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態度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態度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1首先通讀作品,初步了解;2、仔細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風格;3.看壹下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比如詩人漂泊不定的時候,或者家國敗亡的時候,或者正中下懷後欣喜若狂的時候;4.再總結壹下妳的理解。我相信妳已經整理了壹些評估模板。作者用XX手法來描述XXX的內容,用寫XXXX來表達XXX。設定妳的理解,壹個評價就出來了。最後,附上劉老師對的高度評價。第壹,註意題目。壹首詩的標題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它像壹條紅線,把散落在詩中的珍珠串聯起來,像壹扇窗戶,向我們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比如歐陽修的《夜宿嶽陽》,傳達了詩人在晚上十分鐘停靠嶽陽城的信息,說明詩人離家漂泊,所以他的思想感情可能是思鄉之情,也可能是旅行之憂,也可能是漂泊之感。如果這首詩是描寫對象的話,比如詠梅,根據這個題目,作者表面上是想歌頌詠梅的花,但實際上作者是想通過這個對象來表達自己的誌向,或表達自己的崇高精神,或表現自己不屈不撓的忠誠。第二,關註作者。壹般來說,詩歌的抒情主人公分為兩類:壹類是詩人以詩中的人自居,為他們吶喊,為他們傾訴;壹個是詩人本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是詩人本人的形象。總體來說,後壹類居多。無論是詩人的背書,還是詩人本人,對詩人生平的了解,對於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到李白,我就想到他對月亮的鄉愁;說起杜甫,我想到的是他憂國憂民的情懷。說起陸遊,我想到的是他的愛國情懷。接下來,註意評論。做題的時候,有時候詩的內容看不懂。最聰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詩的註釋,因為有時註釋已經告訴妳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今年高考題目《秋夜》筆記③散俗:即大散俗。這個音符壹出現,同學們應該馬上想到陸遊的另壹首詩:“夜船下雪,鐵馬過秋風”,曾經在《中國古代詩文鑒賞》壹書中學過。這是詩人對兩次抗金勝利的回憶,盡管他的兩鬢已白。再者,註意詩詞和文字的關鍵詞或眼神。什麽是詩意的眼睛?壹首詩的眼睛,是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觀點、態度的最鮮明、最生動的字或詞。比如“妳能有多少煩惱”的“煩惱”二字;“紅杏枝頭春鬧”的“鬧”字;“但是親戚朋友都沒有給我消息,我老了,病了,獨自和我的船在壹起”和“孤獨”...這些話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福建卷2013《送何墩山人歸家》對聯中,“遠谷杜鵑響,前山舒克歸”句中的桂子二字,描寫了詩人輕松愉快的歸家心情。然後,註意形象。詩歌以表達情感為目的,意象是詩歌表達情感的基本單位,是詩歌情感賴以存在的地方。詩歌的根是情感,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抓住了意象的切入點,就能和幾百年前的詩人產生情感共鳴。因為詩人壹般都是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詩人作為主體,往往會與作為客體的意象融為壹體。有時候壹首詩裏有好幾個意象,而且都是相互關聯的。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我們講究的是“壹切景物詞都是感情詞”的模式,所以我們在欣賞景物或事物時,往往需要欣賞詩人的形象。而這兩者往往是壹致的。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充滿了詩人的情感。柳的形象充滿了離別的情懷;菊花的形象是高貴品質、淡泊名利的代名詞;滿地的黃花是悲傷和舊貌的象征...2007年廣東京溪寫的《西亭》第壹個問題是:詩人用了哪些時間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詩人通過清秋、夕陽、月初的白色、落葉、螢火蟲和孤燈,表達了他的荒涼和孤獨,以及他因國家的毀滅而產生的漂泊感和無助感。而且,要註意詩中的典故。古代詩人為了委婉表達,往往喜歡用典故,借用別人的酒杯,往自己胸中灌壹塊;為了更加自信,我們還會借用典故,今昔對比;為了使表達簡潔,我們會少用像典故這樣的詞語來傳達更多的信息。壹般來說,典故有兩層意思:(1)用舊的歷史事件,借古喻今;(2)引用或運用前人的詩詞,既使人了解其思想,又豐富了詩詞的意蘊,提高了詩詞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說就是“脫胎換骨”。正因為如此,它成了古詩詞中的常用表達。比如杜甫《法潭州》中的頸聯“賈府才無才,楚拱墅絕倫”,詩人用典故來抒發情懷,賈誼因才貶長沙,褚遂良因諫阻武則天為皇後而貶潭州,表達了忠義多疑、因才被謗、因才不合的情懷。再如陳亮《念奴嬌·鄧多婁婧》中的兩句話:“只不過是長驅直入,不必回頭,認準壹個中流砥柱的誓言。子破賊,不如問之,強之!”詩人以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的祖逖中李卓、謝玄規勸南宋當局,希望他們堅定信念,乘勢而上,驅車千裏,橫掃清河、洛河,攻占故土,表達了作者必勝的樂觀信念。最後,整體觀感。讀壹首詩,無論妳掌握了多少細節,如果妳不理解詩的含義,那麽妳也不理解這首詩。所以,最後還是要回歸詩歌,整體感受詩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