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風俗習慣
文化信仰
漢族人在傳統上信奉儒釋道,在儒家文化的社會基礎上對道教和佛教多有尊崇!然而不幸的是,近代以來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人們的功利思想逐漸占據主流形式,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宗教逐漸衰落,民眾對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有很多信仰。漢族,在東南亞被稱為華人,也被稱為中國人或唐人,是中國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654.38+0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654.38+09%,分布在世界各地。漢族除了兩岸四地,在東南亞和北美也有分布。
漢族形成史
大約從公元前5000年開始,漢族主體的華夏族起源於黃河流域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新石器時代,先後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陜西中部有壹個姓姬的部落,部落首領是黃帝,南部有壹個姓姜的部落,部落首領是,雙方經常發生沖突。兩個部落之間終於爆發了漢泉之戰,黃帝打敗了顏地。之後兩個部落結盟,攻陷周邊部落,華夏國的前身就此產生。根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漢族的祖先在夏商周的範圍內,漢族的古代祖先壹般是從西邊的龍山和東邊的黃河中下遊出發到泰山。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是主要分布在該地區的兩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壹般認為是漢族先民的文化遺存。古代傳說也描述漢族先民經歷了漫長的原始公社制度時代。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認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見母系氏族制度);關於黃帝的傳說,標誌著母系氏族部落向父系氏族部落(見父系氏族制度)的轉變,進入了部落聯盟階段。傳說在公元前21世紀,黃帝之後相繼擔任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被認為是黃帝的後裔。中原的原始公社制度時代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黃河中下遊的土地上出現了階級社會。公元前20世紀以後,夏(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65438+6世紀)、商(約公元前65438+6世紀~公元前11世紀)和西周(約公元前165438+公元前65438)首先遊於黃河及其支流魏、汾、伊、洛之間,以及淮河支流汝、郢之間;然後發展到淮河、泗水、長江、漢水的廣大地區。西周時有氏族名稱,稱為華夏、夏或華夏,以區別於蠻夷、夷、戎、狄。但此時,華與夷的區分還不是很嚴格。春秋時期(公元前770 ~ 476年),中國人的貴賤觀念已經很強了。當時區分中國與蠻夷的標準,種族,文化都很看重,文化尤其是首要因素。由於禮儀、風俗、服飾等因素,中國人和外國人經常可以互相換位。秦、楚不僅與齊、燕、漢、趙、魏齊名,而且是中國最強大的兩個諸侯。七俠聯手,連橫,合並作戰,但族群相同,形成夏統壹之勢;於是華夏成為壹個穩定的族群,其分布區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遊,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南、吳越等地。秦始皇統壹了中國,建立了秦朝,隨後建立了統治中國四百多年的漢朝。這壹時期,中國的疆域空前擴大。此時漢族人口的分布仍集中在黃河和淮河流域。自西晉末年開始,漢族人口逐漸大規模向長江、珠江和中國東南部遷移。西晉至隋朝建立期間,漢族人口進入中亞和雲南。到了明清時期,南方漢族人口已經超過北方,滿族禁止漢族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了充實邊疆,允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統治東北期間,大量的山東漢族被引進。從明朝開始,漢族開始零星地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開始,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郎。
漢族的語言是漢語,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按照學術界常用的分類方法,可以分為北方方言(官話)、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很多不同的分類方法見《漢語方言詞條》)七種方言。近年來,許多學者認為廣西平話和山西晉語應該與其他七種方言並列。在漢族人居住的不同地區,標準漢語的規定是不同的。中國大陸、臺灣省和新加坡被視為標準普通話(在普通話地區以北京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語言,因所在地不同,其稱謂分別稱為普通話、官話和官話),香港被視為標準粵語(粵語)。漢字分別用繁體字和簡體字書寫。此外,也有學者將閩方言分為閩南話和閩北話。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區域,每個方言的內部又可以細分,從而形成漢語方言復雜的語言狀態,南北互不相通。盡管如此,由於漢字的高度統壹性,它對漢民族有很強的凝聚作用,所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漢民族,似乎壹點也不誇張。
經濟發展
漢族歷來以勤勞、節儉、創造著稱。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也從事家庭副業。這種“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在中國古代壹直占據絕對優勢。農業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質基礎。歷史上農業生產發達,尤其是灌溉和精耕細作。歷代都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壹些壹直受益至今。比如公元前3世紀中葉,由舒勤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不僅使成都平原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糧倉,還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至今仍使成都平原受益匪淺。都江堰可以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在農耕技術方面,漢族及其先民自古以來就註重農時、土壤改良、耕地輪作、施肥、水土保持、選種、培育新品種、改進農具,同時不斷吸收中國各民族的農作物新品種,甚至向國外學習農耕技術。所以不僅創造了古代的高產量,而且農作物品種之豐富,為世所罕見。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在高度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基礎上,古代的科學技術如天文學、數學、農學、醫學、冶煉學、建築學等。都在世界文明史上大放異彩。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火藥在戰鬥中的使用,指南針在航海中的使用,以及養蠶、絲織、制瓷、制茶等技術,為世界文化和科技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商業在古代也發展到壹定程度。除了以漢族為代表的農耕民族地區,中國還有廣大的遊牧民族、狩獵民族和漁獵民族。這兩個民族之間用畜牧和狩獵產品及其他土特產交換農業和手工業產品,不僅滿足了生活需要,而且促進了各族人民的生產和發展。唐宋以來形成的“茶馬互市”是漢族與兄弟民族經濟互補與交流的主要形式。商業的發展反過來又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到了明朝中後期(1368 ~ 1644),資本主義的萌芽已經發展起來,尤其是江南壹些城鎮的手工業作坊和商業。19世紀下半葉至30年代,中國的近代工業也有壹定程度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交通發達的大中城市的沿海地區和漢族聚居地區。
