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隸書給人太花枝招展的感覺,楷書給人太死板的感覺。聰明的鄭板橋把隸書和行書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板橋體”。歪歪扭扭,錯落有致,真是妙不可言!有人說這種工作“不可或缺,不可或缺”,真的很有道理,我也很贊同。不僅是書法界,我們的社會,不是缺少“鄭板橋”,就是模仿“鄭板橋”的太多了!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板橋”,需要的是創新,而不是泛濫的空殼。
年輕的時候學書法,前期主要是臨摹,剛開始練的很努力;直到後來我才弄清楚。原來學習別人的字體和風格是很難的,尤其是要把那個字體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筆法融為壹體。然而真正的境界在於練出自己的風格,這就更難了。學了很多年,還是沒成氣候。因此,我欽佩像鄭板橋這樣的先驅。但書法界很多自稱“書法家”的人其實和我壹樣尷尬,只是他們的“溫度”比我深。事實上,他們也缺乏自己的“個性”。他們的“描寫”雖然可以形似,但精神並不相似,也驗證了“非此即彼”的道理,不僅書法需要“板橋體”,我們的社會也需要它的註入。
在我們的作文領域,“抄襲”這個詞經常出現。現在書籍泛濫,每個人都是“作家”,每個人都能有壹兩部“作品”。但是,還有大部分的寶藏,真的很尷尬。他們臨摹名家的珍品,收藏了壹本書,卻弄得像什麽都沒有。所以,真正有價值的,有意境的,妳是復制不出來的。不如自己開品牌,自力更生!
再說說最近紅了壹段時間的小沈陽。每個人都被他滑稽的才華所吸引。小沈陽真的是獨壹無二,獨壹無二,但是小沈陽可以有壹個,不可以有兩個。壹是時尚,二是不時尚,這不僅大大降低了它的原創性,也大大降低了整個社會的審美情趣,吃力不討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的社會需要“板橋風格”,需要註入新的活力和更豐富的元素,就像字體壹樣。
“板橋式”不僅有助於社會的發展,也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既不能太招搖,也不能太死板。只有把隸書和行書結合起來,才能做到中庸中立。根據自己的條件,要有創意,塑造獨特的個性。
展望未來,我希望我們的社會會有更多不同的“板橋”,我們都是獨壹無二的,不可復制的。輕松舞出自己的舞臺!
【點評】考生對材料的理解與倡導創新、發展個性的主題緊密相關,說明其具有閱讀和提煉的能力。開頭對楷書和隸書特點的評價,自然引出作文素材,可見其處理素材的能力。正文從“板橋體”的“壹不可二”理論入手,描述了年紀輕輕學書法“描摹”的感受,書寫界的“抄襲”,小沈陽的搞笑新風尚。這個論點,由淺入深,說明他有認識事物的思想素質。
雖然語言表達需要錘煉,但作為考場作文還是難能可貴的。
2.和諧統壹
我去黃山旅遊,總會遐想那座奇峰的孤松。當我親眼看到它時,我不禁感到激動,並且洋洋灑灑地喊道——那棵孤獨的松樹就像壹個老人的背影。那個險峰也是崎嶇陡峭,有傾斜的趨勢。兩個人本身並不美好,卻和諧地構造了壹幅優雅而崇高的畫面!
