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書伴元》是唐代作家白居易的壹篇散文。本文第壹段是引言,簡要說明寫作的目的和背景。第二、三段,從詩歌的發生學出發,對什麽是詩歌的本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四至第七段列舉了文學史上的作家和作品,用非常簡練的句子描述了歷代詩歌發展變化的概況,闡明了《詩經》以來反映現實的優良傳統。
擴展數據寫入背景:
這封信寫於元和十年(815),當時44歲的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仁的位置上。從二十九歲進士及以後,經過十余年的官場動蕩,被貶為江州有職無權的司馬。
在經歷了人生中最沈重的打擊後,他悲憤交加,思想難免矛盾和猶豫。這時,他接到了當時通州司馬的好友元稹,他在寒冷的冬天,在壹個偏僻的小鎮上,寫下了這封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長信。
白居易以儒家宣揚的“窮則獨善其身,成則濟世之道”為準繩,說明他寫“諷刺詩”是為了表達濟世之誌,其目的是“只為歌使人病,為帝所知”。他寫“閑適詩”是為了表現“獨善其身”的意思,尤其是貶謫江州之後。
他在政治思想上由正轉負,寫了大量的“閑適詩”。所謂“既要經濟效益,又要獨善其身”的人生觀,正是他思想矛盾的反映,也正是這種思想矛盾,使他晚年的創作走上了消極頹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