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1101)
宋代文學家、畫家、書法家。字子瞻,字何中,號東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人。
壹生
嘉祐元年(1056),蘇軾首次出川赴京赴任,次年與弟弟同列秀才,深得考官歐陽修賞識。六年,嘉佑升中學制第三名,授大理鳳翔府判官。父親蘇洵在汴京去世後,他幫助殯儀館。熙寧二年(1069),又赴朝服役。因為和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很多分歧,所以要求調職。熙寧四年至元豐前期,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故鼎新,因法便民,成就斐然。元豐二年(1079),因以詩謗朝廷罪入獄。僥幸獲釋後,被貶黃州。元佑元年(1086),舊黨執政。蘇軾被調回任中書京都,任舍人、翰林學士和知止專利。但在廢除豁免法的問題上,與舊黨存在分歧。元佑在杭州呆了四年。六年罷免,賈誼等人誣告,蘇軾要求駐外,先後被發配潁州、揚州、定州。在此期間,他繼續進行壹些力所能及的改革。邵聖元年間,新黨奪權,貶元佑舊臣。蘇軾壹次又壹次被貶,從潁州(今廣東英德)、惠州貶到儋州(今海南丹縣)。直到傅園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才被赦免,回到北方。簡仲景國源(1101)於7月在常州去世。蘇軾在儒家體系的基礎上,影響了佛教和道教。他融合了儒釋道和第三代的哲學,幾乎所有的思想都吸引了他。他早年有儒家輔佐君主治理國家、幫助人民的政治理想,有誌於改革北宋的庸懶習氣。壹方面,佛的舊思想幫助他更容易觀察問題,在壹種超越事物的曠達態度背後,依然堅持著對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另壹方面,生死與是非平等的虛無主義有著嚴重的逃避現實的負面作用。這種人生思想和態度在他的創作中有明顯的體現。蘇軾在政治道路上坎坷不平。因為他主張改革卻不贊成王安石變法,所以他不僅與改革派矛盾,而且變得比維持現狀的保守派更好。蘇軾個性鮮明,註重操守,這使他既不滿足於元豐,也不向往元佑,更為邵生所毀。然而,這恰恰有利於他加深閱歷,開闊視野,使他在文學上大獲成功。
文學成就
蘇軾壹生致力於文學藝術創作。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重華輕實”,強調作者應有完整的人生體驗。他認為,文筆要“如行雲流水,始無定質”,“文理自然,體態豐盈”(《謝老師書》),要敢於創新,勇於原創,“法度創新,豪放外留妙理”(《吳道子畫後》)。蘇軾非常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探討。他以“求物之美如捕風捉影”,進而“知物於口與手”(《謝謝老師的書》)來解釋“辭達”,觸及了文藝創作的特殊規律。蘇軾的創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學觀。他是壹位多才多藝的大師,在詩歌、詞、散文等方面都有獨特的成就。
蘇軾現存詩歌二千七百多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軾詩歌的突出內容。但是更多的地方批評了新法的弊端。壹些關心生產的詩歌,如《二韻章傳喜雨》、《答魯墾荒》、《石炭紀》、《羊馬歌》、《遊波羅廟》等,表現了人民的疾苦,批判了時代的弊端,抒發了真摯的感情,樸實無華,開拓了許多前人很少涉及的社會題材,取材廣泛,意義深遠。蘇軾的山水詩和理詩藝術價值最高,最受歡迎。《遊金山寺》、《望海樓夜景》、《望湖樓醉書》、《湖飲楚清後的雨》等詩,描繪了長江之夜、江南艷陽雨、西湖美景。《登上長山山頂廣利亭》《百步洪水》《登上海城漳州》等詩詞生動地描繪了江北當地的風光和名勝。