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本文以李清照的《慢聲》為例,分析了意象的類型以及意象組合之間的關系。

本文以李清照的《慢聲》為例,分析了意象的類型以及意象組合之間的關系。

李清照詞的意象分析

壹、李清照詞中的花意象

在李清照現存的40多首詩中,有許多自然意象,其中35首是寫花的。頻繁出現的花意象在她的詩歌意象體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如海棠、梅子、菊花、肉桂、荷花、銀杏、車前草、丁香、梨等。,花的形象幾乎出現在每壹篇文章中。其中有十三梅、四荷花、三菊花、兩桂花、兩海棠花、兩梨花,幾乎都是人們意識中獨具風韻、不媚俗的花。但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花並不是純粹客觀的自然物,而是浸透了詩人深情、情景交融、與詩人心靈共鳴的“花”和“人性化”的自然物。這位喜愛伴花的女詩人,將自己傑出的人格精神和特殊時代背景下各種際遇的復雜經歷,融入到對這些花的描寫中,使她成為花中獨壹無二的女詩人。從李清照對花意象的描寫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她的內心感受:早年,她抒發了自己的喜悅;中年,表達離別之情;晚年,他表達了自己的悲傷。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稱屈原“因其清心”。那麽,李清照並不是簡單地把最能引起視覺刺激的花摘進她的詞中,而是把最能與她自己的人格追求融為壹體的花摘進她的筆下,其中壹枝壹景都在搖曳著屬於女詞人自己的“浪漫”。這既是為了抒發情懷、書寫抱負而做出的有意選擇,也是人生閱歷、個性追求、自然花落的無意結合。

在特殊的生活環境中,她對花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在梅花盛開之前,她註意到“蔣梅的花斷了,開得不均勻”(《蕭中山》);梅開剛剛離開英國,她憐惜“梅花初起,晚風落庭院”(《浣溪沙》);而“昨夜風稀雨驟”(《如夢》)更是關心花的命運。任何情感的形成和表達都是詩人自身生存狀態的反映。所以“突風雨”後的“海棠花”不僅僅是引起作者惜春傷花情懷的外物。在這裏,海棠花的生命體驗與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意識融為壹體。也就是說,這種“酣睡不消殘酒”的背後,是對人生價值現狀的反思,或者說是對未來命運的隱憂。這只是與海棠花在“風雨驟起”後“青、肥、紅、瘦”的生命狀態的交流。我憐惜花,自憐自艾,花的生命狀態就成了人類命運狀態的隱喻。

