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古印度的發源地

古印度的發源地

印度河流域。這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壹。古印度人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創造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片古老的土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壹佛教的發源地。古印度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之壹,以其非凡的豐富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深深吸引著世界,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印度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方面對人類文明做出了獨創性的貢獻。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宗教性質。古印度的歷史特征在於瓦爾納制度的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贈地制度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度的轉化,佛教由盛轉衰,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古代印度文學

古印度最早的文學作品是《吠陀》,其中制作最古老、文學價值最高的《梨俱吠陀》是壹部詩集,有65,438+0,028首詩,主要以贊美神靈和世俗詩歌為主。因此,吠陀不僅僅是宗教文獻的經典。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前者為654.38+百萬賦,後者約24000賦,是古代世界獨壹無二的長詩。《摩訶婆羅多》共有18篇,主要內容是《摩訶婆羅多》家族中的房王與房王爭奪皇位的故事。經過多次曲折的鬥爭,雙方最終不得不戰了18天。據說這場戰爭涉及了印度所有的國家和部落。結果居婁王的部隊全部被殺,都都王的部隊取得了勝利。相傳這首長詩的作者是皮蒂。其實是經過多代民間詩人的逐步積累和整理的。其基本內容基本形成於公元前5世紀,最終版本是在公元4世紀。《羅摩衍那》有七章。主要故事講的是朱薩洛十車之王的兒子拉瑪被繼母陷害,與妻子思達隱居在森林中14年。妖王羅婆把四達劫到林加島,即斯裏蘭卡後,羅摩帶領猴兵在猴子的幫助下打敗並殺死了妖王,救出四達,然後回國,以四達為王。相傳這首詩的作者是壹只螞蟻。實際上,這首詩是從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2世紀逐漸編撰而成的。兩部史詩雖然是童話,但都有關於哲學、宗教、法律和各種科學知識的論述,反映了當時印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向東南方的擴張。尤為可貴的是,它貫穿著對正義和善良的深切同情,無情地揭露和譴責背信棄義和殘忍等醜惡行為。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