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比:對比既是壹種描寫手法,也是壹種修辭手法。例:梅姚晨《陶人》說:“陶蓋前門,屋無瓦。”。有錢人,十指不沾泥,卻住在瓦房高樓裏。“通過道家和富人的比較,深刻地揭露了貧富差距和封建社會制度的不同命運,並對勞動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2.象征:通過具體的、容易聯想的具體形象,表達具有相似或類似特征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如李德裕的《爬崖州城》:“青山似欲留人,圍於縣城。”這兩句描述的是青山環山,所在縣市封鎖嚴密,壁壘森嚴。象征著他的政敵對他的迫害,寫出了他回不去的悲傷。
3.克制:把消極方面和積極方面都同時說出來,只強調其中壹個,達到抑制壹個促進另壹個或抑制另壹個的目的。有兩種:先升後抑,先抑後升。比如王昌齡的《永遠在我心裏》:“閨中少婦不知愁,春來妝點,上高樓。突然看到陌生人頭上的柳色,後悔教老公找印。”
這首詩裏,先寫了少婦的“無知”,後說了她的“後悔”。通過對少婦心情微妙變化的描寫,深刻表達了少婦因觸景生情而產生的感傷哀怨之情,突出了“永遠在我心中”的主題。再如趙錫祿的《蕭冰崖上梅花韻》:“冰姿潔無瑕,處士家在竹外溪邊。牡丹若早開,誰看雪中梅花?”
詩中三四句突然有個奇思妙想:如果牡丹比梅花早開,誰來照顧梅花?但是,牡丹終究不會先於梅花而開。詩人欲揚先抑,唯有純凈的梅花,才能在冷雪中綻放,吸引人們的青睞。
4.入會:入會首先是說別的東西鞠躬。比如李商隱的《錦瑟》:“何以我錦瑟五十弦,壹弦壹柱思中國。”第壹副對聯就是受了這件樂器的啟發,產生了“過年”的想法。
5.聯想:將壹個事物與另壹個與之相關的事物聯系起來,或將事物中相似的特征聯系起來,形成壹個模型。如何《柳賦》:“碧玉妝樹,萬縷青絲掛毯垂。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詩人將下垂婉約的柳枝與綠絲帶聯系起來,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了壹個具有獨特浪漫色彩的新穎意象,改變了柳枝表達離別之情的象征意義。
6.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想法的基礎上,通過聯想、推理、分析、綜合,創造出新思想的思維過程。比如劉禹錫的《遙望洞庭》:“湖光月色,池面明鏡不磨。看洞庭山水,銀盤中有青螺。”這首詩選擇了看月夜的視角,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巧妙的再現在紙上。
7.襯托:指用B來襯托A,使A的特征或特點更加突出。有正面對比和負面對比兩種: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歸之河,千古風流人物。老營西,人說是三國之戰,赤壁之戰。”周瑜是這首詩要刻畫的人物,但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引出《赤壁之戰》的《多少英雄》,最後聚焦周瑜,凸顯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體地位,這是壹個正面的對比。
8.動靜結合:藝術創作中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缺壹不可,或以動抗靜,或以靜制靜;或者說壹個動態和壹個靜態,相輔相成。前者是陪襯手法,如杜甫《滿城守》:“沙頭鳥無聲,船尾魚嘯。”第四句魚跳的“動”,襯托出前三句風景的“靜”。後者如戴樹倫《蘭溪謳歌》:“清冷的月亮如桂柳灣的眉宇,越看中山鏡。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灘。”
詩中前兩句描寫的是明媚動人的山水和清爽明亮的月光,是壹派寧靜的景象;最後兩句寫的是調皮的魚搶新水沖進溪頭淺灘,是動人的壹幕。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麗與生機。
9.現實與虛構的結合:是指現實的場景和事件與想象的場景和事件相互映襯,交織在壹起,表達相同的感情。比如辛棄疾的《破陣》。《醉醺醺看劍》:“醉醺醺看劍,夢回吹號角。把烤牛肉給男人們,樂隊演奏北方歌曲。這是秋天戰場上的閱兵。馬跑得像馬德祿,弓箭飛得像打雷。為了拯救國王的世界,他在生前死後都贏得了名聲。
可憐的頭發變成了白發人!“夢裏勝利的虛幻景象與壹覺醒來白發蒼蒼的現實形成鮮明對比,讓人體會到誌存高遠、報效國家卻沒有j的悲哀。
10,色彩渲染: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我的窗戶框住了白雪覆蓋的西山景色。我的門經常對向東航行的船只說“再見”。作者強調了新長出的柳枝,成對的黃鸝,自由的白鷺和藍天。四種鮮艷的顏色清新明亮,構成了壹幅華麗的畫面。色彩渲染可以傳達快樂的心情,也可以反映鄉愁和悲傷。
比如杜甫的另壹首詩《絕句》中說:“江中鳥過白,山中藍花火。今年春天我又看到了。什麽時候是回歸之年?”這首詩濃墨重彩,給人壹種青山、紅花、白鳥、綠波的宜人景色。場景清新悅目,為下面喚起流浪的悲傷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