“情隨物動,言表情”(《文心雕龍·尋訪》)和“觀四時而嘆,觀萬物而思紛爭”(《文賦》)是人之常情。情緒和語言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李清照獨特詞風的形成,固然受其先天性別、性格和後天家庭環境的影響。李清照早年瀟灑不羈。雖然被禁錮在壹個小小的閨閣庭院裏,但她卻有著遠大的理想,這從她早年的夢想中就可以看出來(時常想起西亭的夕陽)。婚後,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即使暫時與丈夫分居,也很自然地用筆寫下了離別詞。李清照南渡後,遷居建康(南京)。此時,氣質不凡的李清照對詩歌仍感興趣,經常與丈夫外出踏青尋詩。宋代詩人周惠說:“我見易安人,說是赤誠在生之日,易安抵得上天天大雪,就是戴了帽子,滿城尋詩。如果我得到壹句話,我會請我的丈夫來講和,我會在每壹次艱難中真誠。”妳看,她是“急於壓倒眉毛。”明成之死對李清照是壹個沈重的打擊,隨著時代和個人命運的巨大變化,其詞風明顯地由前期的綺麗嫵媚轉為悲涼悲涼。花的形象的情調也從前期的快樂變成了悲傷。比如她早年的海棠,經過風吹雨打變成了“綠肥紅瘦”,或者海棠開花後變成了“紅雪”;或寫她沈醉於“誤入荷花深處”,或寫她流連於露水洗過的“平花曹婷”;或春深時“梨花難謝”,或冷天明月裏“梨花浸”...花的意象都包含著詩人無盡的遐想和深邃的思想。把讀者引入壹個無限清新又極其幹凈美妙的境界。這在當時的北宋詞壇上獨樹壹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僅以菊花為例。李清照之前有很多詠梅的詩。屈原吟詠菊花,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傑出。“袁明的本意是菊花,但他的本意不是菊花。就是裝菊花緩解他的心情。”(《菊曲·玄寂》)李清照的性格和風格深受“屈屏與淩濤”的影響。在對崇高理想的追求上,他們在高潔品格上是壹致的。屈子的《吃秋菊》,淩濤的《東籬下采菊》,易安的《瓊姬》、《清芬紀昀》,多莉詞中對白駒的欣賞,成為易安與屈、陶結合的交匯點。菊花在虞書詞中常被稱為“黃花”,常作為詩人心態和命運的象征或載體出現。如《醉花吟》中,深秋長在東裏旁的“黃花”,不過是女詩人與丈夫分離所帶來的悲傷和秋日憂傷的載體。《多莉》中“秋日漸落,雪清玉薄”的白菊,秋後雕零散落,引出淚酒、範詩般的“送別之嘆”,從而表達女詩人對丈夫在外“天臺偶遇”的恐懼;而《聲慢》裏堆了壹地的“黃花”,卻成了女詩人傷感而孤獨的話語。通過捕捉《虞書集》中各種花卉的象征意義,可以探尋李清照情感心態的演變軌跡。

作為東方雅士的李清照,因其與生俱來的秉性、過人的才華和抱負,以及傳統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響,自然突破了壹般閨閣女性柔弱順從的人格規範。她不僅具有熱情、浪漫、爭強好勝的性格特征,而且強烈而自覺地追求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超脫世俗,高貴自負,自戀。於是,那些魅力與氣質壓倒人群的花,在今生的醞釀中,顯得格外誘人。

她特別崇拜梅的風韻氣質。她欣賞“劉艷梅頰”(《蝶戀花》),“玉薄香,譚深雪三”(《任燕嬌》)等意象所蘊含的詩意,能體會到“不知用了多少香,卻見無限意在袋中”(《玉舍春》)。她筆下的“男人方婷”是壹部表達事物和願望的作品。寫壹句關於梅花的話,也是寫壹句關於自己的話。字裏行間寫的是梅花的落寞環境、瀟灑風韻、經歷以及獨孤傲世的精神。《詞》第壹部通過“隱”、“鎖”、“閑”、“深幽”等詞語,表達了在孤獨中生活的體驗。然而,壹部《蔣梅》卻在此時吸引了她的全部註意力,將她的精神追求置於人生逆境之中。在接下來的影片中,“韻勝”二字表現出了梅雲同樣的境界和自己的人格精神。她的香雖逝,她的愛卻永存,以至於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在重要的地方,而在於“壹夜明月光,卻依然浪漫”,這是歷來倒黴而誌存高遠的詩人、作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對桂花的鑒賞更是不同凡響:“昏黃淡淡黃體軟,情遠只香。”為什麽要淺藍深紅?是壹等花。“這裏的桂花‘昏黃淡黃’,‘遠離愛情’,卻有壹種奇異的‘香’留在人間,所以‘花中之首’。這體現了李清照對內在美和人格美的推崇。她視桂花為“第壹流的花”,自然把人的內在美和人格美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有這種人生境界的人,也是“壹流”的人。

