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中考復習古詩如何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中考復習古詩如何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欣賞詩歌情感

古詩詞的標題往往揭示了詩詞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題和主旨,是解讀詩詞的重要切入點。例如,在河北唐山市的模擬題中,蘇修路出現了幾次“路中有雨”。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連下三日,秋苗已轉蘇,樂作“壹夜太陽化為雨,夢回涼涼衣。”不用擔心床漏濕,喜歡溪水的深度。千裏稻花香應該是美的,武庚桐的葉子是最好的聲音。沒有哪個場子像跳舞壹樣,更別說期待場子裏的新年了!“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樣的感情?考察了這個標題,我們可以肯定,詩中的其中壹個情緒表達了夏秋久旱逢甘霖的喜悅。再如2012安徽卷(宋)楊萬裏的《愛東山晴雪》,只知勝而忘寒,立於春風。我喜歡那種雪後東山的陽光,那種陰山的山中紅色的光。這首詩描寫了東山雪後艷陽高照的美麗景象。詩名直接寫明“喜歡”,抒發情感。

第二,從筆記中的信息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有的筆記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內容;有的解釋相關詞語,暗示詩詞的典故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寫作風格或背景。比如2007年福建高考題謝芳(fāng)寫的《在武夷山》,“十年無夢我要還鄉,獨立青峰野水。天地孤,山雨休。有幾個同學能拿到梅花?”註:①謝枋得:宋末忻州人,曾與元軍作戰,戰敗後隱居福建。被脅迫到燕京後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元年,詩人反抗元朝失敗,棄家投山。第二年,他的妻子和孩子被抓獲,他們的家庭被摧毀。這首詩寫了將近十年了。背景中的信息對我們在詩歌中描寫山雨之後,在空虛寂寞的世界中表達詩人因國破家亡而產生的痛苦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從固定的意象中把握詩歌的情感

在詩歌中,壹些具體的意象包含著某種固定的情感。比如《故鄉明月》傳達的是“鄉愁”;用“松風山月”傳達“隱逸”;用“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悲哀”;用“中秋月圓”溝通“相思苦”;以“風雨落花,雙燕獨飛,重亭玉枕”傳達“永遠在我心愛”;以“長亭折柳”傳達“送別情懷”;以“江湖壹舟,月落淚”傳達“詩人旅途之痛”;以“空城落花”傳達“哀嘆國勢衰敗,熱愛國情”等等。如李清照的《慢聲》中出現了“黃花、秋風、大雁、梧桐”等壹系列場景和物象,渲染了孤獨悲涼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苦悲憤的內心世界。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學生能夠正確把握詩歌鑒賞中的意象,實現對詩歌內容和情感的解讀,不斷提高詩歌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