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鳥兒在春天飛翔。
我不知道它是從哪裏來的,
像壹顆黃昏的星星
從深邃的天空;
像來自雲霓的雨;
就像壹條從土地上流淌下來的小溪,
像低或高的聲音
突然打破了寂靜;
就像葡萄藤上的葡萄,
像掛滿樹枝的水果,
像微風吹進松柏,
像海洋上憤怒的潮水;
就像那片白帆
閃耀在海邊,
就像浮在妳唇邊的微笑,
銀色的泡沫從藍色的波浪中浮現;
詩歌是這樣來的,
從迷霧之地,
來自壹個陌生的國度,
打擊詩人的心靈。
是他的,不是他的-
他唱的歌;
是他的,不是他的-
歌曲和他的榮譽。
因為詩歌的聲音
日夜催促他,
當天使說:“寫吧!”
他必須聽和寫。
(楊德玉譯)
通過豐富的聯想,這首詩使人們看到了詩歌的各種形式,使人們了解了詩歌是如何產生的以及詩人與自然和生命的關系。
詩的開頭用了十壹個恰當的比喻形成排比,有壹種流水的感覺。詩人把詩歌比作鳥兒、星星、雨、溪流、聲音、葡萄、微風、洶湧的潮汐、白帆、微笑等等。透過這些意象,讀者仿佛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詩歌,有的優美,有的豪放,有的婉約,有的悲涼,有的歡樂,有的豐富,有的沖淡。
這些比喻大多把詩歌比作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也暗示了詩歌是自然的,詩歌與自然密不可分,所以具有自然的魅力。這首詩第壹節的兩句話,壹個否定,壹個肯定,效果很好。《不知從何而來》和《來自深邃的天空》相映成趣。
如果說這首詩的前四節告訴讀者什麽是詩,那麽後三節告訴讀者詩是如何產生的,詩人為什麽要寫詩。第五節,詩人認為詩歌往往來自於迷霧的領地。朗費羅是壹位具有時代使命感和民族使命感的詩人。他認為自己的使命是“以意味深長的詩歌形式創造美國人的文化遺產,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壹代詩歌讀者”。他總是把詩歌和他的祖國聯系在壹起。第六和第七節雖然在藝術上沒有前四節那麽有感染力,但卻蘊含著深刻的理性。詩歌屬於詩人,而不是詩人。詩不是詩人的,因為詩蘊含在生活和自然中,不是詩人的自然存在;詩歌屬於詩人,因為詩人是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美,用自己的主觀感受提煉出詩歌的美。所以,進壹步說,詩人的榮譽是他的而不是他的。他寫作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需要,當天使讓他寫作時,他就開始寫作。這個天使就是生命、時代和美麗。當天使激勵他時,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朗費羅說,詩歌應該娛樂、啟發和指導人們。所以,當生活需要歡樂,壹個時代需要覺醒的時候,詩人首先站出來,用他正直的人格精神激勵他的人民。
朗費羅是典型的“為生活而藝術”的理論家,這與王爾德的“為藝術而藝術”完全相反。正因為如此,也因為他的作品中有相當壹部分表達了勞動者的生活和思想,所以他的詩在當時的美國和歐洲被廣泛閱讀。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他的詩歌在本世紀並不十分繁榮。然而。他對美國詩歌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的智慧和精湛的藝術仍將以其獨特的方式熠熠生輝。他的詩在今天已經成為壹種傳統,但這種傳統經過長時間的完善和沈澱,獲得了堅定性、廣泛性和社會性,這也是傳統藝術具有如此持久生命力的原因。
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