有些個體可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壹些缺點,但從來沒有勾心鬥角,也從來沒有針鋒相對。在這樣的統壹中,如果從整體來看,其實是壹種別樣的和諧。走下黃山,我不禁想到。
是的,如果妳要找的是個體的創始人,那麽最後的結果可能只是壹潭死水,空洞而無趣。妳沒看到明清時期流行的八股文嗎?八股文根本不註重整合,不註重文章的整體魅力。它只求聖人精神,只求制度規範,每個字都是方的。這是壹個局部角落的排他性,最終使文本失去了原有的重量和美感,甚至使明清停滯不前。
我想,真正的美永遠不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是尋找支點,元素的交融,單壹的顛覆,和諧的統壹。
個體的波瀾是平靜的,連邊都是斜逸的,但卻是雲壹樣後成就了整體,別有壹番風情。鄭板橋先生曾經說過:“如果妳打算先寫作,妳就要制定壹個規則。”那些有意置身於法律之外的人也正在變成機器。“這是他對自己書法的詮釋。用隸書參與行書,達到了和諧統壹和“板橋體”的藝術高度。這樣的例子很多。以前看過何立偉的《月月鹽水豆》,不僅對他文章中的文筆結合印象深刻。文言文,精致雋永;白話,又不失抒情之美。或許只取其壹,會讓文章大腹便便,或者文字肥膩貧瘠,但兩者結合,讓整篇文章展現出別樣的魅力。
非獨立文學也是如此。榮格說:“文化最終沈澱在人格中。”我想,我們的內心,可能也是依靠無數不和諧因素的融合,才會更加飽滿。“我的心充滿了老虎嗅玫瑰。”這是詩人薩松的壹首詩。老虎難免兇,玫瑰太靈活。如果兩者都參與進來,那將是壹種滿滿的浪漫的人性!就像李易安,有“爭渡,爭渡,開鷗鷺灘”的女兒情態;還有“至今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氣貫長虹。她的性格不是婉約,也不是潑辣,而是浪漫,讓人懷念千年。
道與萬物相涉,萬物的和諧統壹早已偉大於世。回過頭來,我又看了看蒼勁的孤松,又看了看陡峭的懸崖。夕陽下,它們久久交融,錯落有致。我感到放心了。
[點評]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充實,語言表達豐富。文章從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入手,引申到文學的和諧統壹,進而到人格的和諧統壹。脈絡很清晰,視野也越來越開闊。選取的素材,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因為巧妙的觸摸而令人耳目壹新。
不過,雖然考生寫的是“非獨立的文學都是這樣”,但在具體談到“人格的和諧統壹”問題時,還是停留在對文學作品的展示和分析上,缺乏對作家人格結構的針對性分析,所以文章顯得有些單薄。
3.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劑。
鄭板橋的書法以“板橋體”著稱,因為他的作品各具特色,獨樹壹幟,無可替代。試想,如果鄭板橋只用隸書或行書,即使他模仿名人的筆跡,他也不會在書法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比如現在餐飲行業競爭激烈,隨時都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據網上統計,業績好、受顧客歡迎的餐廳大多是主題餐廳。有在黑暗中吃飯的餐廳,也有專做白領女性的餐廳。考慮到白領女性的煩惱,特意提供免費的營養減肥套餐和壹次性拖鞋,擺脫穿高跟鞋的不適感。這些餐廳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保持良好的業績,是因為他們的主管經營有方,知道如何突出自己店的特色,滿足顧客的需求。
再比如16、7世紀英國著名畫家喬治·莫蘭。當他的油畫最初作為貢品被運到中國時,人們從遠處看以為還可以,但仔細壹看,除了壹片片顏料,什麽也看不見。正是因為這個特點,他的油畫逐漸被其他國家接受,他甚至以自己的收藏為榮。
其實,為什麽不是我們自己呢?
由於上海現在正著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財經類、海事類、海洋類大學今年很受歡迎。很多人都有從眾心理,即使孩子不喜歡,也是被逼著填這個學校。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可取的。當我們自己的特點和別人的特點壹樣時,就不能稱之為“特點”。相反,只要妳按照自己喜歡的專業填報學校,哪怕這個專業冷門,只要妳感興趣,妳也能學好,說不定畢業後妳就會成為公司爭奪的人才!
做人也是如此。有句諺語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妳覺得有意義,值得去做的事情,那就放手去做,努力去做,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Live high的特點不錯。
但是特色不等於個性。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慮是否侵害他人利益,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培養自己的特色,相信妳可以過得更精彩,生活也會充滿樂趣。