李清照十八歲嫁給趙明誠,從此開始了充滿學術氣息的愛情生活,十分優雅。她在愛情上是幸運的。她找到的生活伴侶是壹個誌趣相投的優秀單身漢。他們的愛情生活既幸福又充實,可謂壹對。她“優美的文字和端莊的產品”贏得了丈夫的喜愛和尊重,他們誌同道合。明成:“每次遇到蘇黃的詩,雖然數字半簡,我還是會記錄下來。”清晰的照片“詩情畫意似夜鵲,繞三圈不安。”無論是踏雪尋詩,還是射茶,都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這樣的好姻緣對於清照和明成來說如魚得水,無疑是他們各項事業取得成就的強大動力。所以李清照早期詞中對愛情的描寫主要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她愛上菊花,用菊花的形象象征純潔的愛情和高尚的人格,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吟》就有壹句話:

霧靄彌漫雲濃,日子在愁苦中度過,卡普爾在香爐的鳥中。節亦重陽,玉枕紗廚夜半涼。

東籬飲酒至黃昏後,淡淡的黃菊香溢滿雙袖。別說清秋不是人,西風卷旗珠簾,簾中人比那黃菊還瘦。

這是李清照寫丈夫趙明誠重陽節遠行的詩。李清照婚後不久,丈夫趙明誠“遠遊”。閨房寂寞,九歲生日時,“佳節倍思親”,於是寫下此詞,送給趙明誠。

第壹部以“霧”和“濃雲”為開頭,勾勒出陰沈的天氣,烘托出女詩人的郁悶心情和憂郁。“永遠的壹天”:即漫長的壹天。“瑞腦”:是香料。“金獸”是指刻有獸形的青銅香爐。重陽節,女詩人因思念丈夫而度日如年。壹個人在閨房裏,看著香爐裏燃燒的香慢慢化掉,而女詩人更多的是悲傷,像裊裊青煙像壹縷青煙。在這裏,作者巧妙地勾勒出壹個霧蒙蒙的環境來襯托她孤獨無聊的心情。場景融合。《永遠的煩惱》這句話發人深省,話多,愁久。第壹句說的是外在,第二句說的是內在,襯托出女性詩人的內外憂慮。物質狀態和人情,兩相映襯,讓悲傷越來越“剪不斷,理還亂”。這兩句話比文的“玉爐香,紅蠟淚,遍畫堂”更深刻凝練。今年重陽節,壹年壹度的“重陽節”只能增加女詩人的悲傷。深秋的夜晚,涼爽的秋天讓人更加難以入眠。玉枕和紗廚以前和老公在壹起,現在是壹個人。觸景生情,意味著相思之苦。“涼”字意為“秋涼”、“心涼”,意為女詞人孤獨淒涼。這兩句話通過女詩人對“玉枕紗廚”和“初涼”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她對丈夫的深深思念。

接下來的影片用重陽之夜飲酒賞菊的特寫,更細致地表達了愛惜人的情懷。前兩句說的是晚上在菊園賞菊飲酒的時候,滿身都是菊花的香味。古時候重陽節人們登高望遠,或者把頭埋在山茱萸裏:“隔空知兄弟之高,滿地插山茱萸,不及壹人。”(王維)或飲酒賞菊:“等到山居假期,我在菊花時間再來。”(孟浩然)自陶淵明以來,重陽賞菊已成為文人雅士的壹件盛事。但李清照傷心過度,無心賞菊,更何況黃昏之後。黃昏是壹天中最急著想人的時候。“東籬飲酒”是為了借酒消愁,但在感覺受到傷害的時候卻難以自拔,反而勾起了更深刻的悲傷。這兩句話充滿了無限辛酸。“這種情況我也沒辦法消除”,所以想避開菊花,回到屋裏。此時女詩人的感情高度升華,於是產生了壹句流傳千古的名句,“莫道不消,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不說不擔心離別。“簾卷西風”這句話妙不可言,倒裝句的巧妙運用使其動態美感倍增。“人比黃花瘦”這句話是警句,是千古絕唱。“瘦”字是“字之眼”,是詩人感情和精神的聚集地。在這裏,西風中枯槁柔弱的瘦菊與女詩人的瘦弱形象疊加在壹起。比秦觀的《人瘦有青楊》更好。

