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博愛民謠中的“七妓不用對視”是什麽意思?

博愛民謠中的“七妓不用對視”是什麽意思?

去河南旅遊,導遊說:“筐前種,筐後種,蘇寨蘿蔔種姜。七姑娘不用面面相覷,白山的老婆會捏罐子。”非常好聽。下面說說百度的“七妓不用相”給大家分享壹下。

在艾博長期流傳的許多民歌,大多含有“七方姑娘不必相照”這句話,其中“七方”是壹個村名,位於艾博縣西北2公裏處,屬月山鎮管轄。這個村莊被命名為“七坊”,因為它由七個自然村組成:李湘、王巷、蔡襄、郭外、喬樓、劉橋和劉橋。

七坊村歷史悠久,絲綢業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早在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養蠶絲織”技術從山東周村傳入七坊村(稱該村其實是壹個鎮,現在是淄博市的壹部分)。農民開始自己生產,絲綢商店和作坊建立起來了。就這樣,這個村子養蠶織絲的農民逐漸多了起來。後來與外商合資成立專營商行,絲織業逐漸發展起來。每年都有很多商人從四川、湖廣、蘇杭、山西、河北、山東、陜西、內蒙等地趕來。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依然是七坊村的絲綢大會,持續半個月。省內外的絲商雲集於此,尤其是蘇杭的絲商。當時有“蘇杭七絲賽”之說。

清末民初,有黃河流域“小蘇杭”美譽的七坊村有60多家絲行。民國初年,七坊的絲織業達到頂峰。全村503戶,“家家戶戶養蠶,步步聽機聲”。十幾個村的農民也到七坊村打工,大部分是女工。村裏有900多臺織布機,從業人員8000多人。因為那些女工經常在院子裏繅絲,特別是長時間在屋裏織布,大部分都越來越白了,尤其是七坊村的婦女。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博愛民謠中的“七黨少女”都是“不需要拍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