蘇軾不僅善於觀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點,而且用歡樂和熱愛來描寫鄉村環境的清新和質樸。寫在嶺南的田園風光詩,體現了作者與徽州人、黎族人的和諧關系。蘇軾善於從日常生活和平凡的自然景物中領悟新的思想和奇妙的構思,寫出發人深省、妙趣橫生的詩篇。比如有些文章,如《西林壁題》、《秦詩》、《泗州辛哈塔》等,都是現場抒情,物有所指,回味無窮。有些詩詞往往充滿了明朗樂觀的意趣,體現了不畏逆境、藐視艱辛的精神。此外,蘇軾還寫了許多鑒賞書法的詩,如《讀孟郊的詩》、《藏河棧》、《石醉墨堂》等。蘇軾的詩豪放靈動,充滿輕松,充滿才情和思想,觸景生情,春意盎然,在藝術上獨樹壹幟,成為壹代人的大觀。蘇軾觀察力敏銳,詩詞簡練。無論他如何描寫景物、物態、人情,都能寫得惟妙惟肖,相當抒情。蘇軾的詩想象力豐富,妙趣橫生,新奇貼切,引人入勝。蘇軾的詩有時直抒胸臆,談英發,氣勢十足。蘇軾詩歌的議論風格固然有助於表達的自由和風格的流暢,但對詩歌的意象美和韻律美也有壹定的影響。而且由於應酬,有些押韻詩接近文字遊戲。有用的作品太多或者粗糙冗長的作品太多,影響了他的創作成就。蘇軾可以自如地掌握古今體壹切,但他長於古體和七言。他的七幅古畫氣勢磅礴,變幻莫測,最能體現天馬行空的才華,妙筆馳騁,奇幻靈動。五大古書樸實無華,字正腔圓,自然精彩。蘇軾的七律也很出色,自然神韻,文風清麗圓潤,與白居易、劉禹錫的詩風略有相似,但更令人驚喜。蘇軾在五言詩法上並沒有下太大的功夫,五律五句從來不多,而七律文筆優美生動,名篇廣為傳誦。
北宋時期,蘇軾突破了詞必須香艷柔和的藩籬,創作了壹批新的詞章,為詞風的迅速發展開辟了道路。從現存的三四五十首東坡詞來看,蘇軾在詞風上的創新是多方面的。蘇軾將詞的功能擴展到反映社會生活。他不僅寫愛情、離別、遊情等傳統題材,而且用詞抒發報國之誌、田園生活、流亡生活等,拓展了詞的境界。他用健康的筆觸塑造英雄人物,以表達自己為國家做貢獻的遠大誌向,如(蔣·)的《老人聊少年》等。蘇軾在詞中更多地致力於表現自己的個性。(滿江紅)《江漢來到西方》是對過去的懷念,用米恒的經歷來掩飾怨恨的感情;(設定風暴)《不要聽林中打葉聲》體現了不怕風風雨雨,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寫在徐州(浣溪沙)的五首詩,用清新優美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農村生產生活的小場景,描寫了黃桐、白左、蔡桑姑、繅絲娘、賣瓜人等各種農村人物。可以說,蘇軾可以用文字來表達詩歌所能寫出的壹切生活內容。蘇詞在筆法和體系上都有所創新。他以豪邁的氣勢和渾厚的筆力寫詩,風格多為蒼勁、失意、激情。如(巴生甘州)“風流自萬裏來”,筆法如突雪山。
從蘇軾開始,元佑詩人開始用詩體寫詩。蘇軾將陶淵明的《還鄉詩》改寫為《吹口哨》,韓愈的《聽彈琴詩》改寫為《水調歌頭》,在詞風上也有所創新。以往詞人很少在調題之外設置話題。蘇軾的許多詞作品,不僅以題名開頭,而且用小序,達數百字,文采斐然,頗具魅力。蘇軾以詩為詞,拓展了詞風的表現力。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比如“什麽時候會有明月?”(念奴嬌)“從高處俯瞰遠方?”(男子方婷)“回去,來Xi?”諸如此類,這類篇章是對屈原和李白的精神繼承,開啟了辛棄疾曠達奇譎的部分作品。在語言和氣質上,也體現了蘇軾的創新精神。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之詞,兼采史傳與口語,以清朗豪邁著稱,改變了以往詩人用金選錯詞的風尚。他很重視旋律,但並不拘泥。蘇軾的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除了《壹去不復返之河》等氣勢磅礴的詞語,其他作品,或清麗瑰麗,或清新秀麗,或嫵媚纏綿,都各有韻味。比如(江)悼念亡妻,並對其深情眷戀;(水龍隱)唱華陽,纏綿悱惻;(蝶華蓮)美女的笑聲攪動著墻上俗人的春愁,風情萬種,嫵媚動人。
