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請問武漢大學的傳播學名師及其作品有哪些?

請問武漢大學的傳播學名師及其作品有哪些?

羅義誠

張金海

姚曦

施壹斌

羅義誠,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於1944,祖籍福建福州,自幼在上海學習生活。20世紀60年代初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66年畢業後,他長期擔任報紙和廣播媒體的記者和編輯。1984年調入武漢大學新聞系任教。現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海德傳播研究院院長。是新聞傳播系的主要學術帶頭人,新聞學博士點負責人。同時還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與傳播學部第五屆評審組成員,全國新聞與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新聞與傳播學部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學術委員, 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報》特約編委,武漢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 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河北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地方媒體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羅義誠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當代新聞傳播實踐和媒體發展。撰寫(或主編)《新聞采訪教程》、《新聞采訪新論》、《新聞寫作現代化解析》、《新聞傳播評論》、《廣播新聞評論選》、《廣播傳播鑒賞》、《應用新聞學600題》等學術專著、教材或教學參考書7部。曾獲全國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壹等獎、湖北省新聞作品壹等獎等多項殊榮。

*代表成果:學術著作:《新聞與傳播評論》(2004,2005,2006-2007,2008) (11,73年3月)

*代表成果:《西方主流媒體報道西藏‘3.14’事件及中國對外新聞傳播對策》(3月11,57)

*代表成果:《媒體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系列論文(2005-2008年22篇)(11年3月63日)

*裏程碑式的成就: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04、2005、2006-2007和2008卷)(11,56年3月)

*整合資源釋放激情——2003-2004年中國媒體市場盤點(9509年2月26日)

10年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哲學思考(5月12,6163)

*我們離主流新聞網站還有多遠?(9月18,5822)

*新聞網站市場前景、存在問題及策略探討(9月18,5858)

*對中國證券財務報告理念和運作的思考(1,9月,6324)

*誤讀他國形象:多維視角觀察(7月15,5978)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廣告傳播、媒體管理。

張金海,出生於1951,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1978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1981畢業,文學碩士。1993晉升副教授,1997晉升教授。現為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媒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海德傳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廣告教育研究會會長。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書籍、散文、教材15冊。

張金海教授早年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曾參與編纂《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出版《黃鶴樓集校勘》(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唐代藝術詩詞選註》(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詩詞名篇》(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古詩翻譯劄記》(湖北人民近年來,仍有全唐詩校勘(副)

20世紀90年代初,張金海教授進入傳播學領域,致力於廣告傳播學科的建設。主編系列教材《羅佳廣告學從書》(兩輯***10種,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2002)、《廣告經緯》(隨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世界經典廣告案例點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廣告學概論》(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指定教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5438+)

在廣告傳播領域,張金海教授主要從事廣告傳播理論、廣告傳播運營管理和廣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是我國第壹部系統研究廣告理論的專著,是國內廣告研究從經驗到理論的標誌性著作,也是羅家廣告學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國內廣告理論研究的壹流水平。出版《廣告管理學》,承擔國家九五社科基金項目《廣告規範化研究》,九五項目《廣告傳播運營與管理研究》。經過多年的潛心探索,撰寫了《廣告傳播運營與管理研究》壹書,是張金海教授關於廣告傳播運營與管理的代表作。

張金海教授治學嚴謹,在學術領域不斷開拓創新。他創辦的武漢大學廣告學專業經過近10年的發展,在國內同類專業中壹直處於領先地位,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張金海教授是本專業的學科帶頭人,羅家廣告學派的開創者,已成為中國廣告教育界頗具影響力的著名學者。

近年來,張金海教授的學術研究已經從廣告領域擴展到媒體領域。他主持的武漢大學媒介發展研究中心和武漢大學海德傳播研究院,在傳播學尤其是媒介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張金海教授正專註於媒介運營與管理的研究,這是他主持的國家十五計劃“211項目”。

*代表成果:學術著作:廣告管理(88年3月11)

*代表成果:學術著作:全球十大傳媒集團產業發展報告(96年3月11)

*代表成果:學術著作:整合:集團化背景下的報紙廣告管理(88年3月11)