啪啪幾句,生動刻畫了女詩人失魂後的情態。西風卷起珠簾,簾內少婦消瘦,花容憔悴,比簾外的細菊還要脆弱。菊花是高貴典雅的象征,用來形容人,優雅非凡。以酒賞菊,比喻陶淵明清高淡遠的人格。菊花還有壹種清麗清秀的魅力,作為壹種模仿人瘦的對象,其人的風度更加鮮明。這是女詩人的原話,用在這種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上,特別深刻生動。

這個詞寫愛情不為人知,但用深沈含蓄的筆寫出來,卻是愛得越深。詞的第壹句點出了“憂”字,最後壹句以“瘦”字結尾,與第壹句的“憂”字相呼應。因離愁別傷,腰細帶漸寬,“使人憔悴”之意在其中。

宋代有許多關於菊花的詩歌,如東坡和山谷詩歌中的菊花意象。這裏只把蕭珊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傷逝·聚散初》)和《滿婷坊》(清水始秋)中的菊花意象與李清照的《醉花吟》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李詞以其特有的柔美、柔美、輕盈贏得了更高的贊譽。

顏、秦、李都婉約,三首詩都是看菊惜人。他們以菊花為媒介引起悲傷,用菊花來表達內心的思念、憂慮和怨恨,身體的感受敏銳而深刻,菊花的意象也就成了詩人感情的載體。然而,三首詩中菊花的意象是不同的。顏詩中的菊花,表達了執著的癡情,意為“花落無事,顏歸似曾相識”。秦詞中的菊花,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奇思妙想”和悲涼。"去問籬笆旁的黃鞠,就知道該給誰開門了."可謂“淚問花,花無字。”晏、秦被稱為“古代悲情人物”,是因為他們主要寫的是男女互相思念的情色之情。其淺語味十足,其淺語好。“他們雖以寫柔情著稱,卻不及女詞人易安那種獨特的深沈柔情。詞貴而有女人味。易安作為壹個多愁善感的女子,對花更是情有獨鐘,她的詞更是芳香四溢。《醉花吟》中菊花的形象不再是純粹客觀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引起人們憂慮的中介,也不再是癡心所產生的幻覺。經過李清照的仔細觀察,菊花的意象變成了她意趣的反映。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最大的任務是使人在異邦世界中找到自我。“李清照的內心世界比顏、秦等男性詞人更為婉約、清淡、細膩,使她對丈夫的思念深深地潛入靈魂的最深處,從而達到忘我、同菊花的藝術境界,並由此產生壹種比菊花還細的幻想遐想,以細而淡雅的黃花,寓意人已被相思之苦所消瘦,生動地表現了李清照夫婦的愛情。“人比黃花瘦”這句話可謂是女詩人的傑作。這種菊花的形象不僅象征著相思的深情,也象征著女詩人的高尚品格。全詩恬靜優美,聲聲動情,真的是燕秦所不及的。難怪趙明誠收到李清照送他的“醉花吟”二字時,覺得慚愧,“風俗盛行”,於是謝盡賓客,三天三夜廢寢忘食,寫了五十首詩,卻沒有壹首比得上妻子的“不死,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裏的“求勝欲”不是什麽大男子主義,而是作為丈夫的天真無邪和妻子欣賞的愛。沒錯,李清照的“醉花陰”壹詞,在後來的文壇上,作為壹段詩詞佳話流傳下來。過了南,用她“聲慢”的話說:“黃花堆滿地,憔悴殘損,如今無人可摘。”這句話,顯示出壹種生命的疲憊感。在這裏,女詩人又把她的形象移入菊花。

二、李清照詞中的雨意象

“雨”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不斷吟誦的,關於它的文字數不勝數。有壹種對春雨的無限欣喜表現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還有壹種含蓄含蓄的“東升西落,道無情而有情”的感覺;還有《宜川煙雨,滿城風,梅子黃雨》中的偏激之詞和隱憂的深度和廣度;更何況壹根竹竿壹個鈸,比壹匹馬還輕。誰害怕了?煙雨欲來風滿樓”的慷慨曠達心態。在李清照的作品中,“雨”的意象出現得更為頻繁和多樣化,它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復雜多變而微妙。

