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題考查的是“精字”。答題模式:在句子中解釋該詞的語義和語言學意義;展開聯想和想象,還原這個妳認為“好”的詞來描述句子中的場景;指出這個詞表達了什麽感情或者烘托了什麽意境。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指出所用的好詞。回答時,著重從“被灌醉”和“懼曉鐘”來分析詩人的心情。
回答:
(1)這兩首詩通過寫黑喜鵲的警報和秋蟲的哀鳴,表達了夜晚的寂靜和蒼涼。(2分)它們表達的是漂泊的人生經歷和仕途沈浮的感受,飽含著思鄉的悲涼。(2分)
(2)分別是“長”和“怕”。(2分,壹字壹分)
“久醉不醒”就是永遠不醉,不願醒來。只有醉久了,才能忘記流浪的痛苦,快樂壹會兒。“長”字從側面表現了流離的痛苦。
“恐曉鐘”是指害怕聽到黎明的鐘聲,壹波三折地表達了舍不得朋友的心理,傳達了對友情的珍惜和在外漂泊的痛苦。(3分)
參考譯文:
秋月又圓,城內夜已深。妳我相遇在江南。我懷疑這是壹次夢幻般的相遇。晚風吹動樹枝,吵醒了住在那裏的鳥兒和喜鵲。秋草覆霜露,伴寒蟲悲啼。妳我都在外地生活,要喝酒解悶,讓妳喝久了追到舊日,只愁天亮敲鐘。
贊賞:
這首詩的第壹聯和對聯寫的是見面,並說明了見面的時間和地點。第壹副對聯講的是時間(秋夜)和地點(長安),壹個“滿”字,寫的是秋月的形狀。對聯談不期而遇,實在難得。詩人不在,偶爾和老鄉見面,卻懷疑是在歡樂中的夢中相遇。
頸聯和尾聯是分開的。頸聯描寫的是秋月蕭瑟的景象。這兩句緊緊圍繞“秋”字,秋風吹動樹枝,搖動棲息的飛鳥喜鵲;秋天的霜露很重,遮住了深草叢中嗚咽的寒蟲,到處都能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和寒意。在渲染氣氛的同時,也烘托出詩人在異國他鄉生活的心酸,以及漂泊生活的痛苦和仕途的跌宕起伏。詩人借用曹操《短歌行》中的壹句詩:“月明星稀,烏鶇南飛,繞樹三圈。我們可以依靠哪些分支機構?”它意義深遠,表現了詩人遠離故人時的辛酸情懷。老朋友在異鄉的日子過得很苦,見壹面也不容易,就聚在壹起,通宵喝酒聊天。在句子的最後,詩人以害怕天亮就分手而告終。這兩句話中的“長”和“怕”兩個字用得非常恰當,“長”字的意思是他寧願長。“怕”字是害怕聽到鐘聲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短暫的黑夜和晨鐘黎明的恐懼,表達了詩人與朋友告別的心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同鄉團聚的珍惜和對同鄉的深情厚誼。全詩語言簡練,層次分明,對仗工整,情景結合,寓意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