站在牛背上,壹聲啼叫的寂靜與牛的動靜相得益彰,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張順民)在惠宗上任七天就被提升為右諫大夫,字達六十章。”可見作者是個猛男,善於出謀劃策,敢為人先。我不知道這首詩是什麽時候寫的,也不知道作者當時處於什麽樣的命運。
我想,如果再給詩人壹次選擇的機會,也許這種山村“妻兒炕上”的生活,會比住在寺廟裏,徘徊在阿波羅神秘的雲霧之間,多壹點吸引力。
04
記得小時候學過課文裏的壹句詩:
茅屋的茅草屋頂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綠草。醉的吳地方醉了,聲音溫柔動聽,白發老人是誰家的?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除草,二兒子忙著編雞籠。最喜歡的是小兒子,他躺在草叢中的草叢裏,剝著剛摘下來的荷花。
這首《清平樂村居》是南宋大V詩人辛棄疾寫的。和蘇軾壹起被稱為“蘇信”,和李清照壹起被稱為“濟南二安”。
讀到這個詞,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在鄉下過暑假的時光,和壹群朋友騎著牛鵝,在水裏釣魚。
辛棄疾通過這個詞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他家的不同面貌和模式,以及他們美好的農家生活。我想這也是詩人把自己命運多舛、難以得到回報的悲憤,化為生活在鄉村、陪伴家人的無奈。
每天站在院子裏,看日出日落,過著正常生活的辛棄疾總有壹種還原祖國山河的願望。我想,很多有抱負的詩人,即使帶著妻兒過著平凡的生活,也害怕自己征戰沙場、光復山河的夢想在心中閃現。
表達對山川親情的詩歌幾乎占據了詩歌殿堂的半壁江山,“達則濟世,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也深入到了每壹個詩人的心中。
那時候,羽扇的黑絲圍巾和方遒已經在風中飄舞,只有魚雨寫的華麗詞藻在千年後依然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