【點評】從“板橋式”中認識到特色與成功的關系,也算是抓住了材料的要領。從迎合到藝術,從學術方向到人生道路,話題在簡單的語氣和語言中自然而恰當地延伸。這讓我想起壹句老話:金子總會發光。其實,或許我們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黃金,但我們也可以因為自己的個性和特點而擁有非凡的價值。在當今這個崇尚多元、提倡個性的時代,本文所闡述的道理是親切可信的。
除了倒數第二段略顯多余,這篇文章整體上給人壹種壹氣呵成的感覺。在眾多華麗的高考作文中,這篇文章不減其光彩。
4.傳承與創新
“板橋體”看似單壹的鋸齒形,但整體感覺錯落有致,別具壹格。如果有人羨慕鄭板橋的成就,想通過模仿他的風格而出名,那麽他註定會走進死胡同。因為有人說這種工作“缺壹不可,不能有兩個。”說“不可或缺”,是肯定“板橋體”獨特的藝術價值和不朽的藝術地位;說“不可兼得”,揭示了藝術創作中的道理。正如賈平凹在信中對小姐姐說的,“對於壹個大師來說,妳只能學習,不能模仿。”
“板橋派”和“揚州八怪”等其他藝術風格的誕生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在抑制人才發展、摧殘人才天性的清朝,“揚州八怪”用壹種不符合世俗審美標準的藝術風格來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和高尚情操,是對自由的追求,是對權貴的蔑視和鬥爭。可以說,“板橋風格”是心靈自由的象征,這也是鄭板橋作品的魅力所在。後人如果模仿“板橋體”,只能有其形而無其神。這樣的作品,當然“不能有兩個”。然而,許多人不相信這個原則。當文學與時尚聯系在壹起的時候,似乎文學創作可以產業化,作家也可以按照同樣的模式批量生產。在書店裏,推理小說壹會兒占據暢銷書架,壹會兒流行哲學。花樣總是在翻新,但大部分都是壹樣的。那些書雖然暢銷了壹段時間,但很快就被遺忘在角落裏,落滿了灰塵,掛滿了蜘蛛網。壹個著名的人曾經說過:“所有的價值最終只是時間。時間會過濾掉所有跟風的作品,只留下壹部或幾部反映時代精神、關註人類和生命的作品。”
那麽,我們是否應該停止學習別人的作品呢?當然不是。那些隨波逐流的表面作品,正是因為對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研究不足,才不會畫虎為患,落入俗套。因此,傳承是文化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創新則為其註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不僅僅是藝術創作,在生活和生產實踐的很多方面,都要做到繼承和創新並重。改革開放後,中國與外界科技文化交流頻繁,學到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嘗到了甜頭。但現在,中國的創新實力相對較弱。日前《文匯報》稱,上海服務業管理照搬制造業管理模式,阻礙了服務業跳舞。在這裏,制造業的管理模式也是“缺壹不可,不能有二”。只有靈活創新,才能有突破。
無論從事什麽行業,都要廣泛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充分認識自身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勇於創新。繼承與創新並重是科技、文學、藝術發展的根本。
[點評]“繼承與創新”題目的總結,抓住了材料的本質。討論中的邏輯和思辨色彩也值得稱道。文章首先對“不可或缺”和“不可或缺”的內涵進行了解讀,不僅使話題清晰而集中,而且巧妙地揭示了板橋體的“獨特性”和“不可重復性”,使審稿人能夠迅速把握作者的想法和觀點,找到自己與讀者(審稿人)對話的基礎。接著,文章指出“板橋風格”的精神實質是“掙脫束縛”和“解放思想和靈魂”,這使思想顯得沈重。同時,作者將思考轉向現實社會,表現出壹種“文章與時代相結合”的可貴意識。當然,最難能可貴的是對“繼承與創新”的辯證闡述。考場上有這種思辨的討論,難能可貴。
如果文章繼續深入挖掘繼承和創新的方法,會更加深刻。
5.很有藝術感,很有眼光
詩人在字裏行間融入自己獨特的思考;畫家將自己的心情壹覽無余地灑在紙上;書法家們在聚氣縱氣的筆觸中揮灑出清新的墨跡,於是中華民族的美術史空前繁榮,每壹次發展變化都為之寫下獨特的壹筆。
在鄭板橋的書法中,隸書與行書並用,形成了壹種既不正式也不現代的板橋風格。我覺得他如果只是仿古,怎麽可能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薄薄的壹張鄭燮呢?同樣的,如果妳沒有壹雙特別的眼睛去捕捉和欣賞,妳怎麽能離開這個非常藝術的寶藏!
但遺憾的是,現在的藝術已經很少以非凡的形式出現在世界上,而是因為缺乏非凡的眼光而在蕓蕓眾生中崩塌。
當張曉剛的當代畫以4000萬的高價轉手時,鮮花掌聲,閃光燈不絕於耳;然而,當經濟寒流席卷全球,當代藝術家紛紛落馬,於是批評家們的嘲諷和嘲諷便無處不在。看到這裏,我不禁好奇,判斷和欣賞藝術的尺度是什麽?對於這樣新興的當代藝術,我們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態度?
