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根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戰國時期偉大的楚辭詩人屈原和深受其影響的宋玉等人開創了楚辭的新詩風。楚辭發展了詩歌的形式。繼《詩經》、《楚辭》之後,漢代出現了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成為魏晉時期詩歌的主要形式。
金代詩歌創作逐漸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詩歌內容模糊不清。直到東晉末年,陶淵明才給詩壇帶來了貼近現實的作品。南北朝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又壹個發展時期,表現為又壹批樂府民歌的出現。
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朝近三百年,留下了近五萬首詩,風格獨特的著名詩人大概有五六十位。詞發源於唐,盛於宋。南唐皇後李煜在詞的發展史上占有很高的歷史地位。
詞在南宋達到頂峰,散曲在元代盛行,詩歌卻退居二線。明代詩歌在模仿與反模仿的反復中前行,沒有出現傑出的作品和詩人。
清代詩歌流派眾多,但大部分作家都沒有擺脫古體、形式主義的那壹套,很難超越前人。晚清時期,龔自珍以其先進的思想,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沈寂,在現代文學史上獨樹壹幟。他的詩歌往往關註社會、歷史和政治觀點,以揭露現實,使詩歌成為現實社會的批判工具。
在五四文學革命中,中國現代文學誕生了。五四運動關上了中國幾千年古典文學的大門,同時也打開了壹個文學的新世界。
擴展數據
在所有的文學樣式中,詩歌是起源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壹種。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只能靠文字記載流傳,最早的詩歌是人們口頭書寫的,可以靠口口相傳,不靠文字。
最早的詩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1,詩歌的起源與勞動有關。
有充分的資料證明,文學誕生於以勞動為中心的人類生存活動,最早的文學樣式是原始勞動歌謠。詩歌的節奏來源於斷斷續續的勞動聲音,生產勞動的內容是詩歌最早的內容。也就是說,勞動產生了最早的文體詩的內容和形式。
人們利用這種聲音來協調行動,統壹行動,減輕疲勞,提高效率。這就是詩歌的節奏和韻律的由來。這種勞動聲音雖然毫無意義,但在特定場合有時也會包含壹些情緒化的意圖。
當原始人因為生產力極低而不得不通過集體勞動來維持生活,而生活的主要內容只有勞動時,語言對勞動聲音的替代最早只能發生在集體勞動中,所以勞動內容自然是最早的詩歌內容,原始勞動歌謠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2.詩歌的起源也與宗教和娛樂有關。
據《呂氏春秋》和《古樂》記載,是壹個傳說中的古老部落。他們的宗教和娛樂活動是由三個人手持牛尾,載歌載舞。
這首歌有八段。
。歌詞的內容是關於圖騰崇拜、神話傳說和農業生產。
古有“黑鳥生商”之說。
商人把“玄鳥”作為圖騰崇拜,這裏的“玄鳥”可能是類似的神話傳說。“草木”與“五”
山谷顯然是關於畜牧業和農業的。
這些歌詞是原始的詩歌,但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音樂、舞蹈結合在壹起的。詩歌首先脫離了舞蹈,
後來逐漸脫離了曲調,成為壹首讀來讀去的詩,但仍保留了它的音樂性,即節奏和韻律。詩,又稱“詩”,說明了它與音樂的關系。
搜狗百科-中國詩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