建築類型
由於漢族分布區域廣闊,其傳統民居因地域不同而風格各異。居住在華北平原的漢族傳統民居多為磚木結構的平房,院落多為四合院,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居住在東北的漢族傳統房屋與華北地區基本相似,區別在於墻壁和屋頂,此處房屋壹般較厚,主要是為了保暖;居住在陜北的漢族人根據黃土高原土層厚、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建房。洞穴不僅冬暖夏涼,而且不占用耕地。居住在南方的漢族傳統民居以木結構為主,講究檐重亭重,講究法的結構。由於中國南方的風俗習慣和自然條件不同,住宅建築的布局也有差異。比如丘陵地區建築依山而建,江浙水鄉講究前街後河。福建的土樓大而美,蘇州的亭臺樓閣小而美。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傳統民居的特點是坐北朝南,註重室內采光;木梁承重,磚、石、土護墻;以大殿為中心,擅長雕梁畫棟,裝飾屋頂和飛檐。
文化和藝術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特色鮮明。無論在政治、軍事、哲學、經濟、歷史、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領域,都有許多影響深遠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時期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果,即禮樂文化。周朝的禮儀非常復雜。據《周禮》記載,有五禮:吉禮、兇禮、武禮、賓禮、禮儀。西周時期非常重視音樂,有專門的官員來管理,銘文中也有音樂官。《大武》等《周代樂舞》是周武王·尚可寫的。周代的教育制度比較完善,有“禮”、“樂”、“射”、“禦”、“術”、“術”六藝,中國最早的經典有《周易》、《尚書》、《詩經》、《周立》、《景悅》(佚文)、《景悅》。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熱鬧局面,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同時反映了古希臘文明。到漢武帝時(141 ~ 87前在位),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意識形態,統治漢族古代思想文化近2000年。同時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中國其他少數民族乃至周邊國家。古代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著名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問世。西漢初年整理出182兵法,尤其是《武經七書》,自宋代以來壹直是武學必讀,集中了古代軍事著作的精華。重視歷史也是漢文化史的壹個突出特點。自司馬遷寫《史記》以來,歷代都有傳記類史書問世,清代形成了著名的二十四史。年代體以《春秋》、《左傳》、《子同治簡》為代表。其他各種史書、古史、雜史、方誌、史論等官方和民間著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古代歷史文獻最豐富的國家,其中大部分文獻是漢族學者撰寫的。在自然科學中,天文學和數學的成就壹直為世人所矚目,如張衡(78 ~ 139)、祖沖之(429 ~ 500)、易航(俗稱,683 ~ 727)、郭守敬(1231 ~ 65438)。古代農學往往包括許多古代科技成果。據不完全統計,2000多年來,已失傳流傳至今的農書有370多種,其中《畢升之書》、《齊敏姚之術》、《王鎮農書》、《農政全書》是古代農學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中,詩歌的發展占有突出的地位,如《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等,出現了許多具有較高藝術成就的作家和作品。屈原(約公元前340 ~ 278)、李白(701 ~ 762)、杜甫(712 ~ 770)、柳永(約公元前987 ~約公元前1053)、蘇軾(1037 ~ 6553)。辛棄疾(1140 ~ 1207)的名字和作品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大放異彩,而且是世界文學史上公認的著名作家。秦漢時期有著名的古文。到中晚唐時期,韓愈(768 ~ 824)、柳宗元(773 ~ 819)倡導恢復秦漢古文運動。致歐陽修(1007 ~ 1072)、蘇洵(1009 ~ 1066)、曾鞏(1019 ~ 1083)、王安石(65438)。小說創作在明清時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像《聊齋誌異》這樣的短篇小說是眾所周知的。也有許多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創作,產生了許多著名作家和名著,其中《紅樓夢》是最傑出的壹部。在繪畫、書法、工藝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方面還有許多其他著名的藝術家,他們都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成就。在這些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漢族人民善於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長處,從而發展自己的藝術,形成獨特的風格。它在壹些書籍和名著的編纂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唐宋時期,有北唐書潮、雷劇、臺於萍蘭、袁貴等。,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永樂大典》和《書集成》堪稱世界著名的古代百科全書,既展現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成就,又展現了古代漢族學者與少數民族學者合作互鑒的精神。
漢族音樂
漢族有音樂傳統,其音樂歷史悠久,創作獨特。在秦朝之前,漢族先民已經創造了樂器和音樂,發明了音樂規則。漢唐盛世,漢樂以歌舞樂見長;宋元以後,戲曲音樂占主導地位。如今世界公認的音樂規律,如五度律(漢人稱之為盈虧三分法)、純律、平均律等,都是漢人自主發明的,其成果如同汽車的匯聚,匯成了世界樂理的軸心。
飲食習慣
主題
漢族的主食是大米和小麥,輔以蔬菜、肉類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吃米飯的方式主要是米飯,還有粥、米線、年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食物。小麥和饅頭、面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壹起吃。漢族註重並擅長烹飪。不同地區的漢族通過煎、烤、炸、煮、蒸、烤、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菜壹般分為八大菜系:四川、廣東、福建、安徽、山東、湖南、浙江和江蘇。
喝茶
酒和茶是漢族的兩種主要飲料。中國是茶的轉載自/system _ file/minority/hanzu/fengsu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