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小學五年級下冊三首古詩教學的思考
這組教材圍繞“走進農村,熱愛農村”的主題展開。三首詩描寫了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他們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天性。回顧全班的教學,總結如下:1。教學效果(思維效果)
依靠動詞,表演感情。
《壹個制冰的孩子》這首詩,用動詞準確地寫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先理解詩歌,然後找出詩歌中“脫、穿、敲”的兒童動作,再讓學生模仿詩歌中的兒童進行表演,也做壹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大家都行動起來。表演結束後,我讓學生們評價自己和他人。通過評價,學生們了解到孩子細心,愛惜冰。在孩子們的眼裏,壹塊普通的冰就是“白鷴”、“玉磬”、“玻璃(古玉)”,但剛才同學們的表演並沒有表現出孩子們的珍惜之情。
2.教學收獲(思想)
(1)邊讀邊想象,體驗詩歌的意境。
理解古詩詞的意境是古詩詞教學的目標之壹,但也是古詩詞教學的難點。在教四季田園雜趣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插圖,從畫到入門。通過引導學生看富有詩意的圖片,我啟發學生拓展想象力。比如詩的第壹句和第二句,我啟發他們想象農民在夏天除了“種莊稼”還要做什麽,學生會說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積肥等。
(2)古詩詞中描寫的是什麽季節,是我們學習和理解古詩詞的壹個知識點。在教《鄉村之夜》的時候,我沒有按照教學參考中的標準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從詩詞中推理。同學們可以從《山上的夕陽》判斷是傍晚,從《長滿草的池塘》判斷是夏天,從《寒衣》判斷是秋天,最後,是“夏末秋初”,讓夏末秋初更加生動。
3.缺點(缺失的想法)
在《四季田園雜趣》的教學中,我通過註釋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時,教學策略過於簡單。學生可以理解詩中的第四句話“也學桑蔭種瓜”,最容易感受到孩子們的辛苦,但詩中體現出的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學生卻不容易感受到。在教學中,我用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是不可取的。應該研究用什麽樣的策略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孩子的天真和可愛。單壹的教學策略導致這壹教學環節沒有紮紮實實地帶領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
4.改進措施(改進)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處於形成階段,學生要不斷總結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並指導他們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壹文多讀”,形成能力。像這樣的古詩詞裏有很多描寫孩子的活潑可愛的詩句。學生要運用所學方法,自己收集積累,舉辦“詩歌大賽”。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積累了這方面的知識。
2.小學五年級下冊三首古詩教學反思。
《壹個制冰的孩子》是南宋詩人楊萬裏寫的壹首七言絕句。全詩四句話,從孩子天真愛玩的心理特點出發,為讀者描繪了壹幅“表演出冰”的幼稚而富有詩意的場景。《壹個孩子在制冰》這首詩有點難懂。我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學生討論想象不難,理解其含義也不難。同時也感受到了古詩詞的美,達到了陶冶情操,提高鑒賞的目的。
3.對小學五年級三首古詩教學的思考。
《四季田園雜趣》是本單元的壹首詩。詩的內容比較簡單,問題是發音。要求學生參考字典中的詩的意思來確定發音,並在學習時反復強調。要想很好地理解詩中所要表達的樂趣,就要抓住最後兩行:兒孫不作耕織,還要學桑蔭種瓜。為了貫徹課程標準: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歌,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情境,理解詩人的情感要求,在大體理解詩歌之後,我引導孩子想象孩子像大人壹樣看大人勞動,學著在桑樹陰下種瓜。他們把種瓜當成壹種遊戲,在遊戲中感受樂趣。我們可以想象當孩子們學會種瓜的時候會說些什麽,想些什麽。我把這個內容安排成壹個小練習,讓學生想象詩最後兩句描述的畫面,用壹段話表達出來。交流中,很多同學寫得很精彩,有孩子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也有寫背景的。效果不錯。看來以後可以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練習寫作,還可以訓練想象力,理解詩人的感情。可謂“壹石三鳥”。
4.對小學五年級三首古詩教學的思考。
《村夜》是南宋詩人雷震的壹首七言絕句。這是壹首描寫鄉村夜景的詩,生動地描繪了壹個被草包圍的池塘,壹輪仿佛被山咬過的紅日,壹個孩子坐在牛背上,用短笛漫不經心地吹著走調的曲子。詩人就地取材,構成了壹幅極富生活情趣的農村夜景畫面,表達了詩人對農村夜景的熱愛和贊美。5.對小學五年級三首古詩教學的思考。
在詩歌《鄉村之夜》的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盲目講解古詩、生硬體驗詩歌的教學方法。從激發插畫興趣、自悟閱讀、延伸閱讀等方面進行教學,使學生從畫中體驗古詩意境,在個性化閱讀中體會詩情,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學得快樂,體現了讓學生“樂學”的新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