如果以杜南為界,把李清照的詞分為兩個時期,那麽無論是前期作品還是後期作品,都有不少表現“雨”的詞,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不盡相同。如早期作品《浣溪紗》(輕搖)中寫道:“海燕將來打草,蔣梅已過柳絮棉,雨來黃昏濕。”這個詞是作者年輕時寫的。第壹部講的是在閨房中醒來,下壹部講的是室外的風景,生動地表現了年輕女性在春閨中的安逸與慵懶。用“稀稀拉拉”這個詞來形容這場雨,既表示雨小且斷斷續續,也反映了作者春夢初醒後的舒服感覺。由此可見,作者婚後的生活非常幸福,耐人尋味。

同樣的“疏雨”寫法,在李清照早期的另壹首詩《如夢》(昨夜)中被賦予了不同的神韻。上面寫著:“昨夜雨稀風驟,酣睡不耗酒。問快門人,海棠依舊。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瘦瘦的。”此詞主要表達了因傷春而惜春,因惜春而傷人的復雜思想感情。阿清朝人黃髯翁在《燎原詩選》中有壹句中肯的評論:“當妳滿懷深情地問壹個問題時,要用‘還’來回答,但回答極弱,就會用‘知不知道’來鬧翻。而‘綠肥紅瘦’雖無限悲涼,但寓意奇妙,短短的畫面中曲折無數,自然比文字更神聖。”壹場突如其來的“風雨”,輕輕的襯托出閨房生活的孤獨,閨房心情的壓抑。從女詩人當時的心境來看,寫於“易安未嫁久,功成名就必遠遊四方,易安舒不忍離”之時。所以《浣溪沙》裏“濕蕩”那種愉快輕快的“消雨”,此時因為害怕時間的流逝,變成了“消雨”,春色少了幾分。

詩人後期詩歌中“雨”的意象所表達的魅力的變化更為明顯。以杜南之後的名作《聲慢》為例,其中對雨的描寫是這樣的:“梧桐瀟瀟,暮雨淅瀝。”這裏的細雨與“黃昏”、“點點滴滴”聯系在壹起,刻意渲染悲傷,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這種國破家亡,世態炎涼,作者孤獨憂郁,動蕩不安的心情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想象壹下,日落之後,窗外的細雨連綿不絕。傍晚,涼風習習,大雁帶著哀鳴飛過陰沈的天空,但這綿綿的細雨已經下了壹地。這是壹幅多麽悲慘的畫面。難怪作者感嘆“這壹次,多麽悲傷的壹句話!”。

建言四年,李清照逃往越州。這次飛行前後半年,行程數萬裏,經歷顛簸,飽受位移之苦。她觸景生情,寫了壹首《添詞采桑籽》。在這片異鄉,“北方人”在這個南方的夜晚,聽著雨水敲打香蕉的聲音,心裏充滿了悲傷。這可能就是北方難民的感受吧!霞雀幾乎描述了“壹點點雨”的雨,這雨被賦予了離愁別恨的色彩。國破家亡,夫亡的三重災難突然降臨在這個才女身上。她的內心充滿了苦澀、悲傷和迷茫,這種迷茫和痛苦的心情隨著這點小雨而加倍淒涼。

值得壹提的是,易安詞中的“雨”往往是“斜風細雨”、“黃昏稀雨”、“稀風雨”,從未有過傾盆大雨。我想這和小小的雨能激發女詩人細膩的內心世界,表現出無盡無盡的憂慮有關。

第三,文人與酒密不可分。酒不僅是壹種載體,更是壹種形象。研究李清照的詞,可以發現她的酒意象非常豐富,分別表達了山水之樂、鄉愁、家國之痛、社會悲歌等多種多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