蘇軾在散文上下功夫。他以紮實的功力和奔放的才華,發展了歐陽秀敏舒緩的文風,為散文創作開辟了壹片新天地。論史論政的論文,包括奏疏、謀略、史評等,大多是與蘇軾政治生活密切相關的作品。其中不乏有針對性、有見地的優秀篇章,只是有些篇幅大而不合理,紀律性強。比如金策、司智倫、侯倫等。,見解新穎,不刻板,能言善辯,善於變通,體現了《孟子》、《戰國策》等雜文的影響。敘事旅行散文在蘇文具有最高的藝術價值,並有許多著名的傑作。寫下人物的碑文,如《潮州韓文公祠碑》,寫下亭臺樓閣的隨筆,如《Xi玉亭記》。他的山水遊記,如《與傅前後紅墻記》等,善於捕捉景物特征,抒發情理,從而達到詩情畫意與情理的和諧統壹。蘇軾的敘事散文往往集議論、描寫、抒情於壹身,在風格上不落俗套,有所創新;風格上,王陽因物形而驕;更能體現莊子和禪宗寫作的影響。書信、碑刻、朗誦、跋等散文在東坡的藏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他寫的《關於梅枝的壹本書》、《與李公擇的壹本書》等大部分書信,都是用雜文和雕琢的手法寫成的,讓人深入了解內心,最能展現作者坦率、開朗、風趣的個性。蘇軾寫了許多碑銘、序跋、雜文,評詩畫,談書法,總結創作經驗。如《南行前》、《吳道子畫後》等。除此之外,蘇軾還有壹些描述其學術經歷的散文,如《日喻》、《甲說》等,可以寫得深入淺出,在內容上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蘇軾還有壹篇廣為流傳的筆記《東坡支林》,生前曾提及,但未完成。壹直流傳到後世編輯。《仁海》中收錄的支林,內容非常豐富,雜文雜感、瑣碎筆記很多,簡潔明了,相當寬容。如“承天寺夜遊”、“宋風亭夜遊”,得心應手,有意境,有氣質。這種寫法真的是晚明的壹派雜文。另壹部《丘遲筆記》也是後人編纂的。蘇軾的作品影響廣泛。他熱衷於頒獎和培養許多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廣為流傳,對宋代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蘇軾受到了金代詩人、明代作家和宋代詩人的高度贊揚。蘇文長期從事學術研究,其散文堪稱明清散文之首。直到清代,蘇詞仍為陳維崧等詞人所宗。蘇軾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產。
蘇軾才氣橫溢,詩文飄逸,書畫亦佳。他在書法上遍訪晉唐諸子,自成壹派。他擅長行書和楷書,筆法剛勁有力,起伏自然。他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傳世書籍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謝謝妳的隨筆帖》、《洞庭春色》、《中山宋老二賦卷》等。蘇軾的繪畫觀可圈可點,主張“神似”、“傳神”,提出“詩中有畫”、“詩中有畫”,在繪畫史上很有影響。善畫竹石,邊學邊寫,自成風格。蘇軾的畫是真跡,今天只剩下“古木怪石”了。蘇軾的學術著作有《易傳》、《蜀傳》。
蘇軾詩文集刻本包括明成化成宗《東坡七集》。年表附附錄,卷***112。有清末端校本和四庫鉛印本。自宋代以來,蘇軾作品的註釋不斷出現。比較著名的有:查的《東坡年譜詩註》、馮的《蘇文忠詩註》、王文恭的《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中華書局1982出版、孔校訂的《蘇軾詩》。有南宋編註的《金靖東坡文集提要》、明末編註的《東坡先生全集》、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孔編註的《蘇軾文集》等的註釋。詞註有摯友朱祖謀的《東坡樂府年譜》和現代人龍榆生的《東坡樂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