*代表性成果:《廣告學》系列論文(2005-2008年26篇)(11 3月91)

*代表成果:《傳媒經濟與傳媒產業研究》系列論文(2005-2008,21)(11 76年3月)

*標誌性成果:《中國廣告產業發展研究系列論文》(2005-2008年共29篇論文)(11 3月81)。

*關於廣告傳播理論體系的構建(11,77年3月)

*廣告負面影響的新視角——淺析廣告對社會誠信的危害(11,76年3月)

*品牌延伸策略的再透析(76年3月11)

*廣告通知功能在網絡和數字傳播時代的回歸(77年3月11)

*互聯網對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消除和利用(75年3月11)

*關於廣告的社會價值及其重新解釋的爭論(78年3月11)

*信息不對稱與廣告傳播——兼論網絡與數字傳播時代廣告通知功能的回歸(11,78年3月)

*消費者信息與廣告傳播——網絡與數字傳播時代廣告通知功能的回歸(78年3月11)

*誰來保護創意廣告客戶(78年3月11)

*廣告素養的概念框架和影響因素(3月11,80)

*整合品牌傳播理論與實踐分析(88年3月11)

*中國新壹輪媒體擴張(7865年2月26日)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媒的產業化發展(7307年2月26日)

*媒體廣告:2003年中國傳媒業發展回顧(5月10,6447)

* 2003年《楚天都市報》讀者意見調查結果(6096年5月7日)

*楚天都市報2003年讀者意見調查信息(5月7日6114)

*項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媒集團管理與發展戰略研究”進展(6078年5月7日)

*集團背景下的報紙廣告管理(目錄)(6275年5月7日)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媒的產業化發展(6084年5月7日)

*“中國現代廣告、品牌與企業發展”專欄:第壹句話(165438+6044年10月26日)。

*中國現代廣告、品牌與企業發展專欄:品牌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165438+10月26日,6109)。

2002年武漢市民媒體接觸調查(三):接觸廣電(165438+10月26日6255)

2002年武漢市民媒介接觸調查(二):報紙閱讀行為及意願(165438+10月26日6128)

* 2002年武漢市民媒體接觸調查(壹):武漢受眾調查實施方案(165438+10月26日6130)

* 2001《楚天都市報》讀者意見調查報告(165438+10月25日,6124)

* 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導論(續3)(165438+10月25日6457)

* 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概論(續二)(165438+10月25日6651)

* 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概論(165438+10月25日6256)

* 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概論(續1)(165438+10月25日6382)

*廣告與文化(165438+10月25日6366)

*關於武漢傳媒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提綱)(165438+10月18、6204)

*論商業廣告的文化傳播性質和功能(112 10月,6687)

*媒體產業化與廣告管理(9月1,6333)

武漢大學媒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施壹斌、單波教授以論文《西方新聞與大眾傳播理論表達的歷史與邏輯》獲得湖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施壹斌,男,1955年3月30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隨州市人,黨員,哲學碩士,文學博士(新聞學專業)。現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習和工作經歷:

1978武漢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留在外語系任教。

1985,武漢大學哲學系現代外國哲學專業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1985至今,在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

1987 -1989就讀於美國威斯頓大學傳播系;

65438+1994年9月,參加中國大陸臺港澳新聞傳播研討會;

1995-1996,訪問美國愛荷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1995年9月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舉辦的國際傳播研討會。

1998 10—1998 12應邀在法國波爾多三世和巴黎訪問講學;

2002年獲得新聞學博士學位。

教學工作:

1995至2000年,壹直主講新聞學必修課《大眾傳播學》、《英美報刊選讀》,研究生必修課《傳播學理論研究》、《傳播學原著選讀》。

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

1.主持“二十世紀傳播批判學派研究”(武漢大學重點項目子項目。經費是1/65438+萬。);

2.主持湖北省專項資助項目“湖北省大眾傳播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資助20萬元);

3.主持湖北省專項資助項目“湖北省網絡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資助6萬元)

4.主持橫向項目“媒體效應研究”(資助3萬元)

5.主持“傳播學批判理論研究”(武漢大學海德傳播研究所,2萬元);

主要科研成果:

壹.文件

1.《也談新聞的失實》,武漢大學出版社9月出版,1995;

2.《批判視野中的傳播理論發展》,《國際新聞》第5期,1996;

3.理論視角新穎獨特,湖北日報,理論版1997年3月6日;

4.《論信息時代的媒體權威》,《廣西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1999;

5.《論轉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設》,《江漢論壇》第3期,1999;

6.看看西方的新聞自由,光明日報,理論版,65438+6月65438+6月0999,0;

7.《論新聞語言與社會的互動》,《江漢論壇》第9期,1999;

8.《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征》,《武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9.強化受眾意識與雅俗互動的文學走向,人民日報理論版,2000年5月13;

10.新聞語言與社會的關系,光明日報理論版,2000年5月16;

11.《二十世紀西方新聞與大眾傳播理論概述》,《外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12.《西方新聞與大眾傳播理論表達的歷史與邏輯》,《新聞與傳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3.比較與融合:西方媒介理論的新趨勢,《新聞與傳播》,2000年第4期(人大報刊信息中心)

14.《比較與整合:西方媒介理論新動向》,國際出版社,2000年第3期。

15.《新世紀新聞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湖北日報理論版,2000年3月15;

16.教育改革的首選——素質教育,參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

17.短信:依托互聯網的新媒體《新聞前哨》,2003年第2期

18.論謠言的影響《湖北社會科學動態》2001

19.中國媒體的歷史考察(波爾多第三大學國際傳播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6月)

20.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研究現狀述評《新聞與傳播評論》,2002年。

21.鮑德裏亞後現代傳播理論的歷史譜系——《新聞與傳播評論》(2002)

22.互動媒體與營銷傳播《廣播電視研究》2003年第6期

二。作品

1.專著:《科學發現概念的演變》,2月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國家重點項目研究成果)。

2.專著:《壹維、超現實、內爆——批判視角下的當代西方傳播思潮研究》,2003年2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3.譯著:二十世紀科學的哲學與方法論(合譯)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4.翻譯:《追求記憶的人》(合譯)華夏出版社

5.翻譯:《災難星球》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6.翻譯:媒體效應,2004年

獎項:

1.1997 10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65438+1997年9月獲湖北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壹等獎;

3.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4.多次被授予武漢大學優秀教師、優秀工作者、優秀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等稱號。

培養學術思想創造學術思想——記施壹斌教授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體傳播與文化認同研究》系列論文(2005-2008,13) (11,60年3月)

*體制改革下公益媒體治理結構的創新(11,59年3月)

*中國媒體治理結構的理論淵源與創新(3月11,61)

*新聞與創新-創新新聞分析(3月11,58)

*中國傳播教育的若幹問題(3月11,58)

*對中國當代女記者職業地位的批評(3月11,57)

*媒體暴力研究的多重視角(3月11,59)

*“以壹部分概括整體”:壹種隱性的新聞失實(3月11,61)

*西方新聞傳播的後現代表征視角(3月11,61)

*國家形象塑造中的媒體策略——以奧運報道為例(3月11,59)

*從網絡社會理論的角度思考跨文化傳播(3月11,58)

媒體儀式、空間和文化認同:對象征權力的批判性觀察和解讀

*後現代主義的媒體背景——電視(11,59年3月)

*文化認同演變的歷史與現狀分析(11,57年3月)

*大眾傳媒時代媒體消費取向再探討(3月11,58)

* 20世紀西方新聞與大眾傳播理論概述(7689年2月26日)

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征(May 12,6581)

*比較與整合:西方媒體理論的新趨勢(5月12,6522)

*合著者:科學發現概念的演變(5月12,6205)

* 20世紀西方新聞與大眾傳播理論概覽(5月11,5月6190)

*公共媒體空間的歷史(5月11,7088)

*石壹斌教授專著《壹維超現實內爆——批判視角下的當代西方傳播思潮研究》出版(5月8日,6178)。

*短信:依托互聯網的新媒體(6498年5月8日)

*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征(9月1,6234)

*西方新聞與大眾傳播理論表達活動的歷史與邏輯(9月1,6165)

*培養有思想的學者,創造學術思想——記施壹斌教授(65438+10月20日,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