我們可以看到,當這樣壹種非常藝術的形式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時,人們稱之為創新,當它的市場壹落千丈時,人們稱之為幼稚。我覺得評判藝術價值的基準不應該是市場,尤其是這樣壹種畸形的藝術,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在臨摹了名家的作品後,大膽地將自己對宇宙和人生的理解以及對藝術的感悟融入其中,創造了壹種新的藝術形式,其勇氣可見壹斑。不管這樣的藝術是幼稚的還是創新的,是媚俗的還是深刻的,有壹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至少他們經歷過,吃過苦,開心過,傷心過,這些都不是壹句價值或者不值就能掩蓋的。
這種非凡的藝術需要非凡的眼光。所謂獨到的眼光,就是不要用老古董的眼光去看藝術市場。但是,有些人用傳統的藝術思維去思考當代藝術,看不到當代藝術的所有發展和創新,或者壹味地追求商業利益,以至於壹些優秀的新藝術形式被埋沒在世界上。
目前,人們應該做的是,不要再用功利的眼光看待非凡的藝術,非凡的藝術應該以更加成熟嚴謹的狀態走出來,創造出真正的現代主義流派,不要再讓其他非藝術的因素影響我們的思想。藝術是獨特的,同時也是* * *。
生活需要創新,科學需要探索,中國的藝術也需要新鮮血液。當代書法家在掌握八字法後迫切需要的,是對藝術、對生活、對世界、對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同時要有不媚俗的勇氣。
【點評】考生的作文有三個巧妙之處:壹是巧妙策劃題目,緊扣材料主旨——有獨特的感覺;第二,開篇巧妙。通過對三種藝術的獨特風格的描述,我們可以得到獨特藝術的價值判斷——讀來其樂融融的感覺;第三,這是壹個巧妙的分析。在分析了“非凡的藝術需要非凡的眼光”的關系後,得出“生活需要創新,科學需要探索,中國的藝術也需要新鮮的血液。當代書法家在掌握八字法後迫切需要的是對藝術、人生、世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同時要有不媚俗的勇氣——頓悟的意義。
如果考生能跳出書法藝術的思維範疇,會給分析增加更多的深度。
6.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
在博物館的書法展上,我被那些引人入勝的展品所震撼,壹時間不知所措。突然,壹件作品映入眼簾。它的壹個字看起來歪歪扭扭的,但總的來說它有壹種不同的味道,它在形式和精神上都很美。我有點驚呆了。
“那是鄭燮的話。”低沈的聲音。我轉過頭,是壹個微笑的爺爺。
我不禁感嘆:“這個詞太美了。雖然看起來不像劉體歐風的正統,但並不妨礙其獨特的融合之美。果然不愧是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的傑作。”
老人笑道:“這就是中國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單從壹副小小的書法就能看出來。每壹個字都是歪歪扭扭的,看起來並不漂亮,但當它融合在壹起時,卻有壹種強大的包羅萬象的能量。”
“這是壹種具體意義上的大同,即容納所有不同的和諧,”我說。“這種和諧並不強求萬物的同壹性,而是美在名,美在實。”
老人點點頭,指著面前的作品:“妳看,板橋的字是用隸書寫的,不是隸書,中國智慧也是。”它從來沒有壹個特定的範式,也沒有統壹的需求。古人讓他們的智慧走在我們前面,讓我們壹窺究竟,吸收和共存各種文化和元素,最終達到壹種和諧的狀態。看看妳面前的每壹部傳世佳作。每壹幅畫都有自己特別的魅力,即使不像板橋,也不古不今,脫胎於最原始的精神。"他突然停下來笑了。"大概這種能量是從倉頡的人物塑造中給的吧。"
我沈思了壹下,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不和。壹個人也應該如此。只有獲得和諧的力量,才能把個性很強的文字變成壹個。和而不同,就是有不同,不,壹定是不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任性,不局限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裏,看不到壹切,也沒有容忍度去感受這壹切。”
“所以有人說鄭燮的書法缺壹不可,不可兼得。”老人回答:“只有他壹個,這就是區別。”看看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金農,八大山人,張旭。他們野性而收斂,充滿活力而女性化。他們看似個性如此鮮明,實則都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足跡。中國文化以其獨特的姿態擁抱這些獨特的存在。"
“和諧不壹樣。我從未如此認真地思考過這樣壹幅字畫中所隱藏的智慧。”我感慨地說。
老人拍拍我的肩膀:“中國智慧從來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早已滲透到每壹件具體的事物中。”好好看看。"
我沈浸在黑與白的交替中。我回過神來,轉頭又看了壹眼。老人已經不見了。
【點評】作為壹篇考場作文,這篇文章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在於其中的理性思考、文化思考以及在寫作中對對話形式的自如成功運用。“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這個題目,顯然是準確把握材料,然後凝練升華思考的結果。作者在詞上談人,談事,層層推進。從“板橋式”開始,中間是修身、做人、傳承、延伸,再以文化特色進行歸納總結,透徹地闡述了“和而不同”的真諦:接納差異,包容個性,走向大同。本文采用對話的方式,或將比喻材料與抽象事物全部或部分結合起來進行討論,較好地實現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討論要求。
當然,如果文章能稍微開闊壹點眼界,那就更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