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太經典了,主角選擇忽略。普京說:裏面可能有洗衣粉。據《柳葉刀》雜誌2006年6月5日至2006年10月的論文統計,伊拉克戰爭死亡人數在39萬至94萬之間。
正義的概念。帕斯卡說:“人們會以什麽秩序作為統治世界的基礎?按照大家的心血來潮?那就亂套了!人們不知道正義。”
有人說,正義的本質是立法者的權威。有人說是君主的利益;還有人說他是約定俗成的習俗,只有理性才能理解。
正義不應該是不確定的,它應該是內心善良的指標,是人類的堅持,是社會的遵從。
正義之源。正義觀念萌芽於原始的平等觀念,形成於私有財產出現後的社會。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對正義有不同的解釋。柏拉圖認為,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水平去做的事情就是正義。基督教倫理學家認為,身體應該服從靈魂才是正義。
大多數人認為公平就是正義。
在西方和古希臘,正義是作為壹種社會制度安排的價值標準來討論的。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提出正義首先是城邦的正義。
柏拉圖把城邦的統壹和繁榮作為壓倒壹切的目標,把為國家做貢獻作為公民的最高道德。他把整個社會作為唯壹的目標,個人是服務於整體的工具,個人的價值只能是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完全融於整體之中。
他認為“壹個國家的正義在於三種人在國家裏做自己的事”。當“商人、幫助者、保護者在國家中各做各的事,互不幹涉,就會有正義,就會使國家成為正義的國家。”
社會各階層各司其職,個人各守本分,各得其所。人人生而不平等,每個人都應該接受自己的命運,保持自己的位置。
亞裏士多德和他的老師不同,他突出了平等的概念,明確提出“非正義即不平等,正義即平等”。
比柏拉圖更好,他提出了法治優於人治的思想。他認為,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法律保障,優秀的政治體應該圍繞如何實現正義做出法律等制度安排。
亞裏士多德首先提出並闡述了法治的兩大要素——良法制度和法律至上。他堅持柏拉圖的惡法不合法的觀點,認為統治政治制度的法律是惡的,遵守惡法不能稱為堅持法治。
人守法就是服從正義,立法的目的就是促進正義的實現。
尤其重要的是,他指出統治者也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這構成了現代法治的核心。
被忽視的原則。美國學者羅爾斯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
第壹,在別人擁有的自由體系中,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
第二,社會和經濟平等適合每個人的利益,應該對所有人開放。
巨大的社會不平等必然導致暴力統治。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在100天內殺害了100萬人。在哈布雷獨裁統治乍得的八年間,4萬人被殺害,5萬人被投入監獄。20萬人因為反對政府而被剝奪了財產。
當時法國政府壹心阻止美國幹涉盧旺達事務,支持屠殺胡圖族極端分子。軍方對哈布雷的暴政保持沈默。
正義的化身。在《聖經》中,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對三個敬畏上帝的猶太人宣布:“如果妳不敬拜,妳將被扔進燃燒的火爐。”
王讓三個猶太人想壹想,得到的回答是:“尼布甲尼撒,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妳。雖然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可以救我們脫離焚燒的窯,他也必救我們脫離妳的手。”如果沒有,妳應該知道,我們決不會侍奉妳的上帝,也不會崇拜妳所立的金像。“相信背叛不是正義。
法國大革命是壹場民族主義運動。1792年,立法議會下令各地修建祭壇,並題詞如下:“全體公民應為祖國而生、生、死。”革命認為對國家的忠誠是正義的基準。
然而,阿倫特曾經提出平庸之惡的概念。極權背景下,野心家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公審中,納粹劊子手艾希曼認為“他只是執行了上級的命令”。對於沒有判斷力的人來說,上級就是正義。
實現正義的途徑。由於人口問題,貧富差距,發展緩慢,正義之路依然遙遠。
古今中外的戰爭中,對立雙方都自稱正義之師,但他們使用的正義標準不同。如果對立雙方分別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那麽統治者的正義原則往往是團結、社會穩定和守法;被統治者強調另壹套規則,如反對專制腐敗、民主自由、平等等。這些原則都是為了獲取道德優勢,背後是利益。
在經濟學家看來,神聖的東西只是被嚴重高估的價值,包括正義。只要投入足夠多,自然會被撼動。弗裏德裏希·德倫瑪特(Friderici Drenmart)的戲劇《老婦人歸來》中,女主角克萊爾開出654.38+0億瑞士法郎的天價,要殺死自己曾經的戀人,最終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完善的社會規則,包括追求* * *贏的目標,團結合作是處理社會正義缺失和各種問題的關鍵。
無數事實表明,在當今世界政治中,通過法治實現的正義才是真正的正義。自由是在平等中實現的,這就是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