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清代詩歌水平

清代詩歌水平

1840鴉片戰爭後,清朝進入後期,中國社會進入近代,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此時的詩歌創作主要體現了如何適應社會變革需要的特點。

龔自珍是開風氣之先的人。龔自珍(1792 ~ 1841)是近代最早呼籲改革的先進思想家。他的詩歌以其先進的思想、縱橫的議論和情感的抒發,有效地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脫離實際的傾向,詩風也以壯闊著稱,足以糾正頹廢之風。比如,他熱烈呼籲新思潮的到來:“九州風雷怒,千裏學馬聲悲。”我奉勸神恢復元氣,降人才,不拘壹格(紀海雜詩)。這些“傷時咒座之言”,不能不動搖人們對舊制度的懷疑,動搖壹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心,為後來的思想界和文學界註入新的生命。

隨著資產階級改革思潮的發展,“詩歌革命”也成為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始作俑者是黃遵憲和梁啟超。黃遵憲(1848 ~ 1905)是在理論和創作實踐上為“詩界革命”開辟道路的第壹人。黃遵憲主張“我手寫口”(《雜感》),“詩外有物,詩中有人”(《詩品序》)。同時主張借鑒古人的優秀傳統,進行變革創新,從而創造出“前無古人”的新體詩。他的創作確實達到了“以舊體含新意境”、“融新理想入舊體”的境界比如《今日別離》把輪船、火車、電報、照片等新事物寫進詩歌;《馮將軍歌》等關於中法、中日戰爭的著述;《悼念旅順》等寫喪權辱國;軍歌等。,極大地鼓舞了抗敵救國的士氣,不愧為壹代“史詩”和“新詩”。

黃遵憲雕像

梁啟超以其崇高的聲譽,大力倡導“詩界革命”,其詩歌敢於打破傳統形式,自由表達,對新白話詩的產生產生了壹定的積極影響。之後雖有“同光”詩人陳、、著力表現宋詩,有工於表現張的六朝詩,在新詩派的發展中竭力與舊體作最後的努力,但大勢已去,影響微乎其微。